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国中期齐国有个人叫孙膑,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人。他四岁丧母,九岁又逢父丧,孤苦伶仃长大成人,后来拜在鬼谷子门下研习兵法。同门中有个师兄弟叫庞涓,要说这庞涓天资也不差,兵法谋略样样精通,可是还是稍逊孙膑一筹。孙膑不仅天分过人,待人更是坦荡赤诚。鬼谷子见他军事天赋极
战国中期齐国有个人叫孙膑,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人。他四岁丧母,九岁又逢父丧,孤苦伶仃长大成人,后来拜在鬼谷子门下研习兵法。同门中有个师兄弟叫庞涓,要说这庞涓天资也不差,兵法谋略样样精通,可是还是稍逊孙膑一筹。孙膑不仅天分过人,待人更是坦荡赤诚。鬼谷子见他军事天赋极高,品行又端正,便将孙武的《兵法十三篇》单独传授。孙膑不负师傅厚望,只用三日便将十三篇倒背如流,烂熟于心。
两人跟着师父学习那几年,表面上称兄道弟挺热乎。可庞涓这人心胸狭窄,为人奸诈,见不得孙膑比自己强,面上装着兄弟情深,暗地里嫉妒的很。孙膑实诚,拿他当亲兄弟看待,压根没提防着。
后来魏惠王张榜招贤,庞涓坐不住了。他本就是魏国人,贪图名利,耐不住深山清苦,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也没心思继续钻研学问,学业没完成就急着要下山。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庞涓临走时拍着胸脯跟孙膑保证,日后自己受到重用,一定会举荐他。孙膑实打实感动,还帮着收拾包袱送下山。
要说庞涓确实有点本事,到了魏国把学的那点本事全使出来了,说了很多治国和打仗的策略,还说可以灭了其他六国。魏惠王听了很兴奋,让他执掌了魏国的兵权。庞涓带着有魏武卒的魏军连打胜仗,使宋、鲁、卫、郑等小国臣服于魏,不仅如此,庞涓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很是强大的齐国军队!这下成了气候,当上了大将军,每天都在别人的夸赞中,感觉都要飘上天去了,风光得很。
有一天魏惠王突然向庞涓问起孙膑,让他写信请孙膑出山。原来是有人了解孙膑才能的人向魏王推荐的。庞涓没法子,只好写了封信。孙膑接到信很感激庞涓,还以为真是兄弟情深。便辞别恩师,下山前往魏国。
孙膑来到魏国,先去看望庞涓,并住在他府里。庞涓表面表示欢迎,但心里很是不安、不快:惟恐孙膑抢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师傅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十分嫉妒。
很快,魏王见到了孙膑,对他很是器重,想要给他副军师的位子,和庞涓一起执掌兵权。这使庞涓心里更是难受,暗暗嫉妒,他最不愿和孙膑一起,怕盖过他的光芒,于是就说让孙膑担任副职,在自己之下,是委屈了他的才能,建议魏王让他先当客卿。这客卿说白了就是挂名领俸禄,手里没实权。孙膑还当是好意,傻乎乎答应了。
从此孙膑与庞涓朝夕相处。两人论谈兵法,庞涓时时因学识粗浅而无话可答,而孙膑却诚心诚意为他讲解介绍。庞涓知是孙膑学过孙子兵法所致,于是对这兵书也垂涎三尺。
庞涓越想越慌,怕孙膑哪天露两手把自己比下去,便想除掉他。正愁没招呢,听说孙膑老家亲戚断了联系,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找人假扮齐国人来见孙膑,说是他的堂兄给他送来一封信,信中请孙膑回齐国,为齐国效力。
孙膑自知身在魏国,便回信婉言谢绝了。庞涓转手就更改了信的内容,制造孙膑暗通齐国的假象,然后把信拿给魏王。魏王勃然大怒,宣布孙膑私通齐国,将他抓捕,庞涓假装向魏王求情,但还是对孙膑施以膑足、黥脸之刑,即挖去膝盖骨,在脸上刻字。
庞涓假惺惺把残废师兄接回家,表面上对他无微不至,实际上是要让他把《孙子兵法》默写下来。孙膑感其不弃之恩,夜以继日地抄写。后来,照顾孙膑的仆人听说庞涓打算等孙膑写完兵书就饿死他,看他残废可怜,又拼命写书的精神所感动,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孙膑。
孙膑听后如遭惊天霹雳,回想过去种种,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正是这个自己当成兄弟的人的加害,自己才落得这个下场,他心里又痛又恨,心想要想报仇就一定要先摆脱庞涓的控制,于是心生一计。
第二天,孙膑照往常一样默写兵书,写着写着,突然四肢乱颤、两眼翻白,忽然大叫一声就昏倒在地。醒过来后,他就又叫又闹,时哭时笑,还无端地发怒,抓起花费心血好不容易写好的部分兵书扔进了火盆里,自己也扑了过去。仆人们大惊失色,赶紧把他救起,并向庞涓禀报说孙膑疯了。
庞涓听到消息后,便赶去孙膑的住处,亲眼看到他疯疯癫癫的,但他怀疑孙膑装疯。于是,庞涓下令把孙膑放到猪圈里,孙膑披头散发,在猪圈的泥水里摸爬滚打,弄得全身都是猪粪,却还是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庞涓派人暗中给他送来饭食,他也一把将饭食打翻,反而抓起猪粪放到了嘴里。这时,庞涓才有些相信孙膑是疯了。但他生性多疑,仍派人监视孙膑的举动,得知孙膑满身污秽地到处乱爬,不管是马棚还是猪圈,困了倒头就睡,不愧是年轻人。终于,庞涓相信孙膑是真的疯了,便渐渐放松了对他的监视。
这时,真正知道孙膑是装风避祸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当初了解孙膑的才能与智谋、向魏王推荐孙膑的人。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墨子墨翟。他把孙膑的处境告诉了齐国的大将田忌,并盛赞孙膑的才能和智谋。于是,田忌派使者到魏国去营救孙膑。
