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SA通常被定义为:对空间对象及其运行环境的认知、表征和跟踪。它涉及利用传感器探测和跟踪人造卫星、火箭体、碎片等物体,预测其轨道,并在可能发生危险接近时向卫星运营者发出碰撞预警。
简介
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从天使期到Pre-IPO轮次的全周期优质标的,包括财务投资项目+可落地项目。
摘要:
全球空间态势感知(SSA)市场在卫星数量激增与碎片威胁下迅速扩张。
美国仍居主导,依托太空监视网(SSN)和太空军/18 SPCS,为全球发布基础轨道与碰撞预警;
欧盟SST、中国、俄罗斯等加速建设本土监视体系。
商业力量崛起:LeoLabs以相控阵雷达追踪厘米级碎片,ExoAnalytic用望远镜监控GEO,Slingshot、COMSPOC、Kayhan等通过云平台提供高精度轨道、碰撞概率评估与规避方案。
客户涵盖军方(威胁监控、反空间支援)、民用航天机构(载人、科学任务安全)与商业运营商/保险公司(保护星座资产、控制风险)。
服务类型分为轨道确定、碎片监测、碰撞预警、目标识别和空间资产管理,碰撞预警及综合管家型服务增长最快。
未来趋势:
① AI融入数据融合、异常检测,提升精度并减少误报;
② 政府采购商业数据、建立联合商业运营中心,推动“SSA即服务”商业化;
③ 国际数据共享与空间交通管理立法加强,形成多边协同框架;
④ 监测范围向地月空间及在轨服务扩展。
预计全球SSA市场规模2025年达22亿美元,2032年超31亿,北美占比约四成,亚太增速最快。
太空地图助力太空安全 spacemapper.cn
太空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繁忙。低地球轨道(LEO)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卫星和碎片,碰撞风险迅速上升,原因是进入太空的成本降低以及发射频率大幅提高。
据NASA估计,地球轨道中直径超过一颗弹珠(约1厘米)的碎片就有50万之多,更遑论还有数以百万计更小的碎片,这些小碎片几乎无法被跟踪。
截至2025年,全球太空监视网络(如美国Space Surveillance Network, SSN)已在其目录中持续跟踪了约 4.16万 颗在轨物体。
然而模型估计,轨道上直径超过10厘米的碎片总数约有 5.4万 件(其中包括约9300颗正在运行的有效载荷);
此外,1厘米至10厘米的碎片可能多达 120万,1毫米级的碎片更高达 1.4亿。
在如此拥挤且充满隐患的轨道环境下,空间态势感知(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SSA)的作用愈发关键。
SSA通常被定义为:对空间对象及其运行环境的认知、表征和跟踪 。它涉及利用传感器探测和跟踪人造卫星、火箭体、碎片等物体,预测其轨道,并在可能发生危险接近时向卫星运营者发出碰撞预警。
SSA还是更广义“太空域态势感知”(Space Domain Awareness, SDA)的基础,支撑着空间交通管理、碎片防护和在轨安全等各项活动。
简而言之,SSA是保障航天活动安全可持续开展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随着卫星星座数量激增和碎片问题严峻,全球各国政府、商业公司都在加强SSA能力建设,推动了一个蓬勃发展的SSA服务市场。本报告将围绕SSA服务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客户类型、供需关系、服务类别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展开系统分析。
1. 主要SSA服务提供商及服务类型
全球SSA服务市场的参与者可分为政府机构、商业公司和国际组织/联盟等几大类。下表列举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SSA服务提供商及其提供的核心服务类型:
上述提供商涵盖了政府主导的传统SSA系统(如美国、欧洲、俄罗斯等通过军事或航天机构运行的大型传感器网络),以及新兴的商业SSA服务商。
政府机构往往运行昂贵的大型雷达/望远镜网络,侧重国家安全和基础数据共享;
商业公司则以创新传感器、数据融合和软件分析见长,采用服务订阅或合同交付模式,为各类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数据产品和预警服务。
