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彩瓷器是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白瓷胎,在广州加彩并二次低温烧制的彩瓷。它的诞生与清代早期中西贸易的繁荣密不可分。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后,广州成为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由于欧洲彩料的输入及订烧瓷器贸易的兴盛,广彩瓷器应运而生。
广彩瓷器是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白瓷胎,在广州加彩并二次低温烧制的彩瓷。它的诞生与清代早期中西贸易的繁荣密不可分。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后,广州成为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由于欧洲彩料的输入及订烧瓷器贸易的兴盛,广彩瓷器应运而生。
雍正广彩独树一帜,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对雍正二年“博弈图”小尊即典型代表(图1),器身写有“甲辰花朝写于岭南珠江精舍”铭文(图2),另有“唐金堂”胭脂红彩小印,可证其烧造时间、加彩地点、绘师姓名。《清档》内有关于唐金堂的记载(图3),可知他确为活跃于雍正至乾隆早期的广州名匠。本次“证圆明·致中和”展览中也有两件带有明确纪年的雍正广彩。
一为落款“甲辰花朝写于岭南珠江精舍”的《功名富贵》图小碟(图4),另为落款“己酉小春偶写于五羊山居”的花鸟纹小杯(图5)。由款识可知它们分别烧造于雍正二年(1724年)及七年(1729年)。
图1、图2
图3
图4
图5
雍正广彩中有一类名贵品种,即外壁施胭脂红釉,内绘花鸟、山水、人物的精美器物。其特点是胎体轻薄,纹饰描画细腻,用彩丰富饱满,代表了广彩的最高水准。展览中的多件盘皆属此类精品(图6-8),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凡的艺术魅力。
图6
图7
图8
值得注意的是,广彩瓷的绘画使用了透视法的技巧。关于透视法在中国的传播,年希尧的《视学》(1729年初版,1735年增补插图再版)具有开创性意义(图9)。
书中插图运用“定点引线之法”绘制几何图形和建筑结构图,其中还有以雍正官窑器物为例说明透视学原理的插图(图10-13)。年希尧在序文中写道,这本著作讲述了自己30年以来一直关注的“定点引线之法”。年希尧与郎世宁等传教士交往密切,此书亦是在与郎世宁的交流、协助下完成的。
《视学》的诞生与广州独特的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环境密不可分。
图9
图10
图11
《视学》的透视法对广彩瓷绘的影响颇深,乾隆时期的广彩瓷器将透视法更加运用得更加淋漓尽致。(图14)乾隆广彩“合家欢”图碗,外壁分别描绘夫妇闲适与孩童嬉戏场景,画面空间层次竟达五至十层之深。(图15)乾隆广彩描金人物图橄榄瓶,其中一面绘一小童与母亲嬉戏玩耍,从手中苹果至屋内陈设,以八层空间纵深展现匠人纯熟的透视技法,其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图14
从绘画技法来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珐琅彩教子图盘(图16)与前述广彩瓷器在透视法构图及装饰纹饰上高度相似。
杨伯达先生曾指出:“珐琅彩吸收西方明暗法的变革,主要得益于占据珐琅作要职的广东匠人”,由以上作品两相对比,不仅验证了这一观点,也生动展现了当时宫廷艺术与地方工艺的互动交融。
综上所述,雍正—乾隆时期的早期广彩独具特色,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亦体现了宫廷艺术与地方工艺的互动,堪称清代彩瓷中的一朵奇葩。
讲座现场
先说前头,老规矩唠几句,东西有好有更好,出手也要看渠道的性价比,适合自己是最好。能出入手的都是经受市场考验的,藏友们有一颗强大心脏,乐观理智看待收藏市场的波动。
如有相关疑惑或疑问,都可以私信或留言小编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