摘要:文章报道了2025年5月23日,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典礼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美军主导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必须适应改变”的宣言,给人呈现了一幅帝国黄昏的暮鼓晨钟图景。
01
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肖志夫首长《美国副总统万斯承认“美军主导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必须适应改变”》一文信息量很大,读后感触颇深。
文章报道了2025年5月23日,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典礼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美军主导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必须适应改变”的宣言,给人呈现了一幅帝国黄昏的暮鼓晨钟图景。
这个自1898年美西战争后逐步确立全球霸权的超级大国,在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淬炼、冷战的巅峰对决后,终于不得不直面权力转移的历史宿命。当毕业典礼上的年轻军官们即将奔赴全球各个战略要冲时,他们肩负的已不再是构建单极世界的使命,而是在多极化浪潮中维系美国最后战略优势的艰巨任务。这场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演说,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美国综合实力相对衰落的深层肌理。
02
是的,今天的美国,已经没有了称霸全球,作威作福的能力了。世界已经从“美国治世”转变到了“多极博弈”。这一转变的过程,既蕴含着深刻的权力转移的历史必然逻辑,也让人们看到了美国霸权的衰落,不是战术性的暂时挫折,而是结构性、系统性的溃败。
一是过度扩张让美国陷入的资源耗竭的泥潭。191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首超欧洲总和,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1991年苏联解体后单极格局形成,构成了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
然而,正如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揭示的一样,帝国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战略透支。“9·11”后反恐战争开启的20年间,美国的战争开支超过8万亿美元,相当于2023年GDP的30%。美国仅在阿富汗、伊拉克就耗费6.4万亿美元,相当于2023年GDP的24%。全球过度扩张使美国陷入“帝国过度伸展”的经典困境。导致美国军事基地遍布全球,却无力集中资源应对主要挑战;美国的盟友体系庞大复杂,反而成为战略负资产。2020-2025年五角大楼网络战预算年均增长17%,却未能阻止2023年全美输油管道系统遭勒索软件攻击,导致的经济损失超90亿美元,就是明证。
二是全球实力的此消彼长让美国无力称霸全球。在经济领域,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占全球GDP比重,从2000年的21.9%降至2025年的15.3%。在科技领域,2024年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中,美国企业市值占比从2015年的82%降至64%。在军事领域,虽然美国2025年军费达8860亿美元,但实际战力因装备老化(空军战机平均机龄28年)、人员短缺(陆军缺编1.7万人)而持续衰减。这种全方位的相对衰退,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对乌军援总额超750亿美元,却未能阻止战事陷入僵持,暴露出美国全球战略投送能力的瓶颈。
三是制度衰变的深层危机使美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治理困局。美国知名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1989年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自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将成为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不会再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福山的这一理论,已经被现实击得粉碎。2020-2025年间,国会立法效率降至历史最低点,第118届国会(2023-2025)仅通过27项立法,不及1950年代年均水平的15%。两党恶斗导致政府停摆常态化。2025年美国的财政预算延迟达167天,创二战后最长纪录。这种制度僵化在军事领域尤为危险:海军355艘战舰计划因国会拨款分歧,实际完成率不足60%。
四是道德沦丧的软实力瓦解,加速了美国霸权的崩溃。当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将次级债券包装成"黄金资产"时,当硅谷科技巨头用算法吞噬普通人的隐私权时,当“自由市场”沦为跨国资本收割全球的工具时,当“民主选举”异化为两党表演的金钱游戏时,当美国一边高呼“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一边肆意退出国际协议、实施长臂管辖、滥用金融制裁时,美国引以为豪的“普世价值”正在其制度性虚伪中持续褪色时……这种道德基础的腐蚀远比军事预算削减更致命,就像白蚁般啃噬着霸权体系的承重梁一样,使整个帝国在看似坚固的表象下,发出了结构的断裂声。
五是认知傲慢制造了美国霸权衰落的盲区。亨廷顿“我们是谁”之世纪之问正变成美国的现实困境。2025年美国族群结构预测显示,非拉美裔白人占比将首次跌破57%,身份政治引发的社会分裂持续加剧。教育领域,15岁学生PISA数学得分从2012年的481分滑落至2025年的463分,基础教育质量下滑危及人才储备。美国的基础设施评级也是长期徘徊在C-水平。2023年俄亥俄州毒列车事故暴露出监管体系的系统性失灵。而美国琮始终认为其他国家要么应该接受美国领导,要么注定失败。这种认知傲慢,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3
万斯终于明白了“美国在海、陆、空和太空的主导时代已经结束了”,“美国及其军事力量必须适应变化。”现在的美国,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
在外交上,特朗普-万斯政府的外交转向,本质上是霸权衰落的被动调整。对比1991年海湾战争时组建35国联军,2023年红海行动仅获12国支持。联盟体系的松动可见一斑。在也门冲突中,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而非彻底清剿,成为国际笑柄。这种“成本控制型”干预模式,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政权更迭”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同样的转变在印太地区尤为显著:2025年“印太经济框架”实质性内容较TPP缩水40%,这一等系列数字,都是美国经济影响力的衰退实证。
面对中国“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的提升,美军战略不得不重点转向分布式作战。海军“2045规划”将无人舰艇占比提升至40%,空军NGAD六代机项目加速推进。但技术创新难以弥补体系性缺陷。2025年,美国海军造船成本较2000年上涨300%,F-35项目总成本超1.7万亿美元,远超冷战时期F-15机队的总投入。而中国在量子计算、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实现突破时,美国的技术代差优势正在消弭。美国还只能望洋兴叹。
经济上,美国也不得不放弃单极霸权的迷梦,接受多极制衡之现实。IMF2025年预测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占比将达19.8%,超过美国的15.3%。数字货币领域,35个国家开展的跨境数字货币结算试点中,人民币占比达42%,美元降至51%。这种变化在能源市场尤为显著。2025年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量首破10亿桶,占全球21%份额。美国通过SWIFT系统实施金融制裁的效力持续衰减,2023-2025年间被制裁国使用替代支付系统的比例从12%升至29%。
另外,欧盟“战略自主”进程加速,也使美国压力山大。2025年,欧盟防务一体化支出达GDP的1.8%,较2019年提升0.7个百分点。美国怎么敲打,也改变不了欧盟的主意。印度在美俄间实施“战略对冲”,也使美国感到了驾驭印度的难度空前。2025年印度对俄军购占比保持在45%以上,同时加入美国“印太数字联盟”。美国对此毫无办法。中东“和解潮"持续深化,沙特-伊朗关系正常化带动地区格局重组,又使美国传统盟友体系出现了裂痕。美国在台海、南海问题上的干预成本呈指数级上升,更是美国无法肩负的“大山”。
万斯不能不宣布“美军主导时代已经结束”,不得不面对“美国必须适应改变”的现实。
04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观察,美国的相对衰落,本质上是文明兴替规律的现代演绎。当中国复兴与全球觉醒形成历史性共振,当多极化从理论构想变为现实图景,任何试图维系单极霸权的努力都注定是西西弗斯式的徒劳。万斯副总统的安纳波利斯宣言,恰如1913年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取消战舰建造计划的翻版。前者终结了“大不列颠治世”,后者则预示着“美国世纪”的落幕。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智慧的战略家应当学会与历史共舞,而非逆潮流而动。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揭示了帝国兴衰的历史规律:帝国的衰落,始于它再也无力承担自己创造的秩序之时。历史规律只能遵守,不能僭越。
来源:上官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