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是无用的花瓶,是应试教育下培养的机器,不想学习怎么办?

B站影视 2024-12-25 08:00 2

摘要:就像一个人,连吃得饱肚子、穿得暖衣服等基本生存问题都没来及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去解决,就每天愁眉不展在思考:我将来有了大房子之后,要在哪个房间的哪个位置摆怎样花色款式的花瓶儿?

小读者来信:初二,觉得学历就是无用的花瓶,自己像是应试教育下培养的机器,不想学习了,谁能劝劝我?

“初二,觉得学历就是无用的花瓶,自己像是应试教育下培养的机器,不想学习了,谁能劝劝我?”简简单单一句话,读得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短短一句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少年人苦苦的挣扎,与万般无奈后,孤注一掷式的自救。

首先我想说,“谢谢你!谢谢你的信任,谢谢你的不放弃!”

其次,我想肯定的跟你说:你没有说错,学历就是无用的花瓶。

花瓶是做什么用的?当然是吃饱穿暖,日子富足之后,锦上添花用的。

而你所说的学历,很大程度的确指是大学水平以上研究生或者博士等高学历。

而你当下所面临的现实是:你在上初二,连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都还没完成。说学历不学历这事儿,太早了些!

就像一个人,连吃得饱肚子、穿得暖衣服等基本生存问题都没来及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去解决,就每天愁眉不展在思考:我将来有了大房子之后,要在哪个房间的哪个位置摆怎样花色款式的花瓶儿?

所以我们得搞搞清楚,漂亮的花瓶,是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用来养眼、养心、养气、养情的奢侈品——这就类似于高学历人才,人家能专注把书读到那种程度,不论是自律或深耕程度,抑或智商、情商、财商等早已经是我等普罗大众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了。学历不学历的,除了考公时候是个门槛之外,还真没什么用。它还真就是个花瓶,偶尔给人家当当背景板罢了。

小学阶段,是教会你写自己的名字,教会你认别人的名字。教会你买东西时候能认得钱,别人找零找错了你能算出来。

会写自己的名字,是教你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用什么样的铅笔橡皮,上课下课应当遵守什么样的规矩,上学放学路上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什么时候做作业的时间安排与自律问题,诸如等等。

会认别人的名字,是教你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哪样老师讨你喜欢,哪样同学不讨你喜欢;讨你喜欢的如何相处,不讨你喜欢的如何相处。你欺负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欺负你的那人叫什么名字;你欺负了的和欺负你的,你要如何对待。还有爸爸妈妈,他们除了是爸爸是妈妈之外,在社会上他们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的身份是什么。他们的名字和身份给你带来了什么,你因此而得接受什么,你是因此而迁怒而自卑,还是因此而荣光而欢喜,诸如此类。

2、初中阶段

初中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等等,是教会你这个年龄的孩子使用这许多拼图板块,学着初步拼出你以当下所具有的智商与情商能够拼凑出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在当下你的眼中的样貌与状态。

初步拼出这个世界,是为了让你能够准确的拼凑出,自己当下所处的坐标——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是纵轴,你所处的这个时代和国家在什么样的位置;风云变幻的整个地球是横轴,你所生活的国家排位如何,实力如何,是个能保你和你的家人一辈子安康无忧不经受战乱的国度吗?

如果是,你应当如何生存和生活;如果不是,你应当如何生存和生活。

当然,你和你的同学们,根本不用考虑如何生存和生活——这就说明,你从义务教育的教材里知道,你生于和平年代,不必经受战乱之苦,不会被冻着被饿着,不会哪一天颠沛流离。

你们最大的苦恼当然只能是:从家长到老师整天强调学习学习、成绩成绩,好烦啊——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幸福里的小烦恼!

我们假设,幸福若是华莱士香喷喷的脆皮烤鸡。那么这小烦恼,便是烤鸡的脆皮里蜂蜜有点少。

美味香酥脆皮烤鸡是现成的。蜂蜜想要有多点,没问题呀——纯属个人口感,可以自己添加。初二学生,常规来说十三四岁,能自己动手做点什么了。

各科考试成绩拿个及格,在班里争取个中等水平,一般都没问题——老师和家长肯定都不答应对不对?拿其他方面来补啊!

及格线能确保初中毕业——至于为什么一定要确保初中毕业,如果我前文所说,你根本不理解,不明白,或者翻个白眼不以为然,觉得全是狗屁不值的空话。那么,你只需记住一点——记住这一点,足够你终生受用:国家倾尽财力人力和一切资源确保九年义务教育这个政策,不是任何一个谁一拍脑袋就决定的。它是国家最顶尖智慧人群里最顶尖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人类学家等等站在人类认知金字塔尖儿那群人制定的!

以你十三四岁的年龄,看不懂没关系。老实照做,老实待在校园的围墙之内,这就已经是绝对的大好处了!

咱接着前面的假设继续,如果及格线就是脆皮烤鸡,那么你拿来找补填平的那个东西,就是独适合于你自己口味、你自己想要的那点儿蜜糖——拿什么方面来找补呢?

这你就得先问问自己了。能干什么,擅长干什么?能干好什么,能把擅长的干出真名堂吗?

比如你喜欢玩石头。往大了玩,能玩一座石窟、一个园林出来吗?往小了玩,能玩一方名砚、一方印章吗?

比如你喜欢打游戏。往窄了说,能打到当代练、开直播吗?往宽了说,能打到参加电竞、自己编程吗?

哦,你是不是要说“老师家长不给你机会”?

我很肯定地告诉你:你这是借口!

想想看,长长一学期,整整四个半月,一百三十天,啃五六七八本书,只啃个及格线。除此之外的所有时间,都是你自己的,是你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二,整整八年,你为你的爱好,为你想要的那点蜜糖,准备了什么?计划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了?

