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天祝“格桑花”未检团队:守护未来 不分你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4 09:16 2

摘要:在祁连山下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汉、藏、土、回等28个民族团结友爱、守望相助。近年来,天祝县检察院“格桑花”未检团队将司法保护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度融合,用法治雨露滋养未成年人,帮助他们像格桑花般健康成长、绚烂绽放。

在祁连山下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汉、藏、土、回等28个民族团结友爱、守望相助。近年来,天祝县检察院“格桑花”未检团队将司法保护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度融合,用法治雨露滋养未成年人,帮助他们像格桑花般健康成长、绚烂绽放。

马背课堂:让法治之声传遍草原

“放牧要看好牛羊,成长要护好自己。”5月的抓喜秀龙牧场,草原初绽新绿,像是大自然铺开的柔嫩绒毯。如诗如画的天地间,悠扬的藏汉双语普法声随风飘来,为牧场增添了别样韵味。

针对全县60%为少数民族学生、30%牧区孩子居住分散的现状,天祝县检察院“格桑花”未检团队组建双语普法小组,携汉藏双语手册走遍17个乡镇。在炭山岭镇小学,检察官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土族“家族共担”习俗结合:“青稞需阳光雨露,孩子成长离不开父母陪伴。”团队制作的藏语动画片《卓玛的守护》在23所学校循环播放,1.8万名师生通过“小牦牛普法君”学习法律常识。三年来,56场流动普法、4.1万份双语资料,让法治的声音传遍草原。

温情司法:用民俗智慧破解监护难题

“严惩侵害者,更要救回迷途的孩子。”天祝县检察院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持高压态势,三年批捕10人、起诉18人,跨区域案件占比30%。

在土族聚居的天堂镇,14岁的小华因家庭原因流浪街头,“格桑花”未检团队联合他的家族长辈召开家庭会议,从民法典讲到土族“长兄如父”传统,促使父母签订《监护承诺书》。如今小华不但生活有了保障而且重回学校,学习成绩提升至班级中等,平时还主动参加法治宣传活动。这种“法治+民俗”模式已挽救27名涉险少年,相关经验在全省民族地区推广。

跨族联盟: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在“格桑花护苗”信息平台前,工作人员实时筛查未成年人就诊、住宿信息。这个由9部门联动的系统,三年排查1.2万条异常信息,推动12次专项整治、整改27处校园隐患。200余人的“格桑花志愿者联盟”涵盖6个民族,他们中间,有藏族阿爸在“雪顿节”跳锅庄舞讲防欺凌,有汉族教师在牧区帐篷教普通话……3000小时志愿服务中,不同民族志愿者用各自方式传递同一个信念:守护未来,不分你我。

信箱故事:让法治与团结并蒂绽放

在民族中学的“格桑花信箱”里,常收到这样的信件:“藏族卓玛教我藏语‘法治’,我教她普通话演讲。”

“格桑花”未检团队将这些故事搬上主题班会,让“三个离不开”理念自然流淌,在法治教育基地“民族团结展区”,陈列藏族“伤童重罚”石碑拓片、土族“家族监护孤儿”契约,直观展示传统习俗与现代法律的契合;组织“民族团结法治夏令营”活动,各族学生共访红军纪念馆、非遗工坊,在互动中增强“一家亲”认同。

从草原毡房到县城课堂,“格桑花”未检团队以双语普法跨越语言鸿沟,以民俗智慧创新司法实践,以多元联动凝聚保护合力,以文化浸润培育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地区未成年人保护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交出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检察答卷。(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来 源:甘肃法治报

终 审:韩万银 审 核:孔大文 编 辑:高晓芳

供 图:天祝县人民检察院

来源:夏蝉吻兮月z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