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在广东奇拓野营车辆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奇拓公司”)7楼的生产车间内,澳大利亚客商Darren Wilson正仔细查验着拖挂式房车的焊接细节。车间另一端,工人们在房车试水区对成品进行防水测试,验收合格后,这批货物将发往墨尔本港。
5月21日,在广东奇拓野营车辆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奇拓公司”)7楼的生产车间内,澳大利亚客商Darren Wilson正仔细查验着拖挂式房车的焊接细节。车间另一端,工人们在房车试水区对成品进行防水测试,验收合格后,这批货物将发往墨尔本港。
在奇拓公司一层船舶生产车间,一款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新款产品正进入最后的装配阶段。这款长13.5米的新能源铝合金游艇已通过了国内认证,不日将在西江水域试水测试。受益于海外多元化布局和国内市场的开拓,今年一季度,奇拓公司营收同比增长82%。
在奇拓企业房车试水区,拖挂式房车成品正进行防水测试。 南方+ 张秀蓝 拍摄
另一边,随着中美关税窗口期的开启,不少三水外贸企业对美业务迎来复苏拐点,从积压订单重启到新增订单激增,从车间昼夜赶工到港口极速抢舱,新一轮的浪潮之下,三水外贸企业能否在本轮贸易湍流中再次稳住航向?
变局:
关税波动下的“窗口期”
5月21日晚,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仓库区灯火通明,一批发往美国的商用冰柜正被打包装车。自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的瞬间,三水外贸企业对美业务便按下复苏快进键。
星星制冷加速推进对美业务订单。三水区经科局供图
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丰企业”)北美区销售总监姚婉荧的日程表记录着剧变: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发布当天,200万美元暂停订单全线重启;5月14日首批积压的对美订单商品装柜出港,短短三天便发出了近20个货柜。中美关税窗口期开启的10天内,不仅原有订单快马加鞭安排出货,不少美国客户还在抢抓90天窗口期追加订单。
这种过山车般的转折,让车间里的排班表再未空过——四月初当美国对华关税骤升至145%时,这里的生产线一度沉寂。
更多企业数据揭示着这场复苏的强度:广东省格蕾斯洁具有限公司此前受关税影响暂停的约400万美元订单,现在已经恢复出货,正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订单交易。5月14日开始,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对外贸易出货量从原来每日不足10个舱位上升到25-40个,增量主要来自对美业务,发往美国的货物占比约六成,欧洲三成。
“上周已全面恢复对美业务,不少客户都追加了新订单,要求尽快排产、发货。”
三水外贸企业迎来复苏。三水区委宣传部供图
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外贸部部长郝圣云介绍,从下单到排产、出货,整个周期大概需要三周时间,现在大家每天要加班到很晚。目前,企业接单量和出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80%,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有望在6月份达到正常出口水平。
类似的场景在佛山三水区频繁上演——生产线轰鸣声昼夜不息,装卸区周转量成倍数激增,三水外贸企业正以“与时间赛跑”的姿态,在这场复苏与挑战并存的变局中寻找突围之路。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行。“现在最大的难题在于抢订海运舱位。”姚婉荧说。对于众多外贸企业而言,对美业务从4月的“半停滞”状态突然进入爆发期,能否在90天窗口期完成出货成为抢抓此轮机遇的关键。
抢抓90天窗口期,海运资源成为新的难题。三水区档案馆供图
在这场与时间的博弈中,政企联动机制成为关键防线。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以来,三水区企业迅速响应,主动对接美国客户需求,充分利用好90天“窗口期”抢出货。三水区经科局积极跟进对美贸易重点企业的动态,了解企业最新情况,通过联系海关、国际货代、口岸,切实帮助企业加快出货效率。
接下来,三水将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包括配合海关深化通关模式改革,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深化现场检查作业模式改革,加强智慧海关与智慧口岸深度衔接,如支持减免税快速审核扩大至减免税担保审核,提速减免税设备通关等。
对三水外贸企业而言,这不是简单的复产,而是供应链的极限压力测试。三水外贸人的窗口期冲刺仍在继续——每个重启的订单,都在重写着“三水制造”的应变方程式。
布局:
多元化战略构建“防波堤”
“奇拓公司生产的房车在澳大利亚深受客户喜爱。”Darren Wilson在澳大利亚经营房车生意已经有12年,这期间一直与奇拓公司合作,并经常来工厂考察。他介绍,澳大利亚房车市场需求强劲,当地人非常喜欢在假期露营。而奇拓公司为澳大利亚房车供应商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据悉,此前Darren Wilson在奇拓公司下定了40台拖挂式房车,按照约定每月交付8台,首批房车已经完成生产。他此次前来便是来验收产品。
澳大利亚客商Darren Wilson到厂验收定制房车。 南方+ 张秀蓝 拍摄
奇拓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高科技企业,主要面向欧美、澳大利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铝合金金属船舶、野营拖车、房车、机械电气设备等。此前公司营收一直保持每年30%的增长。但今年受关税政策影响欧美市场业务明显下滑,有几十个货柜压着没有发货。
“之前我们因为产能有限,拒绝了很多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订单,现在要进一步优化海外市场布局,把这些订单找回来,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奇拓公司副总经理陈伟志认为,未来10年市场对船舶产品有巨大需求。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个判断源自奇拓公司对行业的深耕,早早感受到了发展的强劲脉搏。陈伟志介绍,近年来中国制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一些知名造船企业的订单交期已经排到7~8年以后了,加上近几年全国各省各地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挖运河,国内河道运输网络日益完善,船舶产业迎来风口。同时,近几年露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企业带来国内市场机遇。
