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教育真是好大一块肥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6:37 2

摘要:没有想到,我上周写的那篇《中小学关停潮,全面开始了》,会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评论区直接爆了。有些话不能深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也是家庭的最大支出,甚至超过房贷。

没有想到,我上周写的那篇《中小学关停潮,全面开始了》,会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评论区直接爆了。有些话不能深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也是家庭的最大支出,甚至超过房贷。

很多人对我文章中的一句话非常感兴趣,“未来几年,初高中教育将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都是肉”。

什么肉?什么坑?能不能吃一口?今天我们就来聊这个。

养一个娃究竟要花多少钱?很多人可能没有算过,也不太敢算。

根据育娲人口研究去年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 2024》显示, 2024 年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比重已接近家庭总收入的 1/3, 全国八成地区养娃成本仍在增加。养育孩子到本科毕业,成本平均为 68 万,如果是城镇家庭,平均为 80.9 万。

昨天,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个帖子,南京一位五年级的妈妈晒出孩子一年教育支出,差不多 7 万,其中 3.4 万是民办小学的学费。算贵吗?不算,也就是南京的均值水平。

为什么爱马仕舍不得买,在孩子身上花钱就毫不犹豫?教育焦虑+营销的力量,从出生就开始了。

02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我强调初高中教育未来是一块肥肉?

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人口洪峰正在经过小学,初中预计在 2029 年,高中预计 2032 年,大学则在 2035 年到达。另一方面,眼下的小学教育,全面倡导快乐,不管这是不是一碗毒鸡汤,反正有人相信不考试是为孩子好,把模糊分数理解成减负,但只要不出国,按照正常轨迹轨迹,孩子未来必须面临中考和高考,通过分数被筛选分流。这种压力会从上初一就开始强烈的感受到,考试频次的增加,成绩被量化,开始有排名了,成绩好的会被提优,这时候的家长焦虑情绪会比小学更强烈,都不需要被传染,每天看看 QQ 群里老师发的消息就足够了。学校做错了吗?并没有错,只是方式方法不一样。

我家孩子现在上高一,但是我接触到的初中家长明显比我当年压力更大,因为内卷之下,抢跑成风,头部孩子整体实力都在提升。怎么抢跑?就举一个例子,刚听说的,有公办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突然偷偷分 ABC 班,给优等生单独上课,为学区初中培养尖子生。初中学校的压力要比小学大多了,因为有中考,这不仅仅是考学生,更是考学校。初中又是怎么通过考试来筛选尖子生?要么超纲,把均分压到及格线,要么 60 分钟考试的卷子让孩子 50 分钟完成。为什么要筛选尖子生?出了成绩,才能吸引更多优质生源。

很多家长问我,初中到底要不要外面上课?反正我没看到多少完全靠自己就能考上头部高中的。是学校的问题吗?因为孩子太多,要想校内教学兼顾不同水平的孩子太难了。

虽然明令禁止,但初中教培市场这两年规模偷偷在扩大,因为有需求,家长看效果,只要能提分,就愿意花钱,尤其初三冲刺阶段,最贵的是考不上高中的补差和走特长生竞赛路线的拔尖,几万几万的砸。一对一收六七百算是便宜的了,好老师根本不屑,都喜欢上大课。

有时候很怀念新东方和学而思。

初升高现在也是一门生意,看看抖音就知道了,突然冒出来各种各样的升学规划老师,很会包装。很多人奇怪,他们靠什么赚钱?说得难听一点,拉皮条。从民办高中到国际高中,再到职业高中,只要能搞到生源,就能从校方拿到一笔不菲的招生费,还能吃家长一笔中介费。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年民办高中突然开始多了起来,很舍得砸钱打广告,因为入学高峰就在后面,它们就和某些私立医院一样,看起来高大上,但没有干货,一谈师资就含糊其辞,家长一年花十万的不在少数,后期收费很混乱。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高考雇佣兵”,专门给这些学校打广告。

还有一种中介,专门做借读生意。就拿南京来说,三星高中一般收十几万,四星收二十万,六大的话开价三十万以上。有些的确有门路,有些就是骗子,警方已经多次提醒。

高中补课就不多说了,和初中情况一样。这两年复读市场需求也起来了,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而且是暴利。很多兼职老师真的是兼职,平时有正式工作,公务员教政治和语文,外企员工教英语,工程师教数学和物理,药厂员工教化学和生物。一般机构和老师的分成是七三。

另外,不少机构利用信息差,开始鼓动家长花钱报综合评价。说个真实案例,我家孩子所在高中,在入学初期最大的家长微信群,就是搞综评的机构冒充热心家长建的,现在隔天就搞直播介绍综评的好处,时不时发比赛和收费活动的二维码,一眼水,但真有不少家长信。我私下找南大招生的老师问了一下,说这种机构从一个孩子身上,少则赚几千,多的三五万也有(买省奖一万国奖两万,再加自荐信、面试指导、高考填报指导,一个套餐 36800 元起),其实机构搞的奖项证书,他们面试老师一看就懂,至于课题,盯着问细节,不是自己亲身做过的会被问到出丑。综评是什么?有硬成绩是根本,推一把,上保险,根本不是什么捷径。未来几年可能会有大改革。

这篇文章信息量比较大,很多案例我没深入去写,毕竟动了很多人的饭碗。后期具体案例我会放在《16 号内参》中,和大家分享。

很多家长会问,如果不跟着卷会有什么后果?没有后果,这取决于你的期望值,对孩子的长期规划,还有未来托举或者托底的能力。

躺,到底能不能真的躺平?一直躺到底,也就罢了,就怕躺了一段时间,突然想坐起来了,这个最费钱,也容易被骗。

或许等到现在这批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长大了,内卷的环境才会有根本性改变。

来源:拾榴询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