在一天晚上,使者偷偷拜访孙膑,趁着天黑用假孙膑把真孙膑换了出来,藏在自己的车子里,然后快马加鞭,赶紧离开了魏国。等到庞涓发现孙膑逃走时,孙膑已经回到了齐国。孙膑回到自己的母国,见到大将田忌。田忌非常爱惜孙膑之才,就将他留在自己的府中,以上宾之礼待他。
在齐国宫廷的娱乐活动中,君臣常以赛马博弈胜负作为消遣。按照惯例将参赛马匹严格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通过三轮同级别较量决出胜负。田忌养的马匹品质没有齐王的好,每逢赛事皆遭遇三场全输的窘境,为此常郁郁寡欢。
恰逢此时,深谙兵法的孙膑观看了比赛,向田忌献上一计:首轮以己方上等马迎战齐王中等马,次轮用中等马对抗齐王下等马,末轮则遣下等马周旋敌手上等马(但这是不是破坏规则了…)。此局终了,田忌竟以二胜一负之绩扭转乾坤,这般结局令素来稳操胜券的齐王大感意外,因为田忌和他比赛每次都输。
此番奇谋既彰显孙膑运筹帷幄之智,也令田忌对其谋略钦佩不已,趁机将孙膑推荐给齐王。齐威王见了孙膑,见其论事条理清晰,应对机敏过人,的确是个奇才,当即以"先生"尊称相待,礼遇有加。
孙膑逃走后,庞涓依然在魏国执掌军权,总想着依靠战功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声望。公元前353年,庞涓率领八万魏军攻打赵国,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救。齐王知道孙膑善于用兵,就想任命他为将军,率军前去救赵。孙膑以自己身有残疾辞谢,请齐王派田忌为将,自己从旁辅佐。于是,齐王就让田忌为主将,孙膑任军师,率军前往救赵。
田忌想要带大军直奔邯郸,与魏军正面交锋,以解赵国之围。孙膑认为魏国的精锐都在围困赵国,此时魏国国内兵力空虚,因此建议田忌发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这样可以迫使魏军回军自救,以解赵国的困境,同时,还可以使魏军疲劳,而齐军则以逸待劳。田忌觉得这个计策很有道理,当即同意,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齐军压境,大梁被围,庞涓果然顾不上攻打邯郸,急忙率大军驰援大梁自救。魏军赶到桂陵时,陷入齐军包围,因为急于行军,士卒们奔波劳累,被齐军打得落荒而逃,主将庞涓被活捉。魏国向齐国求和,孙膑训导了庞涓一番,将他放回魏国。虽然孙膑没有杀庞涓,但这一战也是对庞涓一次重击。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过了十几年,庞涓又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国的联合进攻,于是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国内部有主张不救的,有主张救援的,两种意见相持不下。齐王问孙膑的意见,孙膑则提出综合两种意见,先答应韩国的要求,这样韩国必然会与魏国死战,然后,等他们两败俱伤时,再出兵攻魏。这样就可以不费力气打击疲惫的魏军,解救危难中的韩国。齐王很赞赏这个计策,在魏、韩两军交战一年后,再次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前去救援。
孙膑又故技重施,和田忌率军直接攻向魏国的都城大梁。庞涓听说大梁被围,暴跳如雷,大骂孙膑狡猾,怒气冲冲地率军返回欲与齐军决战。孙膑说这次不能以逸待劳了,魏军怀愤怒、挟气势而来,若正面交锋,我军就算胜了,损失也大。他们自恃勇猛,急于求战,可以利用这个心理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以诱敌深入。于是让田忌带领军队撤退,并且每天减少做饭的灶数。庞涓率军赶回大梁,齐军已经撤走,他决心与孙膑拼个你死我活,果然紧追不舍。一连追了三天,开始时齐军的营地有十万灶,第二天就剩五万灶,到了第三天就仅剩三万灶了。庞涓见状以为齐军怯懦,都逃跑了,暗自得意,便率领精锐日夜兼程加紧追赶。孙膑知道庞涓中计了,计算魏军的行程,估计到了晚上他们就赶到马陵了,便在马陵设下埋伏。
马陵道是一条狭窄的小路,位于两座高山之间的峡谷,树多林密,山势险要,易进难出,是个伏击歼敌的好地方。孙膑下令砍倒树木,堵塞道路,并在中途选中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用墨在树干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用此树拦住道路。他又命弓箭手埋伏在马陵道两边,并告诉他们,只要那棵刻字的树下一燃起火光,就一齐朝那里放箭。
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黄昏时来到马陵道。士卒报告说前方道路被乱木堵住了,庞涓赶紧上前查看。他看到树木横七竖八,以为齐军拦路逃跑,马上能追上,便令人搬开障碍。魏军在峡谷快速行进,忽然被一棵大树挡住去路,树上好像还有字,于是命人点起火把。
当他拿着火把来到树下,刚看清“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字,猛然意识到中计了,但为时已晚,还没等他喊出“撤退”,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当即乱作一团。庞涓知道败局已定,无力回天,拔出佩剑自刎而死。齐军乘胜追击,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带回齐国。孙膑也因为这一仗声名远播。
来源: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