为此,这个此前一直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加速国内市场拓展步伐,计划通过增资扩产抢抓机遇。“我们在去年通过了船级社认证,拿到了生产许可证。”陈伟志说,前年企业也通过了特种车/房车的生产许可证,有多款车型申请了公告号,可在国内进行销售。一季度国内市场销售、营收同比增长10%。
奇拓野营公司展区。 南方+ 张秀蓝 拍摄
据悉,奇拓公司增资扩产项目新地块选址白坭镇聚龙湾产业园,占地面积约64亩,总投资10亿元,将建设一个新能源铝合金游艇、房车等新能源户外出行装备的生产基地,预计达产后年产值7亿元,将为开拓国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奇拓野营公司将增资扩产打造新能源户外出行装备生产基地。图为项目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积极应对新痛点,奇拓公司用真金白银写下“双循环”战略的现实注脚。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三水外贸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布局,通过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动全球化产业链布局等方式,增强自身发展韧性。
日丰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姚婉荧称,企业将主要通过内部调整,保证欧洲、中东等区域客户持续增长,同时紧跟国家步伐拓展拉美、中亚等新兴市场,积极参加国外展会,通过多元化布局海外市场,应对外贸风险。近两年,日丰企业正逐步积累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客户,并保持每年15%的业务增长。
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同样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其外贸部部长郝圣云说,企业通过参加国内外会展拓展各国客户,今年1—4月,非美地区的订单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来自欧洲的订单增长了30%左右,东南亚、中东地区的销售也实现了15%的增长。企业还计划积极拓展南美市场,并铺排了不少海外参展计划。
星星制冷装卸区周转量激增。 南方+ 张秀蓝 拍摄
破局:
重绘“三水制造”新坐标
5月16日,三水万达广场内人潮涌动,“外贸优品 悦购佛山(三水站)”活动正式启动。作为三水首个外贸优品中华行专区,这里汇集了车载冰箱、咖啡机、化妆镜柜等10多款外贸企业生产的拳头产品。该专区不仅为外贸企业开辟了内销新渠道,更通过“线下体验+线上直销”模式,帮助企业在国内市场打响品牌。5月23日至28日,相关外贸优品将在三水广场进行对外展示。
此前,三水推动京东零售与区内200家企业开展“春晓计划3.0”活动,对三水区企业、个人及个体工商户推出专属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京东自身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助力本土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为外贸企业提供流量倾斜、补贴支持及全渠道营销,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为应对关税波动带来的影响,三水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引导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更务实的举措藏在细节里——当某企业反映“内销发票额度不足”时,三水区经科局联动税务部门对额度进行动态调整,为企业及时解困。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外贸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三水区正着力构建立体化支持体系,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出海。
从1月的外贸培训会为50家企业解读广交会新政,到2月的海关知识产权保护讲座覆盖近百家企业,再到3月的组织超100家企业参加2025外贸座谈会,邀请海关对对美加征排除税率适用、海关高级认证企业(AEO)认证标准及享惠措施、进境粮食检验检疫与后续监管政策进行解读……通过积极搭建进出口对接平台,三水多措并举助力企业破局出海。
助力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三水区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展会。其中,三水外贸企业在第137届广交会上收获颇丰。作为“中国第一展”,三水组织48家企业参加线下展,在101个展位上展示“三水好品”,覆盖陶瓷卫浴、铝型材、电子电器、机械装备等三水主导产业。
据统计,本届广交会三水参展企业共吸引海外客商现场咨询7501次,到厂考察352次,达成合作单数433单,达成合作金额3088.8万美元。此外,三水企业共收获意向订单1078单,意向金额5379.1万美元,未来合作空间意向金额11048万美元。
通过参加广交会,三水外贸企业也实现了订单转化,进入新的生产周期。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外贸部部长郝圣云介绍,企业通过参加广交会收获了东欧、中东、东南亚国家的订单,其中东欧国家的订单额约300-350万美元,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订单各有50万美元左右,目前企业正组织物料安排这些订单的生产。
助力企业破局出海,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酝酿——三水区将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围绕家电、家具、陶瓷、服装等优势产业,联合希音、TEMU等国际化跨境电商平台帮助三水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抢抓更多国际订单,推动三水产业与电商平台双向赋能、实现“双赢”。
