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活动赋能红色基因 云南陆军讲武堂2025年科普周亮点纷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9:57 1

摘要:5月17日至23日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期间,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结合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作示范”为主题,创新推出红色剧目展演、“战壕里的石榴籽精神”主题讲座、“科普秀”流动展览“进校园”“进社区”

5月17日至23日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期间,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结合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作示范”为主题,创新推出红色剧目展演、“战壕里的石榴籽精神”主题讲座、“科普秀”流动展览“进校园”“进社区”、“传承讲武精神 践行医者担当”义诊、“小小讲解员”讲解风采展示、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我心中的讲武堂”手绘明信片、普法宣传等八大主题活动,吸引上万名市民、师生及游客参与,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历史文化传播体系。

非遗赋能红色叙事 舞台重现历史光影

5月18日上午,讲武堂内操场变身红色剧场,昆明市传统地方戏曲和曲艺传承展演中心的30余位专业老师带来的非遗红色剧目惊艳亮相。独具地方特色的昆明曲剧《赤血英侣》以本土唱腔演绎李国柱、吴澄夫妇的革命信念;滇剧小戏《一顶红军帽》融合话剧元素重现长征记忆;音诗画《马灯下的渡江令》还原历史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们在关键时刻做出的艰难抉择和坚定决心;经典舞蹈《映山红》则以舞蹈语汇诉说军民深情。

当滇剧的胡琴与历史的回声交织,300 余名观众跟随剧情走进烽火岁月,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本地游客曹女士深受感动并说道:“红色话剧深深震撼着我,同时非遗滇剧在年轻人中得以传承发扬让我由衷感慨,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

学术深耕红色基因 流动传播拓宽阵地

5月18日下午2时,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建定教授的 “战壕里的石榴籽精神:云南近代军事教育中的民族团结基因解码”主题讲座座无虚席。朱教授深入解读了云南独特的地缘环境与多民族共生格局下,近代军事教育所蕴含的鲜明民族特色。从清末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到抗战时期军事人才的培养,不同民族的热血青年汇聚于此,打破民族隔阂,结下深厚情谊,在训练场上并肩奋进,在战场上携手御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精神内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具象化。

科普活动周期间,“科普秀”活动——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史迹展《启航》流动展览走进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和五华区翠湖西路社区。展览以图文等形式,系统展示了云南地下党从成立到发展的历程,以及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开展斗争的事迹。一次“移动的思政课”,实现了红色基因在校园与社区的双向渗透,增强党史传播的感染力。

多维体验激活传统 全民参与共筑同心

5月18日上午,在讲武堂东一楼“传承讲武精神 践行医者担当”义诊点,云南省武警总队医院的医生免费为观众朋友提供测血压、健康咨询等医疗服务。义诊活动将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以文化人、以医惠民”理念的生动实践,让观众在讲武堂沉浸式感受 “文化浸润 + 健康关怀” 的复合体验。

在“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主题展厅,10余名小小志愿讲解员们用童声向各地游客解码讲武堂多民族学员共赴国难的团结密码,使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

同时,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志愿者们继续在进馆安检、场馆服务、流动展览等岗位上提供志愿服务。

文创普法双轮驱动 打造沉浸式教育场

本次科普周特别推出“我心中的讲武堂”手绘明信片创作活动,观众以水彩、素描等形式描绘讲武堂主楼、阅操台等标志性建筑,留下与百年军校的独特记忆。5月22至23日在讲武堂内操场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发挥科普基地职能,彰显文物保护单位的时代担当,也为新时代普法工作提供了“历史与现实交织、法治与文化共振”的鲜活样本。

“从舞台到讲台,从展厅到社区,我们希望构建没有围墙的历史课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通过 “非遗 + 红色”“学术 + 体验”“流动 + 固定”的创新模式,让历史文物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共生。

来源:昆明信息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