这两股力量正日益互补与协作,共同支撑起全球SSA服务市场的供给体系。
SSA服务类型方面,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几乎所有提供商都会针对自己的能力组合,提供其中一项或多项服务:
轨道预测与确定(Orbit Determination & Prediction):利用观测数据计算空间物体的轨道参数,并预测其未来轨迹位置。这是所有SSA服务的基础。例如,美国SSN为全球提供卫星轨道根数(Two-Line Element, TLE),商业公司则提供更精密的轨道预报(可结合运营方自行提供的GPS/遥测数据)。高精度轨道确定需要先进的算法和多源数据融合,一些供应商(如COMSPOC、Slingshot)开发了专有的轨道动力学模型和误差修正技术来提升预测准确性。
碎片监测(Debris Surveillance & Tracking):持续监视空间碎片尤其是非合作目标,是典型SSA任务。政府传感网(如美国SSN、欧盟SST)全天候扫描各轨道,追踪已知碎片并搜索新碎片事件。商业提供商也在这一领域发挥作用:LeoLabs的多部低轨相控阵雷达可以捕获2厘米级的小碎片;ExoAnalytic的望远镜可以在 GEO发现卫星碎片或分离组件。碎片监测服务通常向客户提供碎片靠近预警、碎片云分析(例如卫星解体事件发生后的轨道碎片分布评估)等。在太空拥堵和多次反卫试验背景下,碎片监测能力需求强劲,这一板块在SSA市场占有最大份额 。据市场分析,空间监视与跟踪(SST)仍将是SSA市场中规模最大的服务领域,而“碰撞避免”相关服务增长最快 。
碰撞预警与避免(Collision Warning & Avoidance):也称交会分析或并近预报(Conjunction Assessment)。SSA服务商通过预测两颗轨道物体的接近距离,评估碰撞概率并向卫星运营者发出警报。政府机构(如美军CSpOC的18 SPCS)每天为全球发布上万次可能的近距离交会通知;欧盟SST也为用户提供避碰服务,每年帮助卫星执行数百次规避机动。商业服务则提供更高置信度和低误报率的预警:它们融合更多传感器数据、运营者自主上报的精密轨道,减少虚惊。典型提供商如LeoLabs、Slingshot等通过专有平台向客户推送高风险预警,并可提供机动规避方案建议。有报告指出,随着星座部署和卫星密度增加,碰撞预警/避免类服务将是SSA市场增速最高的细分领域。
目标识别与特征分析(Object Identification & Characterization):
简称目标识别,指对在轨物体的身份和性质进行判别,是SSA中更高级的一环。一方面,这涉及将观测到的新物体与已知卫星目录进行匹配(识别其身份,如区分是新碎片、失效卫星还是刚发射的载荷);另一方面,对已跟踪目标进行成像或信号分析,以获取其形态和行为特征。例如,美国利用光学成像卫星(如GSSAP)在轨检查GEO卫星,俄罗斯和中国的雷达也能获取低轨航天器的尺寸形状信息。商业上,ExoAnalytic的望远镜可观察GEO卫星姿态变化,Hensoldt的雷达结合AI可判定物体大小轨迹,从而分类和标定其属性。目标识别服务对军方尤为重要,可用于监视对手卫星活动、发现异常行为(如侦察卫星偷偷逼近)等。但对商业运营者也有价值,例如在群星座中识别失效卫星或碎片来源,以便执行主动清除等后续措施。
空间资产管理(Space Asset Management):广义而言,这是将SSA融入航天器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运营决策。服务内容包括:卫星姿轨态势展示(让运营商实时了解自己所有卫星的位置、高度姿态等);在轨风险评估(结合碎片环境和空间天气,评估卫星面临的碰撞、电磁干扰、辐射风险);任务规划支持(根据轨道态势优化发射窗口、轨道占位,或在星座调度时考虑碎片密度分布);以及退役和空间垃圾合规(如依据SSA数据选择报废卫星轨道以降低遗留风险)。一些商业平台正提供这类一站式“太空交通管家”服务,如日本Astroscale公司探索将主动清除和SSA数据相结合,或Kayhan Space提供的“航天交通协同”软件,帮助运营者管理避碰流程。空间资产管理类服务体现为一种综合解决方案:将轨道预测、碰撞预警、碎片环境信息、卫星工况等集成到统一界面,方便运营者决策。随着卫星运营商业化和规模化,此类服务需求增长,逐步成为SSA市场的新兴板块。
综上,SSA服务类型横跨从感知(监视探测)到分析(风险评估)再到行动(规避管理)的整个链条。
各提供商通常依据自身技术优势提供部分或全套链条服务。例如,LeoLabs/ExoAnalytic偏重感知+分析,Kayhan等提供分析+行动建议,而军方和大型机构往往贯穿全流程。总体而言,SSA服务市场正向着更全面集成的方向发展,未来“SSA即服务”的完整解决方案将更普遍。
