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诉索赔1000万后!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终于回应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4 14:11 2

摘要:前不久,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被阿维塔科技法务部起诉,并索赔1000万经济及商誉损失的新闻,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和讨论。对此,我们就法律层面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5月16日晚21:19,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一则《关于阿维塔科技相关争

前不久,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被阿维塔科技法务部起诉,并索赔1000万经济及商誉损失的新闻,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和讨论。对此,我们就法律层面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5月16日晚21:19,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一则《关于阿维塔科技相关争议的声明》,随着视频内容的公开,再次将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关于阿维塔科技相关争议的声明

该视频内容由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亲自露脸拍摄,语气坚定有力,具体内容为:

本人获悉阿维塔科技法务部向我提起民事诉讼,并索赔1000万经济及商誉损失的主张。此前本人出于对民族品牌的尊重,出于对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发展大局的考量,曾通过道歉的方式,寄希望于阿维塔方体面处理此次争议,但阿维塔科技持续采取不当行为,导致互联网中产生大量失实信息。对本人造成严重网络暴力,对本人和家人产生严重困扰,现郑重声明如下:

一、我有充分证据证明。我自己购买的阿维塔12实测风阻系数高于0.28,测试过程透明真实,详细测试过程全程录像。阿维塔12车型对外宣传风阻系数为0.21,但在2025年5月9日厂家直播测试中,最低风阻系数为0.217,且配置改变后,与我配置最为接近的同款车型风阻系数为0.251。

阿维塔12同一车型出现不同风阻系数,测试结果均与厂家宣传的0.21不符,本人将保留向市场监管等部门投诉其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权利,并依法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主要争议焦点分析

在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的回应中,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点:第一,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认为阿维塔官宣起诉的行为,已经导致互联网中产生大量失实信息,对其本人造成严重网络暴力,对本人和家人产生严重困扰。第二,在阿维塔12风阻系数的争议问题上,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自称有证据,可以证明阿维塔在宣传方面与事实不符。第三,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称,就测试结果与厂家宣传不符的情况,将保留向有关部门投诉阿维塔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权利。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消费者借助自媒体平台自由表达对产品或服务的见解与评价,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这种言论自由的行使,却时常与企业维护自身名誉权的诉求产生摩擦与碰撞。本案正是这一矛盾冲突的生动写照,它引出了若干亟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逐一剖析。

律驰驾道观点

消费者言论自由与企业名誉权保护的司法平衡与社会责任

一、核心矛盾剖析

本案的核心矛盾聚焦于消费者言论自由与企业名誉权保护之间的微妙平衡。在数字化时代,消费者通过自媒体平台表达对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已成为常态,但这种言论自由往往与企业的名誉权产生冲突。司法裁判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必须基于事实,谨慎权衡言论自由与商誉保护的重要性,防止判决沦为商业利益的工具。法院应严格审查言论的真实性与目的性,避免过度偏袒企业或忽视商誉保护,确保判决的公正与权威。

、消费者评测的双重影响

消费者独立评测在推动技术透明化和市场竞争良性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公开质疑,消费者能够揭露企业宣传与实际性能之间的差距,促使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然而,若评测方法不科学、不规范,或存在主观臆断,消费者可能面临被企业反诉“诋毁商誉”的风险。因此,消费者在进行评测时,必须确保测试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避免法律风险。

三、社会舆论视角下的自媒体监督

民间监督的积极作用

自媒体作为民间监督的重要力量,能够迅速填补传统监管的空白。通过公开曝光和讨论,自媒体能够推动公共问题的解决,增强市场透明度。在本案中,“苏黎世贝勒爷”的声明引发了社会对阿维塔科技风阻系数争议的广泛关注,促使企业不得不面对并回应质疑。

高额索赔的负面影响

然而,企业以天价索赔起诉个体评测者的行为,可能对其他消费者和自媒体形成心理威慑。阿维塔科技索赔1000万的行为,无疑给公众传递了一个信号:质疑企业可能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这种寒蝉效应可能导致公众因畏惧法律风险而放弃合理质疑,进而削弱市场监督的活力。司法裁判若支持高额赔偿,可能被解读为“倾向企业利益”,进一步压缩公共讨论空间。

四、企业应对策略与标准化回应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企业应以技术回应而非诉讼威慑来应对。通过主动公开数据、邀请第三方复测等方式,企业可以有效回应消费者的质疑,维护自身商誉。同时,企业应建立标准化回应机制,以技术对话解决争议,降低诉讼对抗性。阿维塔科技可以区分“善意监督”与“恶意诋毁”,优先通过技术对话解决争议,展现企业的开放与包容。

五、司法实践视角下的平衡艺术

法院在裁判此类案件时,应权衡言论的真实性与目的性。若“苏黎世贝勒爷”的测试属实,法院应倾向于保护言论自由;若存在夸大或虚构,则可能认定为侵权。同时,赔偿金额需严格审查实际证据,谨慎行使自由裁量权,避免判决成为企业打压舆论的工具。此类案件的判决将影响未来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式,法院应谨慎裁判,确保判决既不过度保护企业,也不忽视商誉保护。

六、总结:司法裁量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担当

本案的核心在于平衡消费者言论自由与企业名誉权保护。司法裁判需在事实基础上,既保护消费者“建设性批评”的权利,又避免企业因天价索赔陷入寒蝉效应。企业应以技术回应而非诉讼威慑应对质疑,展现开放与包容的态度;消费者则需注重言论的严谨性和真实性,避免法律风险。最终,判决应成为推动行业透明化、维护市场活力的标杆案例,而非商业博弈的工具。这要求司法机关、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汽车法律纠纷,就找律驰驾道。

来源:律驰驾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