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常见的止痛药并非像人们曾经认为的那样,通过增加天然的愉悦化学物质来缓解疼痛,而是通过降低其中一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来缓解疼痛。这一令人惊讶的逆转可能为新一代更安全、更有效的止痛药打开大门,并重塑我们对泰诺等日常药物的理解。
科学家发现泰诺通过抑制一种此前被认为可以减轻疼痛的大脑化学物质而发挥作用,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其缓解疼痛机制的理解,并提供了新的药物开发潜力。
科学家刚刚颠覆了数十年来关于泰诺作用机制的假设。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常见的止痛药并非像人们曾经认为的那样,通过增加天然的愉悦化学物质来缓解疼痛,而是通过降低其中一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来缓解疼痛。这一令人惊讶的逆转可能为新一代更安全、更有效的止痛药打开大门,并重塑我们对泰诺等日常药物的理解。
印第安纳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新发现,为最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之一——泰诺——带来了新的线索。这一突破或将帮助研究人员在未来设计出更好、更安全的止痛药。
这项研究由印第安纳大学吉尔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米凯拉·德沃拉科娃(Michaela Dvorakova)和亚历克斯·斯特雷克(Alex Straiker)领导,最近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杂志上。他们的研究揭示了泰诺中活性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缓解身体疼痛的一种此前未知的方式。
研究小组发现,对乙酰氨基酚可以阻断一种负责生成2-花生四烯酰甘油(2-AG)的酶。这种化合物属于一类名为内源性大麻素的天然脑化学物质,它能激活体内已知会影响疼痛、情绪甚至大麻效应的受体。
尽管泰诺是最常用的止痛退烧药物,但其确切作用机制几十年来仍不明确。
“有一些假设,但我们仍然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德沃拉科娃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体内内源性大麻素水平升高意味着疼痛减轻,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就 2-AG 而言,情况可能恰恰相反。事实上,2-AG 水平降低反而会减轻疼痛。”
高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会对肝脏产生毒性。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仅在美国每年就导致约 500 人死亡,这是全球第二大肝移植原因。由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广泛供应及其与其他产品的混合使用,每周有超过 6000 万美国人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因此了解其如何作用于疼痛受体至关重要。
“如果你不知道目标是什么,你就无法设计出替代方案,”斯特赖克说:“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酶可能是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开始开发针对该特定酶但没有毒性的药物。”
斯特雷克表示,研究界对乙酰氨基酚的新作用机制持怀疑态度。50 年的研究表明,激活 CB1 受体可以缓解体内疼痛,因此科学家们最终确定了这一概念。
“打破这种教条可能很难,”斯特莱克说。
展望未来,研究小组正在评估其他常见的止痛药,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类似的作用机制。
研究团队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专家。除了首席科学家米凯拉·德沃拉科娃(Michaela Dvorakova)和亚历克斯·斯特雷克(Alex Straiker)之外,印第安纳大学吉尔研究所的 Ken Mackie 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印第安纳大学的其他合作者包括 Taryn Bosquez-Berger、Jenna Billingsley、Natalia Murataeva、Taylor Woodward、Emma Leishman、Anaëlle Zimmowitch、Anne Gibson、Jim Wager-Miller和Heather Bradshaw。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包括蔡如意(Ruyi Cai)、蔡尚轩(Shangxuan Cai)和李毓龙(Yulong Li),以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 Tim Ware 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 Ku-Lung Hsu 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参考文献:“对乙酰氨基酚抑制二酰甘油脂肪酶合成2-花生四烯酰甘油:对伤害感受的影响”作者:Michaela Dvorakova、Taryn Bosquez-Berger、Jenna Billingsley、Natalia Murataeva、Taylor Woodward、Emma Leishman、Anaëlle Zimmowitch、Anne Gibson、Jim Wager-Miller、Ruyi Cai、Shangxuan Cai、Tim Ware、Ku-Lung Hsu、Yulong Li、Heather Bradshaw、Ken Mackie和Alex Straiker,2025年5月16日,《细胞报告医学》。DOI: 10.1016/j.xcrm.2025.102139
来源:康嘉年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