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十四五” · 残疾人事业这五年|河南:厚植民生底色,书写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答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16:12 2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残联系统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奋力谱写残疾人事

巡礼“十四五”

残疾人事业这五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残联系统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奋力谱写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新篇章。中国残联新媒体推出《巡礼“十四五”•残疾人事业这五年》专题报道,展示各地各领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河南:厚植民生底色,书写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答卷
01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印发《关于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实施方案》《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做好“三类户”残疾人跟踪监测和落实帮扶工作的通知》,将存在致贫风险边缘残疾人户、返贫风险脱贫不稳定残疾人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残疾人户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省纳入动态监测12.1万户15.6万人。投入资金1010万元,累计扶持和新建202个省级农村扶贫助残基地和基层党组织扶贫助残基地,辐射带动17674名残疾人就业增收。积极推动金融助残服务工作,全省注册“e推客”1401个,共向7130户残疾人授信贷款11.6亿元、发放到位8.8亿元,授信额度、发放到位贷款额均居全国第一。推进残疾妇女增收,创建3个国家级、20个省级“美丽工坊”项目,安置带动744名残疾妇女就业。争取中央资金2777.97万元,帮助43587人次农村困难残疾人(或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的实施意见》,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单独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已纳入低保范围的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通过增加低保金额或拉大补助档差等方式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出台《河南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一、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一、二级肢体残疾人,一级视力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截至2024年底,全省108.34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19.81万残疾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配合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政策,各地按照不低于100元/年的标准对62.9万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给予补贴。继续推动残疾人商业保险工作,截至2024年底,共为48万残疾人投人身意外保险1914.5万元,已为3650名残疾人理赔290.01万元。

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加快发展。持续开展“阳光家园”托养服务项目,截至2024年底,争取中央资金7631.1万元,为57585人(次)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服务。出台《关于河南省财政支持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多层次多维度打造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体系。投入省级奖补资金12.9亿元,建成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构2782个,床位11.8万张,集中照护重度残疾人5.3万人。

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不断加强。“十四五”期间,省残疾人两项补贴2次提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从60元提高到不低于81.5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从60元提高到不低于87元,截至2024年底,全省96.3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21.9万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分配中央下达100万元(年均)补贴资金,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和重度残疾人评定提供补贴和便利化服务,减轻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负担。认真落实入户访视制度,截至2025年3月,全省残联系统共开展入户访视614万余次,提供上门评残服务2.8万余次,帮助25万余名行动不便重度残疾人解决残疾评定难题。

02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更加完善,城乡残疾人就业稳中向好

大力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印发《河南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近三年来,新增残疾人就业112703人,累计为残疾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66万元,为就业困难残疾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69.5万元,联合省农业银行为1.01万户残疾人家庭发放贷款11.17亿元,助力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144570人。

残疾人就业政策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2022年,省委组织部将《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通知》(残联发〔2021〕51号)编入《公务员考试录用有关政策法规汇编》。印发《关于带头招录残疾人公务员的通知》,省直机关及部分地市机关单位率先开展了专设岗位定向招录残疾人工作。截至2024年底,省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机关事业单位1688家,安置残疾人13413人;国有企业1234家,安置残疾人20978人;通过公务员考试定向招录残疾人5人。

依法大力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出台《河南省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申报审核办法》,细化计入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要求;制定《河南省劳务派遣残疾人备案及动态监控办法》,加强劳务派遣残疾人监管抽查,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深入开展走访拓岗专项服务,共走访用人单位4816家,拓展岗位34830个。截至2025年3月,全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50932人,累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0.2亿元,推动示范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全省建设辅助性就业机构62家,实现辅助性就业残疾人12949人。将残疾人纳入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机制”第一序列,实现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残疾人就业6025人。健全残疾大学生“一生一策”就业服务工作机制,服务率达到100%,5660名残疾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

积极推动盲人按摩行业规范化发展。印发《河南省盲人保健按摩品牌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盲人按摩就业促进行动,省市两级残联共投入资金1200万元扶持打造60家省级盲人保健按摩旗舰店和600家市级盲人保健按摩旗舰店。促进盲人按摩人才技能提升,234人通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继续教育培训3373人次,中专学历制教育培训200人,省级技能提升培训320人次、市(县、区)级培训2400人次,职称评审40人。

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水平得到加强。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对77.63万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开展就业意向、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推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能培训项目,开展新媒体运营“直播带货”“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等新就业形态培训。举办第七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全省残疾人展能节,推进残疾人培训与职业技能评价有效衔接。截至2025年3月,累计培训各类残疾人190355人次,其中新增技能人才37609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692人。科学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累计测评残疾人145326人。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线上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供求洽谈会和就业见习对接会等1214场,26349人达成意向,帮助12178名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

03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本实现“应救尽救”。连续7年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18.9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康复实际救助人数与每十万人口占比率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印发《河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范定点服务机构管理。积极推进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印发《河南省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促进完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提升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成长环境。积极推动提标扩面,14个省辖市扩大救助年龄,最大到14岁;郑州市、焦作市、三门峡市3个省辖市以及部分县(市、区)提高救助标准,最高每人每年2万元。推动三门峡市、驻马店市等探索医教结合、融合教育康复服务模式,拓展康复服务领域;郑州市、信阳市推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资金结算“掌上办”“零跑腿”。

