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碎金文丛 追寻大师们求学问道的足迹寻找通往学术经典之路摘要:文丛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并与其先前出版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不同于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经典,“碎金文丛”是这些学术名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形式,多为后人精心辑录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
5.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
6.往事偶记
特别推荐
魏晋南北朝史讲义 碎金文丛
01蒙文通 著
ISBN:978-7-100-24505-0
史学大师蒙文通先生跨越时空的讲授,揭开三国两晋历史迷雾
史学大师蒙文通先生曾在1933、1934年两度为北京大学开设“魏晋南北朝史”课程,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底本整理而成。这是蒙文通先生现存唯一一部魏晋南北朝史系统论著,其中民族迁移和古代制度变迁等内容尤其能够反映作者长于思想史、民族史、历史地理的治学特色,极具学术价值。
蒙文通(1894—1968),早年专精于传统经学,后更广泛涉猎,于史学、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等领域无不纵贯淹通。先后执教于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历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等职。
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 碎金文丛
往事偶记 碎金文丛
03ISBN:978-7-100-11124-9
本书为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的随笔集。平实的笔触间,回忆其少年求学、归国治学的经历,以及与梅贻琦、叶企孙、金岳霖、周培源等诸位同道好友的往来;更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记录下了其所亲历的大时代,其中关于私塾与专读生制度、教授治校制度以及西南联大的诸多回忆,多有不同于人文学者的客观描述与理性观察,独具价值。
陈岱孙(1900-1997),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经济学一代宗师”。1920年赴美留学,1926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修财政学。先后任职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系系主任等职。教书育人七十年,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其代表著作《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自1981年出版以来一再重印。
西游记漫话 碎金文丛
04古诗十九首初探 碎金文丛
05赵元任早年自传 碎金文丛
06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 碎金文丛
07文学与人生 碎金文丛
08吴宓 著
王岷源 译
ISBN:978-7-100-24187-8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吴宓曾在清华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西南联合大学、成都燕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文学与人生”课程。
这门课是其智慧和人生经验的结晶,涉及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开中西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研究的先河。
本书虽是授课提纲,却熔铸了吴宓十余年的心血,以中、英、法、拉丁等多种文字写成,不仅展现了他的哲学与文艺思想核心,也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作者才识渊博,汇通古今中外诗人与哲人的智慧,对人生的意义、文人的道德、文学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的规律都做出了独特而新颖的阐释。
吴宓(1894—1978),字雨僧、玉衡,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著有《吴宓诗集》《吴宓诗话》《吴宓日记》《世界文学史大纲》《吴宓文集》等。
北平学人访问记 碎金文丛
09林纾家书 碎金文丛
10第一辑
第三辑
1.梓室随笔
1.罗家伦文萃
2.杨宪益诗文
2.蒋梦麟述怀
3.旧时淮水东边月
3.成仿吾往忆
4.金陵五记
4.蔡元培文录
5.漂泊者
5.傅斯年札记
6.苏雪林日记选(1948-1996)
6.梅贻琦日记
1.击鼓行吟
1.家山万里梦依稀
2.横眉·俯首
3.砚田内外
4.舞台上下
5.京腔北韵
6.沉墨幻彩
特别推荐
金陵五记 流金文丛
01蔡元培文录 流金文丛
02蔡元培 著
张昌华 编
ISBN:978-7-100-17256-1
蔡元培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对中国的大学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蔡元培文录》分“平生事略”“教育文录”“追怀师友”三个部分,收录蔡元培的自述性文字十余篇,讲述了蔡元培的读书和从事教育的经历;收录蔡元培论美育、教育、伦理、文化、政治等的随笔三十余篇;收录蔡元培追念师友的文字二十余篇,充分向读者展现其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最后一部分还集中收录了其为张謇、章炳麟、梁启超、鲁迅、徐志摩等所撰写的挽联,以极简练的文字描摹了他们的生平和精神。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有《蔡元培全集》十八卷。傅斯年札记 流金文丛
