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压疮预防日】守护肌肤,远离压力性损伤

B站影视 2024-11-21 17:18 5

摘要:2024年11月21日,第十二个“世界压疮预防日”悄然来临,今年的主题——“保护皮肤,即刻做起”,如同一道警钟,提醒我们正视压力性损伤这一全球性的医疗挑战。每个人都应提升意识,积极行动,从日常的皮肤保护做起,共同抵御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世界压疮预防日

2024年11月21日,第十二个“世界压疮预防日”悄然来临,今年的主题——“保护皮肤,即刻做起”,如同一道警钟,提醒我们正视压力性损伤这一全球性的医疗挑战。每个人都应提升意识,积极行动,从日常的皮肤保护做起,共同抵御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压力性损伤:

认知的深化与定义

提及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 PI),或许有人感到陌生,但其前身如“褥疮”、“压疮”及“压力性溃疡”等名称,却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从“褥疮”到“压力性损伤”,名称的变迁,不仅是对这一病症认知的深化,更是医学界对其重视程度的提升。简而言之,压力性损伤是指因强烈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与剪切力共同作用,导致骨隆突处及医疗设备接触部位的皮肤和/或软组织发生局限性损伤,表现为压之不褪色的红斑、水疱、皮肤破溃乃至坏死等。

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

细致观察,防患于未然

压力性损伤往往青睐于身体承受压力较大的部位,这些部位因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展为皮肤溃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好发部位:

骨隆突处:如耳部、肩胛骨、骶尾部、足踝、足跟部及坐骨结节等。不同体位下,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也会有所变化,如仰卧位时后枕部、肩胛部、骶尾部及足跟易受损,而侧卧位时则变为耳廓、髋部及足外踝。因此,我们应细致观察卧床或长期坐轮椅患者的关节处及脂肪薄弱部位的皮肤变化。

医疗设备接触部位:如胃管、引流管及气切套管等固定处,这些部位的皮肤同样易受损,尤其是鼻腔等隐蔽部位,更需我们加倍留意。

预防压力性损伤:

全面防护,从我做起

为了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体位安置与变换: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皮肤耐受度,选择适宜的体位,并每2-4小时变换一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翻身时,应抬起患者身体,避免使用拖、拉、拽等动作损伤皮肤。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借助气垫床、翻身垫等辅助工具,减轻皮肤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皮肤潮湿是引发压力性损伤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擦浴时,使用温水并减少肥皂、沐浴露的使用次数,以免破坏皮肤屏障。清洗后,轻轻拍干皮肤,避免用力摩擦,并涂抹身体乳以保持皮肤湿润。

加强营养摄入:营养不良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以满足身体日常所需。对于无法进食或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可通过鼻饲营养制剂进行补充。

使用新型敷料:

液体敷料等皮肤保护剂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皮肤与床单、衣物等物品的摩擦,降低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同时,这些保护剂还能滋润皮肤,保持皮肤弹性,预防皮肤干燥和皲裂。

水胶体敷料能够为伤口提供湿润的愈合环境,缓解疼痛,促进各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毛细血管的生长,保护新生肉芽组织,促进上皮爬行。

泡沫敷料有较强的吸收渗液能力,为伤口创造适宜湿性愈合环境,还能缓解剪切力、压力及摩擦力对皮肤的伤害。

健康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应提高压力性损伤的认识,积极参与预防工作,如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等。通过健康教育,共同提升防治意识。

远离压力性损伤:

守护肌肤提高警觉

守护肌肤,远离压力性损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面对这一全球性的医疗难题,我们应提高警觉,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通过体位变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摄入及使用新型敷料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同时,医院压力性损伤门诊的开设,也为患者提供了专业、全面的治疗服务。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皮肤健康,共创美好未来!

脊柱脊髓损伤康复病区

主管护师

刘紫涵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从事护理工作十余年,北京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支持线上预约挂号

来源:小青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