2. SSA服务客户类型及需求
SSA服务的客户大致可分为军用、民用和商用三大类别。不同类别客户关注的侧重点和需求有所差异,典型代表及其主要需求概括如下:
军用客户(国防与安全部门):包括各国的太空军事机构(如美国太空军/太空司令部、法国太空司令部、日澳等国防部太空部门)和情报机构等。军方客户将SSA视为空间防务的重要组成,需求往往最为全面和严苛:
:军方需要实时掌握他国航天器动向,包括卫星位置、轨迹变更,特别是潜在威胁(如对方侦察卫星接近本国卫星、导弹上升段等)。SSA提供对潜在敌对行为的早期发现和评估,比如当侦测到异常机动时通过AI分析判断是否具有敌意。
:识别不明空间物体是军用SSA核心需求。例如分辨一颗新发现的卫星是通信卫星抑或军用侦察器;判断碎片云中哪些碎片属于反卫武器拦截产生等。军用传感器(高分辨雷达、光学)加商业数据能提供详尽的信息(大小、形状、功能推断)。
:军事卫星(通信、预警、侦察卫星等)与民商用一样需要避免与碎片相撞。军方需要SSA提供高精度的碰撞预警,以便及时调整军用卫星轨道。特别是在人造碎片或太空战威胁下,还需SSA支持卫星机动规避敌对行动。
:在太空作战背景下,SSA还能服务于主动的反卫星或防御行动。例如提供准确轨道用于导引拦截器,或提供态势信息用于电子对抗(如干扰定位)。美国提出的太空域感知(SDA)更强调这一军事运用层面,包括结合SSA数据进行敌情研判和决策支持。因此,军用客户通常直接参与构建国家SSA系统,也与商业供应商合作获取补充数据。
民用客户(政府民事机构):主要指各国民用航天机构、航天管理部门,以及科学研究机构等。典型包括NASA及各国航天局、气象和通信监管机构、联合国相关机构等。其需求集中在航天安全与公共服务方面:
:民用航天任务(如载人航天、空间站、科学卫星)高度依赖SSA保证安全。例如国际空间站(ISS)需要依据SSA的预警进行机动躲避碎片;各航天机构在发射前也需要评估轨道碎片环境避免撞击风险。NASA的碰撞评估团队(CARA)过去依赖美军数据,现在也试验商业数据以提高可靠性 。
:民用机构常负责预测失控卫星或火箭残骸重返大气的位置和时间,以通知公众防范。这需要SSA提供高精度轨道衰减分析和大气模型支持(如欧盟SST专门提供再入预报服务)。近年来几次大型航天器再入(如中国火箭残骸)均由多国SSA机构联合给出预报。
:某些民用部门(如美国NOAA、NASA空间天气中心)侧重太阳风暴、地磁扰动等空间环境态势感知,以保护卫星和电网等基础设施。这通常划为SSA的子领域,为卫星运营和航班导航提供预警服务。
:民用监管者会利用SSA数据制定轨道资源管理政策和碎片减缓规则。例如依据SSA预测的碎片增长趋势来更新太空交通管理法规。科学机构也需要SSA数据研究轨道环境、验证碎片模型等。联合国外空司(UNOOSA)和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也属于SSA信息用户,为推动长期可持续利用太空制定指南提供依据。
商用客户(商业航天企业):这是近年来SSA市场增长最快的客户群体,包括商业卫星运营商、卫星星座公司、航天保险公司、卫星通信服务提供商等。
其主要需求围绕保护投资与确保业务连续性:
:任何在轨卫星的所有者都需要避免爱卫遇难。一颗卫星价值数千万美元,撞毁将造成重大损失。尤其大型卫星星座(如SpaceX星链、OneWeb、Planet等)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潜在碰撞警报,需要借助SSA服务筛选高风险事件并规划机动。以Starlink为例,由于星座规模巨大,其卫星每天需评估上百次可能相遇,SpaceX据报购买或使用了商业SSA服务来改进预警精准度。商用卫星运营者还关心干扰协调(避免与他人卫星发生频率或物理冲突)、在轨资产跟踪(防止自家卫星失联漂移造成威胁)等,这些都需要SSA数据支撑。
:火箭公司在安排发射入轨时,需要避开在轨物体以降低碰撞概率。因此SpaceX、Rocket Lab等也利用SSA服务选择安全的发射窗口轨道。卫星制造商则可能利用SSA评估轨道拥堵情况,为客户选择合适轨位并设计寿命末期脱离方案。
:卫星保险公司近年来开始重视SSA数据,用于评估承保风险和事故鉴定。如果某卫星损毁或异常,保险商可借助SSA判断是否可能由碰撞或空间环境原因造成,从而确定理赔。更丰富的态势感知也有助于保险公司定价:例如轨道碎片密集区的卫星保费更高,或要求客户订阅SSA预警服务作为保险条件等。
