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评测 | 闲话少说:可作为“退烧”之选的飞傲FT7平板大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4 01:00 2

摘要:“5k价位的FT7在信息量、瞬态、声场等这些硬素质的表现上,哪怕是比起过往大家心中一些经典老旗舰大耳都有着可闻的优势。我觉得如果综合考虑素质、佩戴、易推性等方面,FT7对于一些平民玩家而言可以说是一款真正的‘退烧向’产品了。”

飞傲 FIIO

类型:头戴式平板大耳机

“5k价位的FT7在信息量、瞬态、声场等这些硬素质的表现上,哪怕是比起过往大家心中一些经典老旗舰大耳都有着可闻的优势。我觉得如果综合考虑素质、佩戴、易推性等方面,FT7对于一些平民玩家而言可以说是一款真正的‘退烧向’产品了。”

从FT5到FT7

折腾HiFi器材的前些年我主要精力放在随身设备上更多一些,后来随着器材阅历的增长,以及听音逐渐向古典编制类转变,这几年桌面台机+大耳的模式逐渐成为我听音的主要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接触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大耳。

飞傲自FT3起推出的几款大耳机我都用过不短的时间,FT3和FT5都是我个人还比较喜欢的产品,尤其后者。作为飞傲首款平板大耳,FT5颇具性价比,优异的动态和声场表现算是它硬素质中的最大亮点,风格走向偏杂食,可以说是进阶价位的三好学生,遗憾的是FT5的声音素质在支撑大编制曲目的演绎时还无法像更高端耳机那样做到尽善尽美。再后来我抱着这个遗憾,等来了FT7即将上市的消息。

在FT7上市之前,香港CanJam展会中我曾听过工程样机,当时它的声音完成度已然相当不错,高素质尤其出色的空间塑造能力是它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这次脱离了嘈杂的展会环境,我尝试用多种前端深入体验量产后的FT7,来和大家聊聊我的最新感受。

结构特点的特殊性使很多平板耳机重量相比动圈耳机会偏重一些,佩戴体验往往不尽如人意,相信体验过大尺寸高端平板大耳的烧友对此应该感受颇深。而FT7在佩戴舒适度上展现出远超同类产品的极高水准,我在佩戴时能明显感受到它在头顶和两侧都没有给头部施加太多压力,而且拿在手上也能感受到耳机本体并不重。究其原因,从材质上看,肉眼可见的就是它采用大面积碳纤维材质设计的头梁和耳机外壳,“轻”和“稳”的确称得上一大亮点。这种和超跑减重相媲美的设计思路我觉得值得一个好评;而且接触大型二声道系统比较多的烧友应该知道,碳纤维材质在避震性能的表现上同样出色,魔域、金驰等品牌在此间都是一把好手。

振膜尺寸106mm的FT7耳机重量约为427g,比自家同为平板单元但振膜尺寸90mm的FT5还要轻了29g,足以看出飞傲在这款耳机轻量化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FT7头垫采用的是小羊皮+麂皮绒材质,柔软耐脏,且易清洁,耳罩标配了小羊皮和织布两种,主要用于调音,多透气孔的小羊皮声音均衡,织布耳罩则可以增强中低频表现。标配耳机线是一条长3m的液氮冷冻单晶铜线,4.4mm插头配一个6.35mm和一个XLR转接头,基本覆盖了主流应用场景,线材最外层是尼龙材质,柔软度还可以,不易打结,但线径偏粗,线材也略重一些,适合作为桌面固定搭配使用,如果要配合便携设备经常变换使用场景的话原装线则有些不太方便。

外观方面,FT7面盖格栅使用的是斑马木的实木材质,搭配上耳机大面积的碳纤维材料,观感圆融一体,协调不突兀,没有廉价拼接的质感,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种外观设计会稍显低调,没有比较明显的辨识度,相比起FT3、FT5可能外观上缺乏亮点,当然,审美的事情就见仁见智了。