每一次危机都是重绘坐标的机会,当下,三水正通过政企联动,把“三水制造”的新坐标,刻进全球供应链的更深处。
解码佛斯弟车业的“出海方程式”
从因地制宜开展产品设计、实施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到精准捕捉海外市场空白,深耕布局共享电动摩托车核心业务……广东佛斯弟车业有限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精准的战略布局,成功在海外市场开辟出一片专属的发展赛道。
佛斯弟不仅满足了特定区域、特定场景的出行刚需,更在海外市场展现出极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为三水外贸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因地制宜是佛斯弟打开海外市场的钥匙。针对不同市场的独特需求,佛斯弟公司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深入调研各地用户使用习惯、道路状况与气候条件,推出差异化车型。
在非洲市场,考虑到当地男性用户占比高、骑行习惯粗犷且道路基础设施薄弱等特点,通过加大轮胎尺寸、强化车架结构等设计优化,显著增强车辆的通过性与舒适性,让产品完美契合当地用户需求。
而在东南亚市场,鉴于外卖行业蓬勃发展,骑手对车辆速度、防水性及复杂路况适应性要求极高,佛斯弟量身打造时速70~90 码、具备优异防水性能且能从容应对泥泞、颠簸道路的专属车型,极大提升了车辆实用性与耐久性。
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同时也体现在经营模式上。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深度剖析全球各地区交通出行格局,发现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区域公共交通体系欠发达,中短距离出行需求迫切,且现有出行方式存在供给缺口。
以非洲市场为例,“摩的” 虽为常见出行方式,但运营模式分散无序,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管理。佛斯弟精准捕捉这一市场空白,果断将共享电动摩托车作为核心业务深耕布局。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数据建模分析,精准锁定目标客户群体,深度挖掘市场需求痛点。此举不仅使企业成功避开传统摩托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红海,更通过满足特定区域、特定场景的出行刚需,在海外市场开辟出专属发展赛道。
在市场开拓进程中,佛斯弟在运营初期敏锐察觉当地用户对共享电动摩托车价格敏感度极高,且对车辆维修保养服务需求迫切。针对这一情况,佛斯弟迅速调整策略:一是由平台公司推出阶梯式定价、租赁优惠套餐等灵活价格方案,有效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二是大力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于当地核心区域布局维修站点,配备专业技术团队与充足零部件储备,实现 “快速响应、高效维修”,显著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与满意度。
依托试点阶段的经验沉淀,佛斯弟采取 “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的市场拓展路径,持续优化产品性能与服务质量,迭代升级运营模式,不断扩大当地的市场占有率。
更深的变革发生在商业模式层面。在迪拜,佛斯弟瞄准高端消费群体对短期出行的个性化需求,推出按天租赁服务,依据车型性能、配置差异以及租赁时长制定阶梯化价格体系,精准匹配当地市场需求。
而在非洲,佛斯弟针对用户支付能力与使用习惯,创新采用车辆与电池分离销售模式,降低消费者购车初期资金压力,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有效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实现金融策略与市场特性的深度契合,展现出极强的市场适应性,为企业海外业务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为增强海外市场核心竞争力,佛斯弟大力推行本地化生产战略,于非洲、东南亚等重点市场布局组装工厂,实现成本控制与市场响应双提升。并通过与当地供应商深度合作,实现原材料和零部件就近采购,减少跨国运输损耗与关税支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强化产品价格竞争力。如电动车插接件采购通过以 “以量换价”,单价降幅超 30%。
佛斯弟车业的“出海方程式”说明,出海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生态构建。
在突围中读懂“三水制造”的韧性密码
中美关税博弈的90天窗口期,在危机倒逼出的“压力测试场”中,三水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调结构的突围路径,揭示了“三水制造”的深层韧性——
韧性不在“肌肉”,而在“神经”。从日丰企业24小时重启对美订单,到奇拓公司转舵国内斩获82%增长,企业以敏捷反应证明:全球供应链的竞逐,本质是市场感知与战略调适能力的较量。当关税波动成为常态,“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法则下,产业链的末梢神经比肌肉力量更重要。
韧性不靠“孤勇”,而靠“共生”。车间赶工与港口抢舱背后,是海关通关改革提速、税务发票额度动态调整、跨境电商平台精准赋能的政企协同网络。三水经验表明:应对贸易壁垒,政府与企业既不能越位包办,也不能隔岸观火,唯有构建“响应式护航”机制,才能让企业出海不惧风浪。
韧性不囿于“出海”,而在于“锚定”。当“外贸优品”从海外爆款变为本土网红单品,当运河经济催生10亿级新能源船舶基地,三水的双循环实践传递清晰信号:中国制造的全球坐标,既要用性价比穿透海外市场,更需用技术升级和本土化创新在价值链上扎下深根。
这场与关税赛跑的突围战,既是“三水制造”在全球化变局下韧性生长的现实注脚,更是中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切片观察。当“三水外贸”学会在风浪中重构坐标,“三水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将不止于“逆风翻盘”,更将打开“乘风而起”的新空间。
来源:三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