:随着商业SSA数据开放,一些分析公司、投融资机构也成为间接客户。比如资本市场会参考轨道态势评估“大型星座计划的可行性和长期运营风险”,航天数据分析公司将SSA信息整合进其商业情报产品等。总体而言,商用客户的诉求非常实际:减少碰撞概率、保障卫星正常运行和服务不中断,因此他们乐于为高质量的SSA数据和避碰方案买单。
需要指出,以上分类并非彼此孤立。很多情况下军民融合、商用交叉:例如美国NASA(民用)会从Space Force(军方)获取SSA数据支持其卫星,SpaceX(商业)也会与美军共享其星链星座轨位数据以提高全局态势透明度。因此,SSA服务的终端用户呈现多元化和协作性的特点。各类客户共同推动了SSA服务需求的全面增长。
3. 供应商与客户关系及合作模式
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的供需关系错综复杂,呈现政府、商业、国际多层互动的格局。典型的供应商与客户对应关系及合作方式包括:
政府-政府的数据共享与协定:各国政府间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共享SSA数据,以提升整体安全。例如,美国空间司令部(USSPACECOM)与包括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 26个国家 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签订了SSA数据共享协议,实现双方数据交流 。这些协议往往规定共享非机密轨道数据、联合应对太空事件的机制等,为盟国和伙伴提供美国SSN的服务支持。又如欧洲内部通过EU SST项目整合多国传感器资源,成员国间共享观测数据,联合向外部提供服务。这种政府间合作提高了全球SSA数据的覆盖和冗余,促进多国协同的空间交通管理。
政府-商业的采购与协作:政府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与商业公司合作以获取SSA能力。
一种方式是直接采购商业SSA数据/服务:美国国防部和商务部都开展了商业数据试点计划,购买LeoLabs、Slingshot等公司的观测数据和分析服务。例如,美国商务部OSC在2022-2024年间先后授予COMSPOC、ExoAnalytic、Kayhan、Slingshot等7家美商公司合同,用于试验商业服务在中高轨碰撞预警中的效果。
另一种方式是建立联合运营机制:美军太空司令部下设“联合商业运营中心(JCO)”,将军方人员与商业数据提供方联合驻场,实时共享传感器观测和分析结果,以丰富美军太空图景。
此外,欧美各国政府也通过科研合同支持AI、传感器等SSA新技术研发,与工业界形成良性互动。政府-商业协作满足了政府对新技术和弹性能力的需求,也为商业公司提供了稳定的高端客户市场。
商业-商业的联盟与服务外包:商业卫星运营商之间也采取合作形式增强SSA效果。其中最著名的是空间数据协会(SDA),它是运营商联盟共享敏感数据、互通有无的典范。
运营商也可能选择将SSA需求外包给专业服务商:例如许多中小卫星公司不自建监视能力,而是购买LeoLabs或Kayhan的订阅服务获取碰撞预警,从而将精力专注于主营业务。
随着商业航天生态扩大,上游出现SSA服务提供商,下游有卫星运营客户群的供应链关系已逐步形成。此外,不少商业公司与卫星制造/运营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如轨道服务商与卫星厂商合作,在星座设计阶段就融入SSA方案(如配置轨道纠偏能力、留轨末消减设计等)。这种产业链内部协作有助于提升整体航天活动的安全性。
国际组织与多方合作:在政府和商业之外,一些国际机构充当协作平台。例如联合国外空司推动建立国际SSA信息交换框架,虽然目前尚处讨论阶段,但目标是让各国共享基础轨道数据和预警,从全球治理角度减少碰撞事故。IADC这样的机构也鼓励成员交换碎片观测信息,共享破片事件分析。
更实际的是,美国SPACECOM已与全球100多家商业和民间实体签署协议,提供SSA服务和交换信息。这些伙伴不仅接受美方数据,也反馈其观测信息,实现“双向流动” 。
例如签约方中有学术机构和新创公司,贡献观测增强整体目录精度。又比如SDA与USSPACECOM的数据共享,使军方获取商业运营者的自主轨道数据,而运营者则获得美军精测数据校验。这类多方合作模式表明,在SSA这样具有全球公共品性质的领域,信息互通、协同预警是大势所趋。
