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作“十一年”,是传写之误。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感谢阅读!您的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是我前行的动力!
【注释】
(1)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作“十一年”,是传写之误。
(2)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
(3)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
(4)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
(5)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
(6)刘郎:作者自指。
(7)去:一作“别”。
【译文】
京城的大路上红尘扑面,每个人都说刚看完桃花回来。玄都观里的千棵桃树,都是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才栽种的。
【赏析】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这首诗是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朗州十年,元和十年(815年)奉召回京,借游玄都观桃花讽刺保守派新贵。
诗中采用双关隐喻的手法,以“桃花”暗指十年间因投机取巧上位的政敌,“刘郎去后栽”暗示新贵多为自己被贬后得势之人。
全诗以小见大:用观花场景映射朝廷政局变化,暗含对权贵的轻蔑与对自身遭遇的不平。
诗的语言平易却锋芒毕露,以戏谑之笔抒政治感慨,体现刘禹锡“倔强刚健”的诗风。
此诗触怒权贵,导致刘禹锡再次被贬,成为其“玄都观系列诗作”的开篇,凸显其不屈的斗争精神。
来源:王春太北国风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