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以“典”为笔,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雨润镇开展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系列普法宣传活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16:32 2

摘要:当湟水河的浪花拍打着岸堤,一场浸润人心的法治春风正拂过雨润镇的大街小巷。乐都区雨润镇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沃土,以“典”为介,将党建红与法治蓝深度交融,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2025年镇综治中心化身矛盾解纷“终点站”,以“一站式”服务成功

当湟水河的浪花拍打着岸堤,一场浸润人心的法治春风正拂过雨润镇的大街小巷。乐都区雨润镇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沃土,以“典”为介,将党建红与法治蓝深度交融,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2025年镇综治中心化身矛盾解纷“终点站”,以“一站式”服务成功调处镇村两级矛盾纠纷16起,用“绣花功夫”在湟水河之畔织就出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图景。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征程中,雨润镇党委政府高举党建引领旗帜,通过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联动、党员带头”的三级治理体系,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党政“一把手”躬身力行,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与群众围坐炕头拉家常、蹲在巷口听心声,精准绘制“民生需求清单”。针对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群众关切,创新推出“党员+网格员+法律顾问”联动调解机制,将《民法典》化作调解“金钥匙”。在深沟村一起因丈夫去世,妻子再婚引发的家庭纠纷中,党员调解员援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条款,通过三次“板凳调解会”,既讲清法律规定,又疏导情感心结,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让矛盾化解在乡土之间。

在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中,雨润镇以立体式、沉浸式的普法矩阵掀起法治热潮。线上微信公众号推出“民法典宣传月”系列图文、视频5篇,微信群转发40余次,用鲜活案例解读法律条文;线下,11条民法典宣传横幅在街头巷尾飘扬,大喇叭循环播放民法典普法音频,网格员走村入户发放“漫画版”民法典彩页,法治元素融入群众日常。对内,镇党委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深植干部队伍建设根基,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必修课”与干部成长“基础课”,依托“民法典微课堂”平台,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开展专题培训,推动法治思维入脑入心,打造懂法善治的基层治理“先锋队”;对外,组建“律师+法律明白人”宣讲团,以“法律九进”活动为抓手,开展民法典进机关、乡村、社区等特色宣讲,通过“庭院普法会”“田间法律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晦涩法条转化为生动故事,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千家万户,织密全民学法用法的社会网络。

在乐都区雨润镇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党建+普法”特色彰显出独特魅力与显著成效,成为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一抹亮色。依托镇综治中心打造的“民法典宣传角”,摇身变成群众身边的“法治加油站”。定期开展的“板凳课堂”上,法律顾问用乡音土语,结合宅基地纠纷、遗产继承等真实案例,将晦涩法条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指南,群众搬着小板凳主动参与,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码上办”小程序24小时在线接收群众法律咨询,“党员先锋岗”提供“预约调解”“上门服务”,让法律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如今漫步雨润镇,法治元素随处可见:深沟村法治文化广场吸引居民驻足学习,村规民约融入法律条款,邻里间遇事主动“找法说理”。从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到群众法治素养显著提升,党建引领与法治赋能同频共振,在湟水河之滨谱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撰 稿:郭莉莉

审 核:银茜如编 辑:阿 丹

来源:乐都区委政法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