好吧,你说你当年小,没想清楚,什么都没做。那么,现在呢?就算你什么都没有做,那么你有没有认认真真把它写下来,一条一条,条分缕析,跟家长去谈;谈一次不成就两次,两次不成就三次——去谈,也是你在为你想要的蜜糖在做事!

一个什么也没有付出就享受到了脆皮烤鸡的人,红口白牙,还想要再加点蜂蜜,难道不应该自己去争取一下吗?开口跟店家说一声,那也叫争取——可你争取了吗?

3、高中阶段

高中阶段,是在初中阶段初步找出自己在这个人世间的粗略坐标的基础上,慢慢将镜头推近,对准自己——给自己的一组大特写!

你得用高中教材所搭建起来的综合认知框架下,把镜头由外部世界,转向你自己的内心世界,深入发掘并准确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一组答案:你是谁?你要成为谁?你要怎样成为那个谁?

找到这组答案,分文科理科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知道选哪个;

所有科目不能齐头并进的时候,你知道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并侧重给哪个;

一次一次模拟考的大筛子,筛出你不会的、不懂的,缺欠的、要补的,你就会知道哪些知识和分数应该当机立断放弃,哪些踮踮脚尖加把油努把力尚能找补回来。

填报高考志愿时候,不论分数过线没过线或高或低,你的许多同学会纠结会彷徨,会被老师被家长被校外种种志愿报考机构和社会上各种杂音吵得头大如牛、牵着鼻子走;你不会被任何杂音影响,多少分数你心里有数,志愿目标是哪里你心里有数,小目标之后的大目标要如何阶段性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去实现,你心里有数。

此后,长长久久的一辈子,你都将心里有数——而不论四季风云变幻或风雨交加,生活变数不断或恒久弥新。你只管香喷喷啃你的香酥脆皮炸鸡,甜蜜蜜添补你的个性蜜糖,你是绝对的幸福N+1,人生赢家。

以上所述,你都读到这段儿了,却还是读了个一头雾水——那么,恭喜你!属于你的答案就在这里:从众,乖乖当个教育下培养的机器!

说人话就是:跟着大多数人走

比如你们班有五十个人,有一多半,也就是有26个人以上的那个群体,他们做什么你就老老实实无脑跟从即可——这个法则,是确保绝大多数普通人在这样好的时代不踩坑,守住自己简简单单的幸福的绝密法则!

“从众”法则,不只适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绝大多数学生,也适合大学生活。有不少在高中阶段没解决那三个问题的年轻人,即便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却把自己活烂了的不在少数。股市里打滚的人们最常说的有一句话:凭运气赚来的,迟早会凭本事亏回去——没解决好高中阶段的底层逻辑、心理支撑问题,大学阶段肯定就掉坑里了,这是负性找补。

当然,“从众”法则,也适合即便上完大学也没有解决那三个问题的人——因为他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及大学生活就是这样做的:想不清楚没关系,大多数人怎么做,按部就班怎么做就是了,照样幸幸福福平平安安过一生。

毕竟,我们有幸生在这样好的时代,有幸生在这样好的国家。基本生存无忧,生命安全无忧,能确保自己从众而不踩坑就已经远远胜过那些连最基本的底层认知都没跟上,却偏要玩什么与众不同的——独木桥自然风景独好,但那是属于强者的游戏。

而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是学生时候普通,成年以后普通,不很正常吗?生在我们国家的普通人只要不踩坑,幸福指数就已经远远超过全世界许多许多国家的人们啦。

柴米油盐,烟火日子,三餐四季,当下的苟且,哪一处都是普通人的最美风景——什么是很美的幸福?认知与欲望相匹配的生活,才是

当然,从众心理在现代语境下,常常被提出来批判,含有诸多贬义——希望你不要被刻板印象所误导。

恰恰相反,对无数普通人而言,从众,才是确保一生不踩大坑的幸福密码。

“反正就是不想学习”的这种情形,你所面临的很有可能是两类较为极端化的境况:

第一类,你是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对规范化、格式化的批量生产式教育完全不能适应,但在某一个方面异于常人——这类孩子,有可能会被老师和家长贴个“问题少年”的标签。事实上,他极有可能是某个领域世所未出的天才少年。

第二类,是你既读不懂前文所述九年义务教育的底层逻辑,又不愿意选择第二条路的无脑式从众。你只是无休无止反反复复在纠结,在拧巴,在内耗。在学习与不学习、学历有用与学历没用、应试教育的存在本身是错或者对、自己是不是应试教育这个大工厂批量生产的小机器……你像个忙碌的小陀螺只管在这些无意义的思考之间反复打转、摇摆,那么也恭喜你,你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状态——打转、摇摆。

人都是有路径依赖的。当这一次,当你在读初二而不想学习时候,用这类心态与状态对付过去。那么,这种状态及认知必将成为你自己下意识里的不二法定:它将不止持续于现在的初二阶段。

显而易见的,它将一直持续下去,持续到你连初中毕业证都拿不上,持续到你连被这个大机器批量生产的机会也丧失殆尽,持续到你一个又一个接着踩坑,一次又一次爬不起来才开始后悔——“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也恭喜你,你终于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你老了,再也没有机会重读一回不摇摆的初二,重走一回不摇摆的人生。

一言以蔽之,对求助的同学或家长,采蘩姐姐只说实话和真相。而实话与真相,往往招人恨。恨过骂过之后,愿你多读一遍两遍、多想一分两分,力争不踩坑,力争不后悔。然后,好好把握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已经很强少年当更强的人生大赢面!

来源:平凉家长之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