整体来看,SSA供应商与客户之间逐渐从过去单向提供的关系演进为网络化协同关系。军方不再是唯一提供数据的一方,商业公司和运营者也成为数据贡献者;同时,客户与供应商界限在模糊,如大型运营商既消费SSA服务也向他人提供数据。在合作方式上,以协议、联盟和联合项目等形式展开的数据共享和服务共建成为常态。这种生态有利于弥补单一主体在传感器覆盖、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构建更全面准确的空间态势“共同体”。
4. 各类SSA服务的现状与市场格局
不同类型的SSA服务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市场格局各有特点:
轨道预测服务:目前轨道计算技术相对成熟,主要由各国主力SSA机构提供基础数据(如TLE)。
商业上,精密轨道预报是增值服务,供应商通过融合多源观测和更佳算法,提供比公开TLE精度高数倍的轨道预报。这类服务对大型星座运营尤其关键,因为公开数据精度有限,难以指导机动。市场格局上,政府仍主导基础部分,但商业公司在精密轨道产品上形成了一定竞争。
例如、COMSPOC和ExoAnalytic提供各自维护的轨道数据库作为政府目录的商业替代/补充,一些卫星运营商开始订购这些服务以获取更可靠的轨道元素。随着卫星数量暴涨,高精度轨道确定正成为付费需求,预计商业市场占比将提高。
碎片监测服务:这一领域近年因太空安全需求而快速扩张。传统上仅美俄等少数国家具备大规模碎片监测能力,如美国SSN长期维持全球碎片目录。但Space Fence雷达建成后,美国宣称具备检测2厘米碎片的能力,在轨跟踪对象数持续攀升 。
欧洲、俄罗斯、中国也纷纷升级雷达望远镜。商业领域出现了LeoLabs这样的新锐,可监测过去军网遗漏的小碎片。
目前,LeoLabs已经在LEO碎片监测市场占据重要一席,尤其向小卫星运营商提供他们更信赖的碎片环境数据。ExoAnalytic在GEO碎片监测也做出了补充。
总体格局是:政府网络提供基础全面覆盖,商业传感器提供强化补网。市场规模庞大且相对稳定,因为无论军民用户,都需要持续碎片监视。未来有望看到更多商业传感器部署(如北极和深空监视),市场将进一步增长。
碰撞预警服务:当前已是SSA服务讨论和投资的焦点。公开的碰撞预警由美军18 SPCS通过Space-Track对全球发布,是免费的但精度有限(卫星运营者往往收到大量误报)。
于是商业上涌现更优化的预警服务,如Slingshot Beacon平台能结合运营商自行提供的星历来降低误报率,Kayhan Space的软件可自动为客户筛选预警级别并给出规避方案。
可以说,碰撞预警市场是政府与商业共同服务、商业逐渐补强的格局。很多大卫星运营商采取“双保险”——既订阅官方预警也购买商业预警。随着星座卫星数量激增和几起高风险接近事件引发关注(如Starlink卫星与中国空间站曾发生两次危险接近),各国监管层也在推动改进预警机制。这反过来促进了商业服务需求,例如保险公司可能要求被保险卫星购买专业避碰服务。
根据行业分析,碰撞预警相关服务未来几年将以 最高复合增速 成长,成为SSA市场的重要收益来源之一。预计算法改进和AI应用将进一步提升预警质量,市场竞争将围绕更低漏报误报率和更智能的规避辅助展开。
目标识别与在轨分析服务:这属于较专业的利基市场,目前主要为军方和少数商业高端用户服务。
现状是政府部门掌握最强能力(例如美军可以通过GEO视察卫星获取成像情报),商业公司提供的识别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如通过光变曲线和轨迹数据推断卫星姿态等)。
但随着技术进步,一些商业尝试出现:如总部法国的startup利用小型望远镜阵列尝试捕获LEO卫星图像;加拿大NorthStar计划直接在轨观测识别。Hensoldt等公司则提出软件结合AI可从雷达信号中自动分类目标。
目前这块市场规模不大,但具有战略意义,未来高价值军事客户和一些大型运营商(关心主动清理、态势安全)会驱动其发展。长期看,如果实现自动化、高可靠的目标识别,SSA服务将更上一个台阶。因此各国也投入研发AI和深度学习用于图像识别和轨道行为分析。市场格局仍在萌芽,但潜在门槛高、利润率高,掌握领先技术者(包括具有先进传感器的防务公司或创新AI公司的联盟)将主导。
空间资产管理服务:作为SSA的“应用层”服务,目前还在形成阶段。少数供应商开始提供原型系统,例如Lockheed Martin的 iSpace平台号称可为运营商提供从轨道监视到任务规划的综合服务;一些新创软件公司推出卫星运营仪表盘,将空间态势与运营调度对接。
这一市场现状是碎片预警的延伸,即那些为客户做避碰服务的公司,顺势扩展成提供全面飞行态势管理支持。目前客户主要是大型商业星座(它们需要统一管理数百颗卫星的轨道和任务)以及一些政府部门(希望监测本国所有在轨资产的状态)。
