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与哈佛之争中的“拨乱反正”和“救亡图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4 20:36 2

摘要:当地时间5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并撤销其“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即刻生效,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哈佛大学为此于23日再次起诉特朗普政府,奥巴马执政时期任命的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艾莉

特朗普政府与哈佛之争中的“拨乱反正”和“救亡图存”

梅新育

美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

当地时间5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并撤销其“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即刻生效,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哈佛大学为此于23日再次起诉特朗普政府,奥巴马执政时期任命的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艾莉森·巴勒斯(Allison Burroughs)也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特朗普政府在举行听证会之前“维持现状”,不得对签证采取任何行动,初步禁令听证会拟定于下周四(29日)举行,特朗普政府与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名校斗争掀起新高潮。

由于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重视教育和追求名校的传统,由于哈佛大学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的声望,由于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头号留学生输出国,由于美国长期是吸收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由于中国学生多年位居哈佛最大国际学生群体,[①]……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这场斗争新高潮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而由于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在宣布取消哈佛招收国际学生资格的公告中除指责哈佛“助长暴力、反犹主义”之外还重弹“勾结中国”老调,我国政府也理所当然就此发声抨击。在5月2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声明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中方一贯反对将教育合作政治化,美方有关做法只会损害美国的形象和国际信誉,中方将坚定维护海外中国学生和学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除了这些反应之外,我们对特朗普政府与哈佛等美国高校之争还需要前瞻和从更高层次上审视,不仅要看到我们与美国现政府的新冷战斗争和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的权益,以及特朗普政府与这些高校之争对正常、正经科研的冲击,还要看到特朗普政府对这些名校的“修理”带有相当程度“拨乱反正”和“救亡图存”成分,以及这场表面上的象牙塔斗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和其它许多国家经济与社会政策走向,我们需要区别对待。在很多事情上,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是先行者,我们需要客观汲取它们的经验教训。

首先,我们需要冷静、清醒地意识到,一国顶尖名校招收外国留学生比例过高,必然危及这个学校对本国理应承担的基本责任和国家安全。

一国教育体系首要义务是从本国国民中选拔和培养人才,顶尖名校尤其如此,招收外国留学生过多,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哈佛大学自家统计数据显示,该校2024—2025学年招收国际学生近6800名,占总招生人数的27%;从中立客观角度看,我认为这个比例过高,已经损害了哈佛作为美国大学理当对美国社会承担的首要义务,我绝不希望中国名校也走到这个地步。

不仅如此,顶尖名校不是出口制造业工厂,也不是专门面向外国观光客的酒店餐厅,它们在一国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中占有关键的枢纽地位;招收少量外国留学生是让对方接受本国的熏陶,从而有利于扩大本国的海外影响;招收外国留学生占比过高,真的不影响本国国家安全?

10多年前,是我提出了适度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以改善我国海外环境的政策主张;但这些年来,我国外国留学生工作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我们必须正视,不能不假思索把招收外国留学生比例作为高校建设必须追求的硬指标。哈佛、哥伦比亚大学等美国名校中一些外国师生制造的游行示威等动乱,我们需要汲取教训,不能容许在我国重演。

其次,我们需要摆脱对哈佛等美国、西方名校的盲目崇拜。

从1978年以来,美国高校在招生中长期实施逆向歧视白人、亚裔的平权法案(AA),以至于多年来美国常春藤名校招生的“美国高考”满分1600分,华人子弟等亚裔分数线比白人高140分,比拉丁裔高270分,比黑人高450分;奥巴马执政以来进一步发展到一些州中小学同一个班上数学考试,华人子弟等亚裔80分及格,白人学生65分及格,拉丁裔四五十分及格,黑人学生30分及格,有的地方、有的高校教学大纲甚至明确宣称教数学、考数学就是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哈佛等“名校”就是推行这一套的急先锋,甚至哈佛前校长克劳丁·盖伊(Claudine Gay)本人也是靠这一套爬上去的。凭这种搞法,你相信哈佛等美国名校现在招的还是最聪明的学生和最有才智的教师?

