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耸肩?可能是抽动症前兆!家长必读的早期信号指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3 17:22 2

摘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总是格外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当发现孩子频繁眨眼、耸肩时,不少家长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孩子一时养成的坏习惯,并未放在心上。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动作,或许是儿童抽动症发出的早期信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总是格外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当发现孩子频繁眨眼、耸肩时,不少家长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孩子一时养成的坏习惯,并未放在心上。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动作,或许是儿童抽动症发出的早期信号。

一、认识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全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它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发生的、无节律性的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 ,可伴有诸多心理行为问题。这种疾病通常在儿童时期起病,若未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二、抽动症的早期信号

(一)运动性抽动

这是儿童抽动症最早期的症状之一,往往从面部开始。比如频繁眨眼,孩子眨眼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状态,可能还会伴有挤眉弄眼、耸鼻、吸鼻子等动作;也可能出现张口、伸舌等口部动作;在头部,会有扭头、点头的表现;肩部则常出现不自主的耸肩;肢体方面,抖腿、摇晃身体等情况也并不少见。随着病情的进展,这些抽动还可能逐渐向身体其他部位扩展。

(二)发声性抽动

除了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也是典型症状。孩子可能会不自觉地清喉咙、咳嗽,发出 “嘿嘿”“吭吭” 等无意义的声音,有的孩子还会重复单词、短语,甚至发出动物叫声。在病情较为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刻板式的咒骂或污言秽语。

(三)前驱症状

在抽动动作发生前,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前驱症状。比如眼部会有烧灼感、异物感,皮肤会有瘙痒感等。这些症状虽然看起来比较轻微,但却是抽动症即将发作的预兆,家长们一定要予以重视。

(四)心理行为障碍

抽动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损害。不少患儿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难以专注于学习或游戏;情绪上变得烦躁易怒,容易发脾气;学习方面也可能出现困难,成绩下滑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孩子的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退缩、回避等行为。

(五)症状波动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具有波动性,时轻时重。一般来说,在孩子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或感冒等情况下,症状会加重;而当孩子精神放松、睡眠充足时,症状可能会减轻,甚至暂时消失。这种波动性也使得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更具复杂性,需要家长们格外细心地观察和记录孩子的症状变化。

三、家长该如何应对

(一)保持冷静与耐心

当发现孩子出现频繁眨眼、耸肩等疑似抽动症的症状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家长的情绪很容易传递给孩子,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要以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因为这些症状而责备或惩罚孩子,要明白孩子并非故意做出这些行为。

(二)仔细观察与记录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仔细观察抽动的具体表现、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减轻等。可以通过记录症状日记的方式,详细记录每天孩子抽动的情况,这对于医生准确诊断病情非常有帮助。

(三)及时就医诊断

一旦发现孩子有持续且频繁的异常抽动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的儿童神经科或心理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的评估测试(如神经系统检查、心理评估等),来明确孩子是否患有抽动症,以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四)积极配合治疗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抽动症,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目前,抽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行为疗法等。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调整药物剂量,家长要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心理行为疗法旨在帮助孩子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常见的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行为治疗、生物反馈训练等,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这些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五)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在家庭中,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稳定的环境。减少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鼓励孩子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爱好,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孩子频繁眨眼耸肩等症状可能是抽动症的前兆,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早期信号,正确应对。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患儿的症状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磊妈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