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动新食代 | 在“生死边缘”,免疫治疗为食管癌患者带来生存曙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3 20:40 2

摘要:食管癌,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食管癌的防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早期筛查的普及,外科技术的精进和免疫治疗的突破均助力了中国食管癌的诊疗发展。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食管癌,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食管癌的防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早期筛查的普及,外科技术的精进和免疫治疗的突破均助力了中国食管癌的诊疗发展。

自2020年6月,免疫治疗在中国获批首个二线治疗适应证迄今,我国食管癌免疫治疗已走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从基于KEYNOTE-181研究建立二线治疗新标准,到依托KEYNOTE-590研究实现免疫治疗向一线治疗的战略前移,中国临床研究者不仅全程参与了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更推动建立了符合中国患者的规范化诊疗体系。值此重要节点,上海市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和刘俊教授,作为KEYNOTE系列研究的中国数据重要贡献者与免疫治疗临床实践中攻坚破局的先行者,结合各自在临床诊疗与科研创新中的经历,系统阐释了免疫治疗如何将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期从“以月计算”推进到“用年丈量”,点亮患者长生存的“破晓之光”。

食管癌防治新时代:从“重视”到“突破”

李志刚教授认为,近年来食管癌防治格局在全国肿瘤防治行动的积极推动下有非常大的改变,其中最主要就是早诊早治的提升以及诊疗规范化的改进。此外,新技术的融合也全面地提升整个食管癌治疗效果。刘俊教授深以为然。他表示,食管癌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我们中国的食管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占全球的一半。对我国尤其是某些特定区域的影响非常大,如河南林县、安徽北部,食管癌的高发病率影响着当地居民的健康,这使得食管癌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在阐述近年来食管癌防治格局转变时,刘教授着重强调了“重视”这一核心关键词。他指出,国家已经将肿瘤防治提高至战略高度层面,通过强化政策保障体系,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以及加速创新疗法的引入,特别是前瞻性布局免疫治疗等突破性药物的临床应用。“这种全方位的重视产生了显著的协同效应。”刘教授补充道,“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我国食管癌诊疗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食管癌区域诊疗中心的建设,大幅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以上海胸科医院为代表的示范性诊疗中心,将早期食管癌诊断水平提升至国际前沿地位。同时,早筛早诊体系与外科微创技术协同发展,促进食管癌诊疗从“量变”向“质变”跃迁。”

KEYNOTE-590:见证免疫治疗从“突破”到“领航”

时间穿梭回到2021年3月,基于KEYNOTE-590研究数据,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获得FDA批准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不适合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或胃食管交界部癌,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食管癌的PD-1抑制剂。同年9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也批准了相同适应症,意味着中国食管癌首个免疫一线治疗适应证诞生。

李志刚教授指出:“KEYNOTE-590研究是食管癌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免疫治疗首次在食管癌一线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该研究是全球首个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证实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晚期食管癌中的显著疗效。”

李教授强调,免疫治疗之所以能够改变食管癌的治疗格局,是因为它与传统治疗的区别在于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患者免疫系统的力量,不仅提高了疗效,还显著降低了副作用。尤其是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显著提升。”

2020 年,KEYNOTE-590研究结果显示[1],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都显著优于含铂化疗方案,达到了预设终点。时隔五年,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上,KEYNOTE-590的5年随访数据揭晓[2],提示无论是在ITT 人群,还是食管鳞癌(ESCC)或 PD-L1 CPS≥10 的ITT和ESCC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都较单纯化疗带来了 5 年OS率的大幅提升,达到化疗的3倍以上。整体来看,以上这三类人群的5年OS率都超过10%,其中在CPS≥10的ESCC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 5年OS率达到 13.8%,是化疗组的接近4倍。这意味着免疫治疗成功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变了既往传统治疗的困境。

图:KEYNOTE-590研究5年OS结果

临床“奇迹”:免疫治疗逆转病情,超过6年仍维持CR

刘俊教授分享了他参与KEYNOTE-590研究的心得和经验。他特别提到了两位患者在接受免疫联合化疗后取得的显著疗效:这些患者原本几乎无法通过传统化疗获益,但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之后,肿瘤负荷显著缩小,肿瘤负荷缩小了80%到90%,患者的症状大幅改善。“这是当时我们从未见过的治疗效果,我们非常激动,我甚至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一奇迹。”

对于免疫治疗的临床成效,刘教授还谈到了患者长期随访的结果:“其中一位患者在2018年8月加入KEYNOTE-590研究,至今已经超过6年依然保持完全缓解(CR)状态。这位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好,今年还给我们医院送来锦旗。在我职业生涯,我非常荣幸见证了免疫治疗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医患共同决策:治疗理念的深化与发展

免疫治疗时代食管癌的治疗目标正在向“长生存”乃至临床的治愈转变,这一目标的升级,对当前食管癌治疗医患共同决策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志刚教授指出:“免疫治疗时代的治疗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沟通和信任的基础上。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患者在治疗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患共同决

策要求医生和患者之间有更深入的沟通,患者应该了解免疫治疗的潜力与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刘俊教授也补充道:“免疫治疗的推广改变了医患关系的传统模式,患者不再是单纯的治疗对象,而是治疗决策的共同参与者。”他强调,通过充分的沟通,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免疫治疗的优势和可能的副作用,从而做出更加理智的治疗选择。

展望未来:新技术精准治疗与多学科协作是关键

李志刚教授展望未来,提出他所理解的食管癌治疗应该是“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简单,但疗效越来越好。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食管癌的早诊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因为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最为理想。除此之外,新药的不断涌现,将是未来生存改善的重要推动力。”刘俊教授也强调,食管癌的未来治疗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免疫治疗和微创外科技术的结合,以及多学科协作(MDT)的常态化,将成为治疗的重要方向。”他提到,MDT模式可以将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等各学科的优势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

随着免疫治疗等新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中国食管癌诊治将步入下一个长生存新时代。诸多如KEYNOTE-590里程碑式研究的揭晓和长期随访数据,以及多学科协作发展、医患共同决策体系的发展,必定能让食管癌治疗的精准性和个性化得到不断提升。中国食管癌攻克之路任重而道远,就如两位专家所言,中国高危发病因素的防控、外科新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探索,都是未来需要完善和值得期待的手段。

——食管癌诊疗的中国模式与未来展望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 Ken Kato et al., 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The Phase 3 KEYNOTE-590 Study, ESMO 2020, LBA 8.

[2] Shah MA. First-line pembrolizumab (pembro) plus chemotherapy (chemo) for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5-year outcomes from the phase 3 KEYNOTE-590 study. 2024 ASCO GI, Abstract 250.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来源:潮流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