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院师生如何“点燃”社会服务新火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20:21 2

摘要:当新业态浪潮冲击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当企业遭遇人才短缺与数字化转型,如何为湾区人才治理注入专业温度?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人才发展与服务研究中心师生团队以课堂为实践场、以专业为纽带,在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架设协同桥梁,通过“搭建平台+锻造队伍+深耕服务”的

当新业态浪潮冲击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当企业遭遇人才短缺与数字化转型,如何为湾区人才治理注入专业温度?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人才发展与服务研究中心师生团队以课堂为实践场、以专业为纽带,在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架设协同桥梁,通过“搭建平台+锻造队伍+深耕服务”的立体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以人才治理促和谐、以专业赋能破难题”的创新路径。

搭建平台:让人才治理的思考走出象牙塔

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核心,于2020年成立了人才发展与服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为撬动社会服务的支点。中心立足湾区产业升级与人才治理需求,共输出人才发展规划、调研报告、人才目录等10余份(如表1所示)。

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的过程中,中心团队深入调查了粤港澳大湾区3561家企业的急需紧缺岗位需求,包括6637条岗位信息和10万条岗位急需紧缺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建模,精准定位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人才缺口,为政府部门制定“靶向引才”政策提供依据;在零工市场、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等调研报告中,中心团队提出的对策既破解了“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湾区大地上”。

锻造队伍:专家引领下的应用型人才孵化

中心由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主的多名教师以及校外业界专家导师组成,带动学生共同形成“专家+教师+学生”的团队格局。其中专家团队涵盖广东省总工会三级调研员、广东省民营企业工会联合会副主席雷杰、中山大学教授王晓晖、公共治理学院学科建设顾问陈天祥、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佛山代表处会长赖凌云、广东领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飞红、深圳一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长德等。

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以及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公共治理学院学生积极学以致用。例如,2018级至2020级以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传播学三个专业为主的24名同学带动了100余名同学完成对“粤港澳大湾区急需紧缺人才”调研原始数据的收集与初步清洗。学生团队通过统一数据格式、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等,为教师团队的数据分析奠定了可靠基础;2021级学生吴晓倩、张鹏飞、王鹏等8名同学在佛山市禅城区新业态调研中提出“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分级方案”,被纳入政府政策优化建议;2022级学生蔡丽华、陈诗淇等在“零工市场调查”“人才现状调查”中积极发放与收集问卷、记录访谈内容等,采集200余份用工数据,为后续的调研处理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学生在数据处理、政策建言等实践中逐步成长为“懂产业、会诊断、能献策”的应用型人才。

深耕服务:三大场景“点燃”社会服务新火花

近年来,中心各专业教师将社会服务转化为“行走的课堂”,以真实场景为实验室、以治理难题为练兵场,形成“师生共研、成果共践、能力共育”的协同育人生态。三大服务场景,既破解地方人才治理痛点,又锻造学生实战能力,“点燃”了社会服务新火花。

场景1.劳动关系治理——师生共筑“和谐防线”

中心教师积极走出去参与劳动关系调解。2023年,罗亮梅、曾炜梅等教师受聘为广州市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调解员。2024年,罗亮梅获聘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劳动关系服务示范中心专家”。近两年来,她们带领学生团队参与调解网约车司机薪资纠纷、外卖骑手工伤认定等调研5次,其中曾炜梅老师带领2021级吴晓倩在参与广州市海珠区新就业形态多元调解项目中,提出“以提升新就业形态用工保障为核心目标,积极联动社会多方力量,整合社会专业调解资源,运行‘1+N+E’用工争议调解服务机制”的建设实施方案。

场景2.行业标准建设——积极关注“规则之尺”

中心教师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相关标准的制定。2024年,黄俊元和曾炜梅两位老师参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师评价规范》评审,将“数字化技能”“新业态适应性”等能力纳入评价体系,推动标准与产业需求接轨;2023年12月,罗亮梅受聘为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人力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为人力资源行业标准的建立注入专业力量。

场景3.实战培训送教——师生共育“工会力量”

集体协商是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2022年1月至今,李岚、罗亮梅等为深圳大鹏新区、福田区、光明新区总工会等送教六次,主要就集体协商理论、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集体协商的策略与技巧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邀请高校集体协商大赛获奖学生作为志愿者协助受训对象开展模拟集体协商演练。培训送教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集体协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会干部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人才发展与服务研究中心始终锚定“服务地方”与“应用型育人”双坐标,既为湾区劳动关系治理注入“新华智慧”,也为学生铺就“从课堂到社会”的成长之路。未来,这支团队将继续以专业为炬,点燃更多社会服务的新火花。(文/罗亮梅 编辑|何宛桢)

来源:晋城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