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导致的一类疾病,可在人和人、人和动物之间进行传播。受到传染病具备传播性的特点的影响,人们对于传染病,容易出现恐惧情绪。为了有效防控传染病,各类法律法规均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方案,尤其是对于学校,要尤为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护学生群体的健康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导致的一类疾病,可在人和人、人和动物之间进行传播。受到传染病具备传播性的特点的影响,人们对于传染病,容易出现恐惧情绪。为了有效防控传染病,各类法律法规均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方案,尤其是对于学校,要尤为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护学生群体的健康和安全。学校里面人员密集,且师生之间进行频繁的接触,由此容易导致传染病出现传播和流行,因此在进行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时,要重视从源头上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有研究报道称,目前学校在开展传染病防控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可能导致校园疫情的出现,使学生的健康受到威胁。因此调查学校的传染病管理的现状,并根据传染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效果,杜绝传染病在校园内出现大规模流行。
未能构建系统且完整的传染病防控机制
有研究报道称,在传染病疫情发生的过程中,学校以及幼托机构属于主要的场所之一,疾病类型以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为主。也有资料显示,学校容易发生空气源性传染病以及消化道传染病。校园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产生影响,使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均受到影响,也会对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产生危害。学校传染病防控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仍难以完全避免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许多学校针对传染病的防控所制定的防控机制较为简单,且呈现出公文化的特点,同时存在较为普遍的相似性,未能与学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使得传染病的防控机制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导致传染病防控的效率低下。在这一情况的影响下,使得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仅重视应急效果,未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发挥的作用也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层面。
未做好应急预案的实践检验工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对于建立的传染病防控预案,容易流于表面,未定期开展演练,同时未能做好宣传工作,可能导致其无法充分发挥已具备的传染病防控作用。特别是未能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导致其对于学生传染病的报告未引起重视,部分家长可能担心报告孩子的传染病病情后,可能使孩子遭受歧视,或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因此会选择隐瞒孩子的病情,使学生在传染病未痊愈的情况下到校上学,可能使传染病出现传播的情况。
部分老师与家长对于传染病的发现能力较差,使其无法及时发现传染病的发生,并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学生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学校和家中,因此在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时,需要提升老师与家长对传染病的发现能力,以及在患儿的疾病确诊后,是否按照要求进行规范隔离。有研究报道共收集380份家长问卷,现场复核问卷58份,病种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为主;且在96例在学校发病的患儿中,仅有73例被老师发现,表明学校对于学生传染病的发现能力欠缺,
可能是由于大多数的学校,主要是由班主任开展学生的日常晨检和午检,在开展检查的过程中,负责检查的人员数量不足,且可能受到检查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影响,使得检查工作的流程不完整,无法及时发现学生传染病的出现。同时在家中发病的患儿中,有部分家长未向学校反映患儿的真实情况,担心学生到学校后受到老师同学的排斥,对学生的病情进行隐瞒,在请假时借用事假的原因,从而使得病例报告与隔离工作未能及时开展,将传染病的扩散范围扩大,扩散速度加快。
未重视对于传染病学生的心理干预
学生时代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生传染病,则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发生传染病的学生,要做好其心理干预工作,要使学生对传染病有正确的认识,不必过于紧张和害怕,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传染病的发生,并非受到学生主观思想的影响,因此不必产生明显的自责感,要通过积极配合隔离与治疗工作,使自身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将传染病造成的危害程度尽可能降低。
公卫纵横 整理自高秀丽,探讨校园传染病管理现状及防控措施,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4.
来源:疾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