03梅贻琦日记 流金文丛
04梅贻琦 著
张昌华 编
ISBN:978-7-100-17258-5
作为“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对清华大学成为世界知名高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梅贻琦日记》共收录梅贻琦先生于1941—1946年和1956—1960年期间的日记三百余篇,真实地展现了梅贻琦日常工作和生活,再现了其献身于清华的人生历程,真实地反映了梅贻琦先生作为教育家、物理学家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情操。其中1956—1960年的日记为梅校长生前最后五年间的日记,系首次在大陆出版。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漂泊者 流金文丛
05金克木 著
张昌华 选编
ISBN:978-7-100-15423-9
金克木的人生阅历异常丰富,早年是个少年漂泊者、文丐、译匠,一个以“啃报屁股”为生的穷困潦倒的文学青年。他用以“金”克“木”的精神,焚膏继晷,孜孜以求,成就了自己卓越的学术人生。本书着意选编文中有“我”、记录他人生轨迹的文字,是一本“自传”式的随笔集。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他是位卓尔不凡的学者、大学问家。先生思想“精骛八极,神游万仞”,其作品徜徉中外,思接千古,涉及哲学、宗教、文学、历史、文化和天文,涵盖社会、自然两大学科。
旧时淮水东边月 流金文丛
06卢前 著
卢佶 选编
ISBN:978-7-100-15368-3
这本小品集,列《故人故事》《吃吃喝喝》和《坛坛罐罐》等八个栏目。多属千字文,遴选于冀野先生当年刊发在《中央日报》《亦报》等报刊上短篇佳作。其内容如栏目名所示:有对故人旧雨的缅怀或臧否,也有对陈年史事的钩沉或辨析,还有对沧桑世事坛坛罐罐的杂议或评说;以及市井素人的吃喝拉撒、文人雅士的谈资笑料;当然更有卢冀野人生的断章残简。值得一提的是“小疏谈往”等栏目的文字,系卢佶先生刚整理出其父的“新作”,此属首发,是研究卢氏文学创作不可多得的新史料。卢前(1905-1951),原名正绅,字冀野,自号饮虹、小疏,江苏南京人。戏曲史研究专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词曲大师吴梅的高足。原南京通志馆馆长。卢前继承业师吴梅的衣钵,一生致力于戏曲史研究、诗词曲创作,成为曲学大家,著述甚丰,有《明清戏曲史》、《中国戏曲概论》、《冀野文钞》等著作。梓室随笔 流金文丛
07陈从周 著
张昌华 选编
ISBN:978-7-100-15366-9
《梓室随笔》为陈从周散文选,共15万字,分六部分,分别为:说园悟趣、赏园析美、梳典拾史、剪烛忆旧、缅师怀友、呼兮吁兮。不但有反映陈先生园林事业上建树的“说园”“析美”等名篇,还有反映他文史本业的读史感悟和研究,并特辟《呼兮吁兮》一栏,收录陈先生为环保呐喊的《苏州园林今何在》《吹皱南北湖》和《呼吁:刀斧不入山林》等十一篇随笔,以彰显陈先生的人文精神,突出他做人处世的风骨。这部选本同以往的选本都不相同,特色鲜明,自成风格。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罗家伦文萃 流金文丛
08罗家伦 著
张昌华 编
ISBN:978-7-100-17259-2
《罗家伦文萃》共收录罗家伦的散文随笔三十余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收录其对五四运动和抗战时期办学经历的回忆,以及关于人生、文化、历史、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性随笔;下编收录其对辜鸿铭、蔡元培、吴稚晖、蒋梦麟、胡适、戴季陶、朱骝先、徐志摩等人物的回忆性散文。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罗家伦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与国内以往出版的罗家伦文集相比,更具可读性。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民国年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之职。著有《新人生观》《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观》等。杨宪益诗文 流金文丛
09杨宪益,人称“最后的士大夫”。
他的主业是翻译,他和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的《红楼梦》等名著,在国外影响极大。翻译之外,他的诗词、散文也很精彩。本书为杨宪益诗文菁华,分为漏船载酒、去日苦多、零墨新笺、银翘拾遗四个栏目。“漏船载酒”主要收录世事沧桑、人生轨迹类文字,“去日苦多”收怀念故人文字,“零墨新笺”收花鸟虫鱼及其他文字,“银翘拾遗”则为诗选。
杨宪益(1915-2009),祖籍淮安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产生了广泛影响。
成仿吾往忆 流金文丛
10成仿吾 著
张昌华 编
ISBN:978-7-100-17265-3
《成仿吾往忆》主要收录成仿吾对长征的回忆,对创办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的回忆,让我们对革命战争年代的无产阶级高等教育有了全面的认识。
本书亦同时收录了他怀人忆旧的随笔和游记,如《纪念鲁迅》《怀念郭沫若》《太湖纪游》《人生的开始》《维持我们对于时代的信仰》等文章。
成仿吾(1897—1984),原名成灏,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湖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1949年以后,先后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哲学的鲁迅》
《新华成语大词典》
来源: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