正如开篇所说,开阔、规整的空间塑造表现是FT7让人一耳朵就能感受到的亮点。声音素质高的耳机并不少见,以往我听过一些声音饱满、信息量充沛的耳机,但它们当中有一些会把高密度、高解析的侧面比较“刻意”地释放出来,忽略了层次的表达。FT7让我觉得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把自身强大素质底蕴展现一览无余的同时,更多地照顾到了音乐中不同元素的主次关系,把空间纵向的声音层次梳理得井井有条,以及更重要的,干净且扎实的结像也使它的声音听起来更加“真切”

这样的表现或许在我们聆听泛流行乐时感受还不算太直观,但在大编制的重现中可以为听感增添质的飞跃。在大编制曲目的演绎中,当音乐来到编曲复杂、情绪高昂的段落时,管、弦乐等不同声部之间的交错会让声音场面变得非常复杂,尤其考验器材的素质功底,往常仅用高端耳塞聆听时,纵使信息量还算完整,但对空间的塑造远比不上大耳机,换作一般的中低端大耳,声音整体完成度基本没有问题,可多少也会损失掉一些层次感,听起来略微局促。而FT7素质上最大的强项就是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这种复杂音乐场面,它把大编制曲目中管、弦乐之间的“拉扯”,音乐画面中的“你来我往”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传递到听者耳中,给了人一种高低端器材之间素质差异“具象化”的感受。

FT7呈现信息量的方式我觉得用“稳”来形容恰到好处,它描绘声音细节的过程顺畅且自然,使听者既可以察觉到乐器演奏中声音变化的微小差别,又不会因此被占用太多注意力而让欣赏音乐这件事本末倒置。如果说这一点也是低端器材常踩的雷,那它就是让我觉得FT7声音“高级”的原因之一。以小提琴为例,作为一种音色悠扬、演奏技巧多变的乐器,小提琴在激烈演奏时声音细节丰富而密集,FT7重现这类音乐时则能够稳妥地把声音变化的过程描摹出一个完整的画面,让人听起来并不会觉得突兀、刺激。

素质方面,FT7瞬态表现给我留下的印象仅次于空间塑造。它是一副声底非常纯澈干净的耳机,声音干脆利落,丝毫不粘腻,可以说瞬态有着超越价位的表现。当一首曲目演绎到了音乐场面变幻莫测时,不同器乐间的交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时候一些更高价位的动圈大耳在这种情况下也难免会给人一种声音“迟滞”,略显“杂乱”的听感。而在这方面就能感受到FT7平板振膜的优势,它干脆利落的声音收束充分显现出了瞬态响应速度的快和稳,且在此基础上不会丢失声音细节,把声音结束得迅捷又不会戛然而止,在这一点上,比起自家同为平板振膜的FT5,FT7的优势也同样非常明显。

而提到FT5,FT7另一个表现明显更强的特点就是动态,同样在音乐场面复杂多变时,FT7除了能保持纯粹精准的听感之外,对于声音起伏之间能量感的诠释也丝毫不差,自音乐高潮时辉煌的演奏落到细微处声音的丝丝震颤,这种落差之间能量涌动的变化如果FT5刻画出的是浪潮涌动般的态势,那么FT7则呈现出了壮阔瀑布似的画面,这一点和更大的振膜尺寸不无关系。

三频风格上,FT7的中高频的表现力相对更加亮眼,其中中频最为突出,密度高,声音扎实,厚度没有明显偏倚,演绎人声曲目可以兼顾到男女声的不同音色特征,高频顺滑不刺,低频相比之下会略微克制一些,残响偏少,演绎流行曲目的话我个人会更推荐使用织布耳罩再搭配声音偏暖的前端,以获得更好的氛围,小羊皮耳罩下整体更加均衡杂食,在搭配小羊皮耳罩的情况下我个人最喜欢用来聆听古典器乐,听感会比其它类型音乐更讨喜。比如在用FT7聆听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时,首先能感受到器乐结像表面质感的光滑,音色准确没有多余染色,其次高密度的中频把器乐声音诠释得凝实不松散,当演奏至第四乐章,这首曲目所表达的浓烈伤感情绪显得更加感染力十足,再加上出色的空间塑造表现,整首曲目在FT7的演绎下基本没有可挑剔之处。