当地时间5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

直到2023年6月29日,特朗普第一任期时造就的保守派占多数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才推翻了逆向歧视白人、亚裔的高校招生平权法案(AA),规定美国高校招生时不得继续考虑种族因素,亦即不得把种族因素作为某些族裔申请学生的“加分”项,又或另一些族裔学生的“减分”项。特朗普当即欢呼“这是美国伟大的一天”,而这几个月来与特朗普政府激烈对抗的哈佛等名校恰恰主张延续逆向歧视政策,对最高法裁决阳奉阴违,同情支持他们与特朗普政府对抗的法官们也是如此。

4月12日麻省剑桥示威游行声援哈佛抵抗特朗普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招生废除平权法案是美国华人反抗歧视的里程碑案件,历时九年,长过全面抗战,终获成功,其发起人们功不可没。抗争九年中,哈佛亚裔录取率从18%上升至28%,废除平权法案后预计可达38%。

当初他们发起时我就注意到了,2016年美国大选时我就把这当作重要评估因素,2023年得知发起人之一的父亲、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图书学院院长周坚中是我一位友人的发小,我当即请这位友人向周坚中父子转告我的敬意。起诉哈佛的周杨兰(Allan Yang Zhou)是周坚中次子,当年被哈佛AA掉了,现在已从斯坦福毕业;这对父子的奋斗没有惠及自己,但惠及了千千万万华人子弟,推动美国向人类文明正途转动了一分。

2024年4月,哈佛大学反以挺巴示威

第三,哈佛等美国和西方名校这些年来把逆向歧视、LGBTQ等等搞成了西方“政治正确”,并不断向其它国家渗透扩散,打击这些,对美国和西方是“拨乱反正”,对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同样是“拨乱反正”,而且有利于我们瓦解颜色革命根基。而且,打击这些,对美国和西方文明而言是“救亡图存”,是避免重蹈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自杀覆辙。

看看美国、西方这些年意识形态领域的所谓“政治正确”荒唐到了什么地步吧!

肯尼迪中心上演的都是些什么节目?LGBTQ舞会,“仅限女同性恋的莎士比亚(lesbian-only Shakespeare)”——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不仅如此,这场表面上的象牙塔斗争结果将对美国、进而对整个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为美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演变奠定基础:是扩张管制还是放松管制,是“减税+简税”还是增税和扩张债务,是扩张福利还是缩减福利,是逆向歧视主体民众和本国国民还是相反,在国际贸易规则中是增强差别待遇还是扭转差别待遇,……

哈佛等美国和西方名校这些年力推的逆向歧视、LGBTQ等等“政治正确”和相应经济社会政策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特别是超大规模转移支付基础之上,但这种超大规模转移支付又是立足于高税负、高负债和管制与日俱增基础之上,这种管制不仅损害其本国国民自由权利,还造成越来越多不必要的主权国家间矛盾冲突。从美欧西方国家目前的财政、金融情况来看,这些“政治正确”赖以立足的财政经济基础还能长期延续吗?

《环球新闻时讯》2023年12月号封面

研究等等还是需要前瞻。2023年11月荷兰大选右翼胜出和12月5日美国国会举办“高校反犹”听证会后,我就不断讲要注意美国和西方国家政界、学界、舆论界“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效应”及其发展。在《环球新闻时讯》2023年12月号刊发的《关注西方政学各界的“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效应”》一文中,我开篇就明确作出以下判断:

“11月22日的荷兰大选右翼胜出,……标志着助推右翼上位的‘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效应’开始影响欧美政治权力格局演变,甚至有可能成为美欧主流意识形态、经济社会政策理念‘向右转’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其影响所及,不仅可能波及明年英国(2024年秋季)、美国(2024年11月)、欧洲议会(2024年6月6日至9日)等一系列西方世界重大选举,而且可能传播延续久远。12月5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三大名校校长出席美国国会‘高校反犹’听证会引发舆情席卷全美,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被迫辞职,就堪称美国意识形态领域、学界‘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效应’的标志性事件。

在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延续时间长得足以保持、增强公众关注但不至于引发公众厌倦的情况下,经济前景预期越是不佳,西方国家支持哈马斯/巴勒斯坦的游行示威等活动越频繁越激烈,美国穆斯林团体及其成员越是宣称因拜登支持以色列而不再投票支持他,这种‘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效应’越强;……”

文章预见

对照这一年半以来形势发展和趋势,上述判断前瞻性如何?

更多深度好文,就在深一度频道。)

(2025.5.24,仅代表个人意见)

[①] 哈佛大学统计数据显示,2024—2025学年该校招收国际学生近6800名,占总招生人数的27%。2022年中国学生有1016人,是该校最大国际学生群体,其次是来自加拿大、印度、韩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日本的学生。

来源:梅新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