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年酷态科的充电设备算是口碑销量双丰收了,我在今年618首发时候就买了新品酷态科10号用,后面又买了15号放家里用,前天课题组办公室里的idmix的充电头终于寿终正寝了,于是二度下单酷态科10号套装版+一根6A线,那么10号和15号应该咋选呢?
这两年酷态科的充电设备算是口碑销量双丰收了,我在今年618首发时候就买了新品酷态科10号用,后面又买了15号放家里用,前天课题组办公室里的idmix的充电头终于寿终正寝了,于是二度下单酷态科10号套装版+一根6A线,那么10号和15号应该咋选呢?
银滩白、落日橙、星云灰、海湾蓝四种配色,首发买的是灰色这次买的还是灰色;10号和15号都是同色系撞色设计,外观也都是大差不差,接口处及上下两面为格栅化设计,兼具防滑和散热功能,其余部分为磨砂手感。
USB-A母口胶芯为黑色,USB-A胶芯两侧并无加宽PIN脚处理;C1、C2母口胶芯为亮蓝色。整体大小会59.*32*73mm,以充电器的功率120W计算,功率密度约为 0.8993W/cm³;15号充的功率按140W计算,功率密度约为 0.84W/cm³。
重量上来看10号是210g,15号则是329g左右;在充电方面10号是2C1A的插口,两个C口盲插120W且兼容100W PD;A口最高支持33W ,C1+C2是67W+33W; C1/C2+A则是67W+22.52; 三口同时使用则是45W+33W+18W。
15号是3C1A 的插口,其中C1、C2两口盲插140W且兼容100W PD,C3口单口输出最高 33W;A口最高支持 33W,C1+C2是73W+33W;C1/C2+A则是73W+22.5W;三口同时使用时,C1/C2为48W,C3为18W,A口为33W,即48W+33W+18W。
这俩的C1、C2都都支持QC3+、PD3.0、DCP、Apple 2.4A 和小米的120W等充电协议,15号的C3支持FCP、AFC、QC3.0、PD3.0、QC4+、DCP、Apple 2.4A 和 PPS 等充电协议。
CtoC的6A线外壳与线身连接处采用二次加厚注塑工艺处理,更耐弯折耐磨损,端子内圈为蓝色塑封圈,内部采用特制PIN脚设计,具备50V5A 240W的EPR电力传输,以及USB 2.0数据传输能力,我是套装版之外又买了一套,目前手里有5根了。
下面部分我以10号为主了,毕竟10号买的多还买的新~哈哈!我一般iPhone会放在小米80W无线风冷座充上充电,源于iPhone12起开始去给某回收的时候,人家说了你的充电口磨损多所以要扣掉200元,然后从iPhone13系列开始我都选择无线充电,就是为了卖的时候充电口不磨损。和小米K70同时充电,K70显示如图为67W。
K70单独进行充电可以触发120W,时不时加个Apple Watch Ultra进行充电,有时候一直看电脑可以放一上午,偶尔摸一下充电头也就是温温的感觉。
酷态科这款充电器 ,疑似将Anker的A2148和A2343/A2669的技术结合在一起了,前者是具有全时动态功率分配设计,但是C2和A共用一路(充电器仅两路输出)后者是具有三路输出设计(即支持任意两个端口都能跑满充电器最大功率) 但是并没有全时动态功率分配,可以说让消费者十分难以选择 ,我觉得10号是可以做到100W持续输出不降功率的,感觉官方就是故意这样设计好给15号让路,不然15号真要被背刺。新版的15号虽然修复了首发的一堆bug,但还剩空载功耗高和纹波不够惊艳的遗憾。
酷态科10号充电器支持小米、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等手机品牌快充协议。
小米快充的充电器采用了独特的 “魔改 A 口”,也就是特殊的 USB - A 接口系统。它在接口内额外设置了一个特殊触点,以此达成 “CC” 通讯功能,在和小米原装线缆相匹配时,能够支持 USB PD 通用快速充电。然而,若是与酷态科搭配使用就比较麻烦了,酷态科的 A 口最大仅支持 33W 功率这点暂且不提,关键是使用小米原装线时根本无法通电
酷态科 10 号有着多口使用时不断联的优势,不过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让 pd100w 满血持续输出,仅仅 45 分钟左右便会触发保护机制。而酷态科 15 号的优点是能够持续两三个小时以 pd100w 甚至 pd140w 满血运行,且基本不会触发温度保护机制,完全可以当作适配器来使用,缺点则是多口同时使用时会出现断联现象。究竟如何选择,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偏好。话说回来,你手头的充电头数量已经不少了,在考虑入手时还是需要谨慎一些
来源:小林科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