“难推”是很多烧友对平板耳机的刻板印象之一,其实随着平板大耳在国内愈加火热,这几年易推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最开始拿到FT7时我使用的就是飞傲自家的便携前端M17,像海贝音乐R8 II再到一些中低端播放器我也都做了尝试,总的来看FT7在易推性上给我的印象还算不错。

不像许多平板大耳推不开时的闷和糊,FT7在驱动力较差的前端上也仍旧保持了相对还可以的开阔性,驾驭流行以及一些室内乐时声场的规整度并不差,声音元素在空间中的排布并不混乱,当然细节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好在声音走向和音色的控制没有“误入歧途”,对欣赏音乐来说,这种适度的损失完全在我接受范围之内,单单凭借这一点FT7的表现就已经好过很多同类耳机。

除此之外这段时间我也用K19解码耳放一体机和麦景图MHA200尝试挖掘了一下FT7的声音上限。

M17作为飞傲便携前端的老大哥,除了声音素质位于同类产品前列以外,台机大耳模式也是它的亮点。这套搭配优点在于很大程度体现出了FT7在声音素质尤其是密度、解析上的优势,而且风格上不出恶声。FT7在演绎古典曲目时依然把乐器应有的声音质感、音色特征都较为完整地诠释了出来,对于小编制曲目和绝大多数流行乐来说都足以达到我在日常欣赏音乐的要求。不过M17的控制力还无法完美驾驭FT7这种大尺寸耳机,部分曲目高频会有一些毛刺,对听感会略有影响。

飞傲K19

K19这款飞傲自家的解码耳放一体机素质和推力都在同类产品前列,作为多数玩家的主力器材绰绰有余。用它驱动FT7实际聆听下来我觉得声音基本处于FT7的完全体状态,便携前端与它则完全没有可比性。K19驱动下FT7对于空间的塑造能力非常强大,声场横纵向的深度可以完美重现绝大多数大编制曲目的演奏场面,并且层次和细节都诠释得非常到位。K19的控制力也使FT7高频顺滑自然的特征得以彰显,把类如小提琴协奏曲中乐器的悠扬和丝滑都很好地诠释了出来。

飞傲K19+麦景图MHA200

如果说旗舰耳放中有哪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型号,那MHA200肯定是其中之一。作为一款经典旗舰胆放,它无论是声音素质还是推力都属于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MHA200驱动下的FT7,相比K19直推在素质上的提升并不夸张,除了声底更加扎实、控制力更为细腻以外,这套搭配在音色上的变化是我最喜欢的地方。MHA200是典型的胆放,音色偏暖,声音满富韵味,它驱动下的FT7音色饱满度有了进一步提升,中频增添了一些厚度,低频残响也变得清晰可闻,声音氛围有了明显改善。这套搭配在素质突出的基础上,声音风格凸显出了更具感染力的一面,对古典、流行等多种音乐类型的高兼容度使它俩真正做到了“怎么听都好听”。

结合我自己和周围烧友玩器材的经验,目前市面上4-5k价位基本是大家主力大耳机的选择区间,这个价位耳机的声音素质足以驾驭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只是风格上的取舍和佩戴舒适度等方面各有不同罢了。

这段时间听FT7也再次让我验证了这一点,而且回想起以前玩过的大耳机,好像现在的耳机在素质这条路上也越来越卷。这款5k价位的FT7在信息量、瞬态、声场等这些硬素质的表现上,哪怕是比起过往类似拜雅T1、天龙D9200这种经典大耳都有着可闻的优势。我觉得如果综合考虑素质、佩戴、易推性等方面,FT7对于一些平民玩家而言可以说是一款真正的“退烧向”产品了。

来源:耳边事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