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誇。
原文: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誇。
译文:
翠绿的瓜蔓攀附沙地生长,盛夏时节处处可见西瓜。
它外形粗朴、滋味清淡,虽不如葡萄、苜蓿名贵,却自有清凉意趣。
赏析:
田园写实:以“碧蔓”“软沙”描绘西瓜生长的田园景象,展现宋代西瓜普及的市井风情。以物喻人:借西瓜“形模濩落”暗喻文人淡泊自守的品格,呼应“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哲思。语言质朴却意蕴悠长,是宋代田园诗的烟火气代表作。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如春,枇杷杨梅接连成熟。
若能每日吃三百颗荔枝,甘愿永作岭南之人。
赏析:
美食宣言:以夸张笔法“日啖三百颗”盛赞荔枝甘美,成为荔枝文化的千古广告词。逆境豁达:苏轼被贬惠州却以美食慰藉,彰显“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乐观精神。酸甜荔枝中品出人生况味,吃货苏轼的浪漫主义跃然纸上。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
梅子的酸味残留齿间,芭蕉新绿映上窗纱。
漫长夏日午睡初醒,慵懒看孩童追逐柳絮。
赏析:
时令滋味:“梅子留酸”以味觉点明初夏节点,酸味与暑热碰撞出独特的夏日记忆。童趣疗愈:从“齿牙酸软”的微妙不适,到“闲看儿童”的悠然心境,展现文人于琐碎中觅诗意的能力。四句诗如夏日小品,酸涩与清新交织,治愈力满分。“热浪袭人时,心静自有清凉;人生困顿处,酸甜皆是修行”。
来源:有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