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 月 23 日晚 7 点,格力直播间内,孟羽童一句 "好久不见" 拉开序幕。当董明珠步入镜头,两人随即紧紧拥抱,# 董明珠拥抱孟羽童 #话题半小时内登顶热搜。董明珠现场坦言:"格力规定离职后不能返聘,但羽童要出去读书,回来再说",既坚守制度又留有余地,精准拿
5 月 23 日晚 7 点,格力直播间内,孟羽童一句 "好久不见" 拉开序幕。当董明珠步入镜头,两人随即紧紧拥抱,# 董明珠拥抱孟羽童 #话题半小时内登顶热搜。董明珠现场坦言:"格力规定离职后不能返聘,但羽童要出去读书,回来再说",既坚守制度又留有余地,精准拿捏 "严师慈母" 双重人设。
针对 "被开除"" 私接代言 "等传闻,董明珠首次公开细节:" 最后一次让她离开,确实是犯了原则性错误 —— 工作中接外部活动影响本职。"但话锋一转,称孟羽童是" 太年轻经不住诱惑 ",并主动透露破冰契机:刷到其留学新闻后私信" 带你吃饭 ",展现企业家罕见的温情面。
回顾 2021 年综艺出道时的 "接班人" 人设,孟羽童此次回归已切换身份 —— 直播间内强调 "在筹备自己的传媒公司",并坦言 "离开后才明白格力平台的价值"。这种从 "被塑造" 到 "自我定义" 的转变,暗合当代年轻人对职场偶像的重新认知。
直播中反复出现的 "规矩"" 原则 ""价值观",折射出格力铁血管理的底层逻辑:即便对昔日爱将,也坚持 "工作讲制度、私下讲感情" 的二分法。但允许孟羽童 "随时回来直播",又展现出传统企业家对流量经济的妥协 —— 用情感纽带绑定前员工 IP,为品牌年轻化背书。
当晚主推的 9800 元 "格力微电流美容仪" 仅售出 4 单,与 3 万峰值观看量形成刺眼反差。这暴露出格力多元化战略的深层矛盾:一方面董明珠强调 "不认为转型不顺利",另一方面年报显示 2024 年空调营收占比回升至 72%。直播间内空调产品的 "隐身",恰是品牌想摆脱 "空调依赖症" 的刻意尝试。
选择与争议前员工合体,格力显然瞄准 Z 世代注意力 —— 直播 10 分钟观看破 2 万,相关话题全网阅读量超 10 亿。但董明珠对孟羽童 "年轻不懂事" 的评价,与后者 "创业大女主" 人设形成微妙对冲,如何平衡 "严师" 形象与 "流量工具" 定位,成为品牌运营的新课题。
此次同框颠覆了职场中 "离职即对立" 的潜规则,展现 "制度刚性 + 情感柔性" 的管理可能。孟羽童称 "第一个老板会影响一生",董明珠则说 "欢迎回家吃饭",这种对前员工的 "开放式连接",为企业处理离职关系提供了新样本。
69 岁的董明珠与 25 岁的孟羽童,分别代表传统实业派与互联网原住民。直播中关于 "价值观"" 职业选择 "的交锋(如董明珠强调" 平台价值 ",孟羽童侧重" 个人成长 "),本质是两代职场人思维的碰撞。而最终达成的" 求同存异 ",或许预示着新旧商业文明的某种和解可能。
尽管董明珠重申 "离职返聘不可能",但预留 "留学归来再说" 的口子。若孟羽童完成海外镀金,以 "外部合作主播"" 年轻创业者 "身份与格力深度绑定,或将开创" 前员工 IP 共生 " 的新商业模式。
此次直播暴露的产品接受度断层(高价美容仪遇冷、年轻用户仅为流量围观),提醒格力:年轻化不能停留在 "请回前网红员工" 的噱头上。如何真正突破 "董明珠个人 IP 依赖症",构建符合 Z 世代需求的产品矩阵与品牌叙事,才是多元化转型的核心命题。
董明珠与孟羽童的重逢,与其说是私人情谊的破冰,不如说是商业逻辑与时代潮流的合谋。在这场充满戏剧张力的直播里,既有职场伦理的深度解构,也有传统企业在流量漩涡中的艰难起舞。当拥抱的热度褪去,留下的是关于 "平台与个人"" 制度与情感 ""传承与变革" 的绵长思考 —— 这些命题,或许比直播间的 GMV 更值得玩味。
来源:关注我郭正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