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朋友常说:“夫妻生活频率高,生活更幸福;频率低,好像又不够健康。然而,真相究竟为何?哈佛大学对近3万男人展开长期追踪研究,竟有惊人发现:适度的夫妻生活或许能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这是真实的“保健良方”吗?为什么夫妻生活和前列腺癌会挂钩?我们该如何把握“适度
不少朋友常说:“夫妻生活频率高,生活更幸福;频率低,好像又不够健康。然而,真相究竟为何?哈佛大学对近3万男人展开长期追踪研究,竟有惊人发现:适度的夫妻生活或许能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这是真实的“保健良方”吗?为什么夫妻生活和前列腺癌会挂钩?我们该如何把握“适度”?今天,就把这些问题抛给大家,拉入思考。
一、研究背景:前列腺癌与生活方式的“微妙”关系
前列腺癌为中老年男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然而,一旦病情发展,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往,我们对饮食、运动、家族史等因素有所关注,然而,鲜有人将“夫妻生活”视作一个变量。哈佛大学的“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从1992年起,对3万余名无前列腺癌病史的男人进行问卷追踪,其中就包括自报的月度夫妻生活次数。一旦把这些日常“私密话题”与健康数据结合,研究人员看到了不一样的健康提示。
二、核心发现:适度夫妻生活,与风险呈“倒U”关系
经过十余年的跟踪,研究显示:
1.在低频段(每月0 - 3次)的情形下,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2.中等频段(每月8–12次,也就是每周2–3次),风险最低,比低频段下降约20%;
3.超高频段(每月20次以上),保护效应并未更强,反而与中频段相当。
简言之,“过少不行,过多也未必更好”,适度——大约每周两到三次,是最理想的频率。
三、背后机理:为何适度“排”得健康?
1.前列腺液若长期在前列腺内潴留,就可能积聚若干促炎因子。适度排泄,有助于减轻局部慢性炎症,从而削减癌变几率。
2.在夫妻生活中,内分泌起着调节作用,体内会释放一系列激素与神经肽,像催产素、与睾酮平衡相关的物质等。这些激素的波动,于维持前列腺细胞的正常代谢而言,颇有益处。
3.在血液循环改善的交互影响下,前列腺及其周边组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这有助于营养交换和代谢废物的清除,对维持组织健康大有裨益。
四、如何把握“适度”?
1. 依身体状况调整:中老年人士若患有心血管、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应以舒适为首要考量,慎防过度兴奋。
2. 与伴侣协商沟通:夫妻生活乃二人之事,其频率与方式皆应以双方愉悦、相互尊重为原则。
3.关注整体健康:夫妻生活仅为其中一个方面,保持规律运动、均衡饮食以及定期体检亦同等关键。
五、注意事项:不是“夫妻生活越多越好”
1.适当即可:盲目追求高频,不仅不会额外降风险,还可能因身体过度消耗带来疲劳、焦虑;
2.及时就医:如有排尿困难、疼痛不适、血尿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切勿自行“硬撑”;
3.心理健康同样关键:夫妻生活质量好,心理压力也会减少,心理与生理相辅相成。
六、医生小贴士
1.定期筛查事项如下:50岁以上男人,每年需进行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若有家族病史者,则可提前检测。
2.科学用药:若有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等,按医嘱用药,别随意到处“偏方”;
3.生活全方位健身:散步、太极、高尔夫、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对前列腺和心血管都有益。
哈佛大学这项涵盖3万男人的长期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夫妻生活与健康密切相关,但“适度”最关键——每周两到三次,既能满足情感交流,又能起到“保健”作用。当然,生活习惯、个人体质千差万别,关键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节奏,与医生保持沟通。
来源:我是男科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