市场竞争者包括传统航天软件企业(如AGI/Ansys,将STK软件与实时数据结合)、云服务商(如亚马逊提出Space SAAS解决方案)等。总体规模暂不大,但增长潜力明显,尤其随着“太空交通管理”(STM)概念推进,各方都希望有平台来统筹空间资产。
预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IT和航天服务公司进入这一领域,使之成为SSA市场新的增长点。
当前市场规模与区域格局:根据最新市场研究估计,2020年全球SSA市场规模约为 11.6亿美元,并预计在2025年达到 22亿美元,到2032年将增长至 31.8亿美元。
这体现出中等速度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5~6%),背后驱动力包括卫星数量激增、各国投入增加和商业服务兴起。
区域来看,北美由于美国的主导地位,预计2025年仍占据近 39% 的市场份额,市场收入约在8.5亿美元以上。
欧洲则因ESA和多国项目占据约三成市场,并有坚实增长动力。
亚太区域增长最快,年均增速超过17% ——中国、印度的需求崛起以及自身能力建设是主因。
总体格局是美国引领全球SSA供需,但欧洲、亚洲正快速追赶并形成各自的产业体系。从服务类型占比看,目前监视跟踪(SST)服务仍是最大板块,但碰撞预警/避免将成增长亮点。
5. 全球SSA服务的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全球空间态势感知服务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新兴技术驱动:AI赋能SSA –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入应用于SSA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
传统方法下,分析师需要人工筛选上千次预警,而如今机器学习可自动判断哪些接近是真正危险、预测卫星异常行为等。例如,Booz Allen公司开发的i2S2系统用AI持续融合传感数据,评估碰撞概率、敌对机动并给出应对方案。
Hensoldt则将AI用于大数据分析,实时从雷达原始数据中挖掘威胁模式。AI还在目标识别中发挥作用,深度学习可从光学/红外图像、光变曲线中识别卫星形态和姿态。
此外,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也用于SSA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可以预见,AI赋能的智能SSA将显著提升轨道预测精度、预警及时性,减少误报,并能处理环月空间等更复杂环境。然而也带来算法透明性、责任归属等新挑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商业化与服务模式演进 – SSA正在从政府垄断走向商业化运营。越来越多创业公司进入这一领域,获得风险投资支持(例如LeoLabs早期融资由Airbus等参与。
商业模式从提供原始数据(如观测轨迹数据出售)向端到端服务转型,即以订阅或云服务方式,为客户持续提供碰撞风险管理等解决方案。这类似“空间交通监控即服务”。
未来可能出现更细分的服务:如随发随取的按需监视(某公司临时担心其卫星,被撞后购买特别观测)、保险捆绑服务(保险公司与SSA公司合作,给投保客户打包避碰服务)。
商业公司间也将有兼并整合趋势,以提供更综合的能力(正如Slingshot收购Numerica、AGI拆分COMSPOC等案例)。政府部门则通过采购服务、政策引导,培育商业SSA生态。例如美国正将常规空间交通管理服务职能交由商务部主导,由其采购商业服务提供给公众。这既减轻政府负担,又为商业公司创造稳定市场。总的来说,市场化、商业化将是SSA未来主旋律之一,催生更灵活多样的服务供给模式。
国际合作与数据共享加强 – 太空无国界,轨道碰撞风险往往牵涉多国卫星,这使国际合作成为必然趋势。
近年来出现多项合作动向:
美法签署高级SSA数据共享协议,开放双方机密数据以加强监测 ;
美国牵头的“联合太空作战倡议”(CSpO)汇集英、加、澳、法、德、日本等盟友共同建立综合太空态势图。
欧盟内部则深化EUSST合作,并计划与美、日实现系统对接。更广泛地,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通过了《太空长久可持续指南》,鼓励成员国改进数据交换和透明度。
未来可能诞生全球空间交通管理框架,由主要航天国家共同参与制定规则和应急响应机制。
