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农民的儿子,农校毕业后,又回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近40年里,他投身农业生产第一线,凭借对土地的热爱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带领巡天种业走出了一条创新与实干的辉煌之路。
一颗种子的力量
温君:怀揣“种业梦”成就大产业
他是农民的儿子,农校毕业后,又回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近40年里,他投身农业生产第一线,凭借对土地的热爱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带领巡天种业走出了一条创新与实干的辉煌之路。
他是温君,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虽然已经63岁,但对于土地的情感没有一丝减弱。“农业是一项从土里长出来的产业,远不止播种与收获这么简单。”作为2024年度河北省优秀民营经济人士,作为种业的领航者,温君一直记着自己的根,把奋斗与梦想写在高远辽阔的蓝天白云间,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破“铁饭碗”执念 开启种业征程
1999年4月,宣化巡天种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这是河北省首个民营种子企业,也是温君种业梦想启航的地方。
世纪之交,逐渐放开的政策为民营种业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温君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机遇,毅然投身种业领域。
温君说:“公司在成立之初,我就在想,一定要掌握优质种子资源和先进育种技术。”
就这样,13个人揣着100万元,开始了艰辛的创业。资金短缺、技术人才匮乏、市场认可度低……如一道道难关横亘在温君面前。但他并未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农业的执着,巡天种业逐渐在种业市场崭露头角,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巡天16”通过河北省审定,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基础。
邂逅“张杂谷”,开拓种业新赛道
2005年,温君和巡天种业遇到了严酷的考验。那一年,他们收购的种子遇到了霜冻,企业因此亏损了数百万。有人选择离开,也有人决定和温君一起咬牙挺过难关。
2007年,是温君和巡天种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第一次接触到张家口市农科院赵治海专家团队研发的“张杂谷”科研成果。
温君回忆:“初见赵治海老师,朴拙的外表下藏着对谷种30多年的热爱。我们了解到‘张杂谷’是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杂交谷子科研新成果和现代“节水农业”新品种时,决定与市农科院携手共同研发推广这一系列的杂交谷子。”
合作首年,初战告捷。2008年,谷子在抽穗的时候遇到了‘卡脖旱’,山西、陕西等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张杂谷’凭借其高产、优质、节水等诸多优势脱颖而出,让广大谷农见识到了优质谷种的力量,成为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明星”作物。
此后,巡天农业团队持续发力,以此开辟种业新赛道,成为国家杂粮种业的领军企业。用温君的话说:“我和赵老师的相遇,促成了科企合作的典范,从坝上高原到黄土高原腹地的干旱区,再到天山南麓的戈壁滩,‘张杂谷’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全国16省(区)累计推广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想想这18年来,大家甘苦与共,一起为中国种子的‘芯’而努力,还是很欣慰的。”
实干兴企,“粮”心筑梦中国“芯”
从白手起家到加入“隆平高科”成为其控股子公司,温君带领巡天农业在种业领域不断创新发展。此时,温君把目光放在了产业“延链”方向。
他告诉记者:“种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种子的研发和销售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我们正在将谷子作为饲草饲料推广种植,‘藏粮于畜’。现在,‘张杂谷’种业、米业、草业、养殖业一体化发展已经初见成效。”
5月13日,作为张家口市农科院首席专家、河北省杂交谷子技术创新主任的赵治海从海南飞回巡天,趁着工作空档,又和温君在尚谷园谈起了“张青谷5号”“出海”的事情。
温君说:“乌兹别克斯坦对‘张青谷5号’的合作意向比较大,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农业发展需要我国的助力,也希望咱们的‘张青谷5号’能让该国人民受益,共享农业成果。”
中午时分,温君又去温室看科研试验,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他不无感慨地说:“能让一家县级企业有了现在的规模,是乘上了时代的东风。就像一株不起眼的狗尾草长成籽粒饱满的谷子,是因科技而兴。从‘种’到‘粮’再到‘品’,巡天拥有一个完整的绿色农业种植生产模式,也让更多种子装上了中国‘芯’ 。能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是我作为一个农业工作者的良心。”
记者:杜宏锦
通讯员:吕雅楠
编辑:陈健
审核:程志国 杨晓朴
来源:张家口晚报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