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天泽,宾川县第十八届、宾居镇第六届人大代表,宾居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作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他扎根乡土二十余载,始终笃信:“脚踩泥土,才能听见最真的民声;心贴群众,方可不负群众的信任和重托”。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他是村民口中的“老亮”,大
杨天泽,宾川县第十八届、宾居镇第六届人大代表,宾居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作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他扎根乡土二十余载,始终笃信:“脚踩泥土,才能听见最真的民声;心贴群众,方可不负群众的信任和重托”。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他是村民口中的“老亮”,大事小情随叫随到,用心用情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倾听民声聚民意,汇集民智解民忧
作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杨天泽始终将“脚下沾泥土,心中有民情”作为履职准则。他着力打造“人大代表联络室”示范点,带头定期走访、接待选民,倾听民声民情,汇集民智民意,发挥好代表作用为民解忧。白土坡村民饮水困难,他多方协调推动集镇供水项目落地;低保户陈大爷生活拮据,他联系县红十字会争取物资,寒冬送暖。“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句话被他刻在心头、落在行动。
在人代会上,杨天泽代表的建议总带着泥土的厚重与温度。2021年提交的干海子、白土坡道路硬化建议历经三年推进,2024年竣工通车,村民告别“晴天土、雨天泥”;2022年聚焦小黑箐灌溉难题,提出建设农田水利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议,2025年项目落地,扩宽道路、硬化路面、配套沟渠,解决出行、灌溉、运输难题。
培植产业促发展,人大代表显担当
2015年,面对村民收入单一的困境,杨天泽推动成立国荣奶牛养殖合作社,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党员带头示范,引入科学养殖技术,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如今合作社养殖奶牛300余头,带动200余户发展养殖,户均年增收超7万元。养殖户李大姐感慨:“以前种地看天吃饭,现在养牛年年有分红!”
在干海子光伏发电项目启动中,杨天泽积极主动参与到征地群工工作中,整合荒地500余亩,推动项目落地,产值达600万元,既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从“泥巴路”到“水泥路”,从“水利不通”到“灌溉无忧”,从“黑灯瞎火”到“灯火通明”,杨天泽用脚步丈量民生需求。他辗转光伏公司、州交通局争取资金700万元,硬化白象厂到李子园道路12km,从此村民出行无忧;他五年向上争取省级财政资金共计1500万元,对宾居社区冷浸田实施改造,改造后农田高产稳产,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他定期视察宾居老街基础设施情况,修缮老街路灯120盏;他积极推动绿美庭院建设,将10余户农家小院改造为“庭院经济示范点”;面对集镇交通拥堵难题,他提出“液压升降柱+限行管理”方案,2025年初实施后,通行效率提升40%,居民纷纷点赞:“出门不堵心,安全又舒心!”
坚守本色显初心,服务民生暖人心
“老亮,孙女高烧40度,你快来医院!”2021年春节,疫情防控最吃紧时,杨天泽接到妻子电话。一边是亟待转院的孙女,一边是社区卡点值守,他沉默片刻后说:“我是书记,不能撤!”转身继续投入抗疫。连续十多天,他带领党员24小时轮守卡点,他的身影遍布了社区的大街小巷,充当着指战员、宣传员、护村员、消毒员等各类角色,嗓子喊哑了就用喇叭录好防疫知识循环播放。群众心疼他:“老亮,你歇歇吧!”他摆摆手:“疫情不退,我咋个能退?”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独居老人杨珲激动地介绍道:“在这里,我们三餐有热饭,生病就医有专车,生活再也不愁了,感谢党和政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杨天泽争取136万元资金建设的,这里集中供养着8名独居老人,杨天泽定期会来这里看望慰问老人们,并联系卫生院为老人免费体检;此外,杨天泽还积极对接民政、学校等单位,资助困难学生圆梦校园,为留守儿童发放“学习礼包”。“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都不能落下!”杨天泽的承诺掷地有声。
“红白事摆酒不超过20桌,其余客事一律不准办!”杨天泽带领党员干部签下《客事简办承诺书》,组织乡贤成立“文明劝导队”,将陈规陋习写入村规民约,掀起移风易俗新风尚。每逢重阳节,他发动企业、爱心人士捐资捐物,为200余名老人办“敬老宴”、发慰问品;他化身“文物守护者”,定期带人巡查文昌宫、清真寺等古建筑群,修复破损雕花门窗,增设消防设施。“老戏台要唱新故事”,他争取资金100万元建设村史馆,推动老年大学文艺建设,弘扬宾居洞经古乐、赶马调等优秀文化,让年轻人在乡音乡韵中记住“根”的模样。
“担选人大代表,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群众选我,我就要为他们‘跑断腿、磨破嘴’。在今后的履职路上,我将继续书写好新时代人大代表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赤诚答卷。”杨天泽眼神坚毅地说道。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