一些专家提出建立国际数据中心,收集各方观测提高目录完备性,同时制定数据标准。虽然政治和军事敏感性使全面共享仍有难度,但区域性、主题性的合作会增多,例如亚太地区国家可能共建SSA雷达网络、全球共同监测巨型星座轨道等。国际合作有望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误判,为太空安全提供公共产品。
政策法规与规范演进 – 随着商业航天与SSA发展,各国监管政策也在跟进调整。例如美国在2018年发布《太空政策指令3》(SPD-3),明确将空间交通管理职责转给商务部并制定了SSA数据开放架构原则。欧盟则在酝酿空间交通管理政策,强调国际协调和欧洲自主能力。
各国国内可能出台法规,要求卫星运营商承担更多轨道安全责任:如强制报告轨道变更、分享星历、购买避碰服务等。保险业也可能推动标准形成。
另外,隐私与国家安全考虑下,SSA数据政策也在讨论:哪些数据可公开、商业数据如何监管、国际共享中如何保护敏感信息等。这些都需要在政策上予以明确。
可以预期未来几年内,空间交通管理立法将在主要空间大国陆续落地,赋予民事机构权力和资源来运行SSA服务,同时规定商业和国际协作的框架。类似航空交通管制的法规体系将在太空领域逐步成型,为SSA服务市场提供更清晰的运行规范。
新监测范围和空间拓展 – 目前SSA主要关注地球轨道,但未来将向更远空间拓展。
月球轨道和更深空的航天器增多(如阿提米斯计划、月球轨道站、私人登月航天器等),催生“月地空间态势感知”需求。有研究正探索在地月拉格朗日点布设传感器、利用月面望远镜等监视深空。
一些公司和机构已将眼光投向地月空间交通管理。例如美国成立Cislunar SDA项目研究用AI监控地月轨道。虽然该市场尚未成熟,但先行布局将占据技术制高点。
此外,随着空间服务(加油、碎片清理)兴起,对在轨服务SSA的需求会上升,即更精细地监控空间机器人和目标交会过程,保障安全。总体而言,SSA服务的空间范围将不再局限近地,向多轨道域甚至行星防御(NEO小行星监测)一并兼顾,成为更广义的空间态势感知网络。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传感器类型(如空间基雷达、激光测距)、更多数据融合挑战,但同时开辟新市场领域。
综上所述,全球空间态势感知服务市场正站在关键跃升期。
航天活动的兴盛伴随着空间安全挑战,驱动SSA服务供需两旺。美国等传统强国依托强大传感网络和政策引领地位继续主导市场,但新兴商业公司的创新正在改写格局,为市场注入活力并填补政府能力空白。
各类客户对SSA的依赖日益加深,从被动获取数据变为主动参与协作。可以预见,未来SSA服务将在技术上更智能、体系上更开放协同、商业上更成熟多元,最终发展成为类似互联网通信那样不可或缺的空间基础设施服务。
只有全球共同努力,利用并完善SSA,我们才能确保地球轨道这一人类共同资产的可持续和平利用。
参考文献:
Aerospace Corporation – (定义SSA及重要性) (SSI: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SSI: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AMOS Conference Paper – (SSA市场规模,政策转移)
ESA Space Debris Office – (轨道物体数量数据) (Space Environment Statistics · Space Debris User Portal) (Space Environment Statistics · Space Debris User Portal)
DFM Engineering – (轨道碎片环境危机描述) (Space Situation Awareness (SSA) and debris monitoring) (Space Situation Awareness (SSA) and debris monitoring)
US Space Command – (美军SSA合作伙伴、共享内容) (USSPACECOM signs 100th commercial agreement to share space data, service > United States Space Command > Article Display) (USSPACECOM signs 100th commercial agreement to share space data, service > United States Space Command > Article Display)
