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博物馆叩响平潭历史之门

B站影视 2024-12-24 09:00 3

摘要:在这里,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碰撞。博物馆的整体造型独具匠心,简约的设计元素与地域文化特色巧妙融糅,从远处望去既像山峦又似波浪,与平潭滨海岛城的气质十分契合。而在建筑入口处,几乎每个人都会在一扇巨大的落地窗前停留打卡,透明的窗口如同一双眼眸,透射出馆内珍藏的千年奥

南岛语族玉珏吸引了一名参观者注意。江信恒 摄

东南网12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刘宇捷 记者 张哲昊)

要想了解一座城,不妨从一场说走就走的“Museum Walk”(博物馆漫步)开始。

近日,记者走进平潭新开馆的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为你揭开岚岛千年风韵的神秘面纱,探寻南岛语族文明起源与扩散的密码。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位于苏平片区上攀村,毗邻壳丘头遗址群,总建筑面积达1.34万平方米。

在这里,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碰撞。博物馆的整体造型独具匠心,简约的设计元素与地域文化特色巧妙融糅,从远处望去既像山峦又似波浪,与平潭滨海岛城的气质十分契合。而在建筑入口处,几乎每个人都会在一扇巨大的落地窗前停留打卡,透明的窗口如同一双眼眸,透射出馆内珍藏的千年奥秘。

作为一个地标性建筑,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按照不同主题,设置了“向海而生——平潭史前文化”“风好扬帆——南岛语族航海术与文化”“南岛艺韵——宝尔博物馆珍藏”三个展厅,以“源”“流”“彩”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展品、翔实的史料以及虚拟现实、互动体验等先进的展陈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示南岛语族的独特文化。

开馆当日,游人如织。踏入一号展厅,柔和的灯光从顶部洒下,一下就将人拉入探秘的氛围中,仿佛进入一个静谧空间。陶壶、陶杯、石锛、贝饰……一件件展品整齐陈列于展柜之中,按照西营遗址、壳丘头遗址、东花丘遗址和龟山遗址的顺序依次布设。

仔细看,各件展品的表面外观虽谈不上精致,甚至略显粗糙,却蕴藏着先民的聪明智慧。

“南岛语族先民原来是这样捕猎的!”一名游客感叹。狩猎、烹饪、祭祀……在展厅深处,一面曲面大屏正循环播放着影片《先民的一天》,详细解构先民的日常。

屏幕对面,矗立着多组造型各异的先民雕塑,让人仿佛置身于数千年前的南岛语族聚落,耳边回荡起来自远古的声音:先民敲打石器时,发出清脆声响;烧制陶器时,火塘里噼啪作响;阿爸出海捕捞满载而归,草屋中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靠海吃海”是南岛语族先民的生存法则。作为一个向海而生的族群,南岛语族先民在实践中积累了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其足迹横跨整个南太平洋。

这在二号展厅便可见一斑。步入其中,一面以海浪为背景的蓝色墙面映入眼帘,海岛文明故事随之翻开篇章。沿着南岛语族先民迁徙路线,该展厅有东南亚岛屿、近大洋洲等展区,陈列着航海器具、早期部落建筑模型等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千年前与风浪搏击的南岛语族先民勇于探索未知的冒险故事。

再往前走,互动装置体验点前已排起长队。借由多媒体数字技术,大量游客被“硬控”于此,不仅可以体验早期南岛语族先民的航海术,还能通过互动屏幕“试穿”南岛语族服装、绘制面部纹饰。

你能想象南岛语族的美学是怎样的别具一格吗?三号展厅携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美国宝尔博物馆共同推出南岛语族主题展览,向考古迷献上了一份文化大餐。步入其间,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面具艺术展率先进入视野,面具形态各异,可沿身体垂至穿戴者腰部,颇具造型感,常用于舞蹈仪式。

这是该馆开馆后的首个重量级展览,布局以太平洋岛屿为轴,荟萃了源自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等国家和地区的186件珍藏,深度呈现南岛语族文化与福建史前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审美意识的延续。

从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今,沧海桑田,海洋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这片岛屿仍藏着许多未解之谜,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思。

远航归来,总有故事可说。壳丘头遗址博物馆连接过去与现在,将那段以海为家、穿越风雨、传播文明的故事,娓娓道来……

参观者在曲面大屏前驻足,观看影片《先民的一天》。江信恒 摄

展出的南岛语族腰带货币,由贝壳和植物纤维制成。福建日报记者郭雅莹 摄

展出的南岛语族面具极具特色。福建日报记者郭雅莹 摄

来源:东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