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我可太推荐了!完全超出预期,这是我看过最用心思,学术性最强的考古博物馆之一
抱雪斋第一个按例点开了“那个老撕机”的公众号,线上看展,文章链接如下: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我可太推荐了!完全超出预期,这是我看过最用心思,学术性最强的考古博物馆之一
老撕机是这样介绍一件玉架山博物馆展出陶豆的:
一件马家浜文化的陶豆,看似平平无奇,但其不仅有红色陶衣,且豆柄部分的两侧各有四个近螺旋排列的圆孔,这种孔并不是当时为了修复破碎陶器所打的孔,如果这是早期先民对天上星相的观察,那可就太有意思了。
抱雪斋看到这个陶豆的图片,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这当然是“早期先民对天上星相的观察”!
而且,这样的星座,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东宫青龙房宿!
抱雪斋已经反复证明,《周易》一开篇就反复提到的六次“龙”,特指的是天上的东宫青龙,尤其特指的就是房宿四星!
《周易》第三卦《屯》卦,反复提到的“乘马班如”,特指的也就是天上的房宿四星!
“乘马班如”原来是天象!《周易》屯卦中的天象解析
房宿四星,又称“天驷”,被视为天上的四匹龙马,四颗星形成近似直线等距离排列,与这个陶豆上的四个圆孔形状和排列完全相同(图片皆引自“那个老撕机”公众号,强烈推荐)!
再来对比一下房宿四星的星象图,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仅仅是巧合吗?
区区四个小孔,如何就能确定对应的就是房宿的星象呢?
抱雪斋全球独家首家给出证明,证据如下:
第一,对于东宫青龙的崇拜,在最少1.1万年以前就已经被写进了《尧典》。根据《尧典》记载,距今大约1.1万年以前,“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夏至日永之时,日躔正在东宫青龙房宿大火星!“日永星火”的“火”,特指的就是房宿的别名——大火!如下文链接所示:
《尧典》天象重释:抱雪斋独家图文实证中华文明万年源流
事实上,最晚一万七千年前,《尧典》中提到的四仲中星早就成为了观测二分二至的标准天象,这也意味着对东宫青龙房宿大火的观测,在最晚17000年前就已经成熟了,熟透了!如下文链接所示:
颠覆中医史!《黄帝内经》惊现18000年前星宿密码,万年天象误差解密
那么,对于东宫青龙房宿的崇拜是在何处起源的呢?
答案是:
浙江外海的古三海平原。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虞朝,都城原本就是建立在古长江下游入海口处的三海平原上,但是这个面积广袤无比的平原在距今1.2万年前的海水大幅度上涨中被淹没,导致虞朝的幸存者们逃到浙江山地,在1.1万年前创建了浙江上山文化。根据《尧典》天象记录可知,尧舜禅让的时间正是在1.1万年以前,大禹治水的时间也正是在这个时期。
所以,在马家浜文化的陶豆上看到表示东宫青龙房宿的四星排列,我们完全无需大惊小怪,因为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根本就是浙江上山文化和浙江跨湖桥文化的直接继承者,浙江是虞朝末期和夏朝早期、中期的都城所在,这里崇拜东宫青龙,有什么稀奇?
第二,东宫青龙房宿星象的载体是一个陶豆。这个载体当然很重要。因为抱雪斋早就说过,陶豆这种礼器,从最晚1.1万年以前虞朝末年的上山文化早期,一直完整传承了夏商周三代,甚至到了汉代以后还在使用,是地球上起源最早,传承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遍布全球)的礼器之二(第一是酒瓶子)!详见下文:
发现中华文明的核心基因密码:从一个礼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传播
地球上最早的陶豆,是在浙江上山文化发现的,这些陶豆,本身就是为了祭祀东宫青龙房宿而创造的礼器!
《诗经》里的《生民》就说,为了纪念周人的始祖后稷,祭祀的谷物都是装在陶豆和陶登里面的: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国语》里明确记载,房宿四星是农祥之星,也是农神后稷之星,《新唐书》也说重点指出了后稷正是感房星而生:
房,升阳之驷也。房与岁星实相经纬,以属灵威仰之神,后稷感之以生。故《国语》曰:“月之所在,辰马农祥,我祖后稷之所经纬也。”
第三,对于东宫青龙的崇拜,在考古中已经发现了不少,而且遍布全国各地,实证夏朝的疆域早就囊括四海!
比如距今10009—7000年的福建奇和洞龙纹陶片。奇和洞人是1.1万年以前的禹王直系后人,有龙崇拜毫不奇怪。而且当时的龙无一例外都是蛇形,如下图所示:
比如八千年前辽宁查海遗址的龙形堆塑,同样也是蛇形:
比如八千年前内蒙古兴隆洼遗址的龙形堆塑,也是蛇形。
著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龙虎图,距今六千多年,也是堆塑,但是龙形开始出现了四肢:
湖北黄冈发现的堆塑龙,距今五六千年,也开始出现了四肢。
江苏薛城遗址,也发现了堆塑的龙,距今六千多年,也出现了四肢,如下图所示:
顺带说一句:
薛城遗址,属于马家浜文化晚期遗址,和那个有刻有房宿四星星象的陶豆一样,都是马家浜文化的,所以这两个文物实际上都是东宫青龙房宿崇拜的铁证。
这些证据还不够吗?
那就再来一个重磅的:
六千年前的城头山古城,同样发现了按照东宫青龙房宿星象排列的祭祀遗存!
原文链接如下:
六千年前的龙龟崇拜:城头山遗址的天文含义解析与《周易》起源
来源:抱雪斋读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