EUSPA – (欧盟SST服务覆盖范围) (SSA | EU Agency for the Space Programme)
LeoLabs News – (美商务部采购5家公司SSA服务) (Commerce extends commercial data contracts for space tracking system pilot - LeoLabs | Propelling the dynamic space era)
NOAA Office of Space Commerce – (购买商业SSA分析服务及转移STM计划) (Commerce Department Awards Contracts for Space Traffic Coordination Pilot Project – Office of Space Commerce) (Commerce Department Awards Contracts for Space Traffic Coordination Pilot Project – Office of Space Commerce)
FlyPix Blog – (商业SSA公司Slingshot等技术) (Top Space Domain Awareness Companies) (Top Space Domain Awareness Companies)
Hensoldt – (雷达+AI用于目标识别,提供细节) (Ground support and software for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 space | HENSOLDT) (Ground support and software for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 space | HENSOLDT)
Coherent Market Insights – (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Global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SSA) Market Size, 2032) (Global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SSA) Market Size, 2032)
Our World in Data – (近年发射激增数据) (A record number of objects went into space in 2023 - Our World in Data)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内容,记得点下“关注”“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订阅号列表里。
华司资本 | 硬科技产业资本引擎-全球资源赋能 · 精准价值兑现
🚀
✅ 生态网络壁垒
直连5000+专业投资机构(含红杉/高瓴/启明等TOP50基金)
深度绑定200+产业集团,实现「技术-场景-资本」三角闭环
✅ 垂直赛道战绩
累计完成28个项目交割,半导体/航天领域成功率超行业均值42%
标杆案例:▸ 国产GPU芯片(A轮3亿/估值15亿)▸ 可回收火箭发动机(Pre-IPO轮/国有资本领投)▸ 工业安全SaaS平台(战略融资/对接12家央企)
✅ 全周期作战体系▷ 早期:种子轮直投+商业验证加速(单笔≤1000万)▷ 成长期:跨境并购+产业场景导入▷ 成熟期:Pre-IPO路径设计+ESG市值管理
🎯
融资快车道► 智能革命: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存算一体芯片► 星辰计划:低轨卫星组网/空间站物资运载► 生命前沿:核酸药物递送系统/手术机器人
早期孵化赛道➤ 材料突破:固态电解质/钙钛矿量产工艺➤ 能源变革:氢能储运装备/核聚变装置
⚡ 双向赋能入口
创业者通道📩 BP投递:15011396155@163.com✔ 48小时初评反馈 ✔ 3-6个月平均交割周期
机构护城河
以前沿技术图谱为导航,构建「三力驱动」模型:🔹 研判力 :院士+产业专家组成技术尽调委员会🔹 链接力 :覆盖近百个上市公司并购需求🔹 护航力 :上市合规预检机制
数据声明本文涉及案例数据已脱敏处理,部分信息经合作伙伴授权披露。原创内容转载需标注来源并保留本声明。
来源:小明和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