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女子在鱼疗泡脚后,竟被迫进行了截肢!啃脚皮的鱼这么恐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4 09:35 2

摘要:2010年,21岁的维多利亚·柯索伊斯 (Victoria Curthoys) 来到了著名的欧美后花园泰国度假。此行她规划了很多目标,包括各种打卡计划和美食尝试,结果到了当地后发现还是随性来玩比较放松,这才是度假。

信息来源于NZ Herald,Newsweek,Times New,metro。

2010年,21岁的维多利亚·柯索伊斯 (Victoria Curthoys) 来到了著名的欧美后花园泰国度假。此行她规划了很多目标,包括各种打卡计划和美食尝试,结果到了当地后发现还是随性来玩比较放松,这才是度假。

这天她在路边看到了一家鱼疗店,就是把脚放进池子里,让小型淡水鱼吸食并去除脚部死皮,据说这么做除了很爽很有趣之外,还能缓解湿疹和牛皮癣的症状,在那段时期是相当有名。

看到店内卫生环境良好且得知价格实惠后,维多利亚果断开始了这次鱼疗。当数量众多的淡红墨头鱼(Garra rufa)包围了她的双脚后,维多利亚只觉得有趣。然而她不知道这次放松之旅从此时开始向着恐怖的噩梦转化了。

几天后她回到澳大利亚珀斯,从那时候开始,她就总是反复出现发烧和恶心的症状,脚趾头也总传来异样的感觉,有点痒痒的,也有点虚无的感觉。

其实早在17岁的时候,维多利亚就截掉了半个大拇指。当时是因为她踩了玻璃却不知道,拖了太久,感染已经深入骨骼,所以被截肢的。

维多利亚隐约感觉情况跟那个时候有点类似,于是她前往医院检查。

维多利亚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当地的医生还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诊断出她是被舒韦门菌(Schwelmenella)感染了,这是一种侵蚀骨骼的感染,最终医生在2012年12月截掉了她的整个大脚趾。

维多利亚对此很生气,她当时就跟医生表示自己大拇指不舒服,而且此前刚好在泰国进行了鱼疗,所以她猜测这就是原因。但医生还是花了一年才确定,此时她的大拇指已经完全被腐蚀掉了,最终被迫截断了整个大脚趾。

算了,起码生活能恢复正常了吧?

然而维多利亚的右脚的其他脚趾因为大脚趾的缺失而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它们出现粗糙的老茧也开始被感染,最终导致维多利亚的另外4个脚趾在接下来的5年里被切除。

这5年她总是不间断地呕吐并且持续发烧,但X光检查没有显示任何感染迹象,按照维多利亚的说法:“所以医生们敷衍了事了很长时间,他们告诉我这一切都是我的想象。直到我的足病医生要求我抽血,他们才意识到我确实又得了骨感染,而且我的白细胞计数很高。这就是为什么我感觉这么糟糕。

第一次大拇指被截肢一半也许是自己的疏忽,但现在右脚的脚趾“全军覆没”,这真的就是纯粹运气不好了。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都很绝望,不但行动受限,而且完全不敢穿拖鞋。

后面再父母朋友和网友的鼓励下,她才终于开始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气,不断在网上警告其他人不要去做那些让她如此痛苦的鱼疗,并且发布自己的脚的图片,她希望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并对那些可能对自己的脚或腿在截肢后的样子不满意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维多利亚的故事并不是独一份的,但确实是最严重的。

不少人都在进行鱼疗后感染了各种疾病,不过一般也是脚气和脱皮之类的,在维多利亚之前最严重的一起案例是2018年7 月份,《美国医学会杂志皮肤病学》上发表的一篇报告。报道中讲述了一名20多岁的女性在鱼疗后,脚趾甲开始脱落的情况。

鱼疗通过会为多名顾客进行,因此存在传播感染的风险。如果水箱很好的消毒,那水中和鱼体内指不定有什么致病细菌呢。

鱼疗的起源是土耳其坎加尔的温泉地区,这里的淡红墨头鱼(Garra rufa)会啃食浸泡者的皮肤角质,被称为“医生鱼”。有些人从中嗅到了商机,从互联网上能查询到信息看,最早似乎是同样非常看重温泉行业的日本引入了鱼疗,并冠以“天然去死皮”概念,然后一夜爆火。

很快其他国家纷纷跟进效仿,很多商家夸大宣传,表示淡红墨头鱼是天然的去角质神器,它们的唾液含“神秘酶类”可治疗银屑病、湿疹等皮肤病!虽然医学界从没有承认,但在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下,还是被很多人听进去了。主要是这种形式确实很有趣,能给“亲近自然”的错觉,价格也一般贵不到哪里去,因此没多久鱼疗就变成了全球闻名的“生态美容”项目。

根据统计,全球鱼疗产业规模在2015年达到峰值12亿美元,土耳其年出口治疗鱼超2亿尾!甚至东南亚还研发了墨头鱼(Beardless sucking bard)版本的鱼疗。

我以前去福建省福州市泡温泉的时候,也去体验过,酥酥麻麻的,超级舒服。不过我要是当时知道维多利亚这个案例,说什么也是不敢去的。

现在虽然还是有鱼疗,但已经没有那么热门了。因为很多地区都意识到这种做法存在的风险性,虽然概率很低,但因为鱼疗而被感染各种乱七八糟疾病的人确实存在。而且消费者新鲜感消退后,鱼疗的“天然”光环每天都陷入被卫生质疑与伦理争议。

所谓的“伦理争议”是说有些人认为这是在“奴役鱼类”,2017年的时候,伦敦甚至爆发万人联署要求禁止鱼疗。虽然这个新闻其实没引发什么关注,因为此时的鱼疗确实已经是不受欢迎了。

新冠疫情期间的卫生恐慌也许是压垮鱼疗的最后一根稻草,原因大家都知道的,跟新冠的传播有直接关系。

如今你依然能在某些商业街看到鱼疗,但真的会去体验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也是建议别去体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是吧?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