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落实将29项康复类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政策,43种精神病药物纳入门诊保障,人工耳蜗植入术、重性精神病、苯丙酮尿症等纳入全省重特大疾病保障范围。出台《河南省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并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增加康复医疗资源供给。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省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签约范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签约残疾人217.4万人。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建立“五位一体”监护包保责任制,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示范点建设和购买服务,截至2024年底,全省95%的县(市、区)已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建成16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市级中心机构,103个县级示范机构,161个乡镇(街道)社区康复站点,登记社区康复对象4.04万人,已提供社区康复服务21.3万人次。“十四五”以来,全省123.6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连续四年超过85%。

推动五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印发《关于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通残疾人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确定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漯河市四个重点联系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17个县(市、区)先行先试。出台《河南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全省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评估实施方案》,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规范开展康复服务。全省五级康复机构共计4965个,其中省级23个、市级182个、县级640个(设立县级康复技术指导中心127个),乡镇(街道)康复站(室)1099个,村级康复室3021个。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服务,确定6家省级、21个市级、16个县级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机构,拓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加强残联系统康复人才规范化培训,印发实施方案,“十四五”以来,累计培训残联系统专业技术1600余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推动发展康复辅助器具服务。出台《河南省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办法(试行)》,指导各地制定并落实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推动三门峡市、焦作市探索“互联网+辅具适配”服务。安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入选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综合创新试点城市,累计投入中央彩票公益金750万元支持试点地区建设社区租赁示范点,完善社区租赁服务网络。投入中央和省级彩票公益金1648万元,实施“福康工程”,为残疾人集中照护机构和困难残疾人配发康复辅助器具。持续开展辅助器具进校园工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免费适配辅助器具8046件。“十四五”以来,全省42.8万人(次)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连续四年超过85%。

大力开展残疾预防。制定实施《河南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开展妇幼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免费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5年3月,残联预防五大行动中17项指标超额完成。建立地方病宣传短视频工作室,开发“碘亮河南地图”APP,对地方病进行监测并随访治疗。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预防和减少精神残疾发生,以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到84.86%。排查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故隐患,持续改善涉粉尘生产企业工人劳动条件,开展道路交通领域隐患专项整治,加强工伤预防,因事故造成残疾的风险不断降低。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排查自然灾害隐患,减少因灾害等致残。

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摸清底数,强化控辍保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受教育比例达到98.67%。积极发展学前融合教育,扩大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园范围,目前有学前融合试点幼儿园202所;驻马店、洛阳市残联主办学前融合公办幼儿园,探索实践康教结合的学前融合教育。做好残疾学生参加高考相关工作,“十四五”以来共录取残疾考生4364名,为177名残疾考生提供高考合理便利。实施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截至2024年底,投入中央资金840万,资助3所高校特教学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建设特殊教育学校156所。实施河南省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开展志愿者国家通用手语培训、“携手未来丰语无阻”活动,举办省市县级培训班200余期,组织河南省国家通用手语大赛,扩大国家通用手语社会服务范围。

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实施“书香中原•阅读有我”“残疾人文化周”、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等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丰富残疾人群众文化生活。开设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1个;地方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5个、电视手语栏目13个。开展“最后一公里”盲人文化服务项目,全省175个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设有盲人席位2186个,盲文图书入藏量18.6万册,可供残疾人使用的视听文献43.5万册。开展“五个一”文化进家庭、进社区2586次,37.66万人次残疾人参加活动。组织残疾人艺术演出685场次,8.22万人次残疾人参加活动。举办第十、十一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

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制定出台《河南省残疾人体育集训队管理规范》《河南省残疾人体育集训队运动员入选退出办法(试行)》《河南省残疾人体育集训队教练员选拔任用办法(试行)》,有效推动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梯队建设。推进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省残疾人运动员在东京残奥会、巴黎残奥会、杭州亚残运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上,共获得金牌52枚、银牌50.5枚、铜牌57枚,其中,省首次参加都灵冬季特奥赛,获得2金4银1铜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共产生金牌424枚、银牌250枚、铜牌183枚。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设立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563个,培训残疾人康复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5320人次,为12595户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等群众性残疾人体育品牌活动919场次,65246人次残疾人参加活动。

残疾人服务业有序发展。持续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摸清残疾人需求底数。截至2024年底,累计调查持证残疾人1120.7万人次,调查完成率均为100%。开展残疾人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支持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托养、照护、盲人按摩等服务机构连锁化、品牌化运营。进一步规范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构建主动发现、精准发放、动态监管的管理服务机制。全面实行残疾人证“跨省通办”,截至2025年3月,完成残疾人证“跨省通办”13737件。

04残疾人平等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社会环境更加友好便利

涉残普法宣传深入开展。将残疾人保障“一法一办法”纳入省“八五”普法规划,利用“国家宪法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持续开展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组织参与全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知识网络竞赛活动,省参与人数位居全国前三位。

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实施对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三个优先”服务,开通残疾人法律援助申请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全省残联系统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

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推进。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印发《河南省无障碍环境市县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河南省无障碍环境市县建设三年行动,24个市县被评为“全省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提出“适残化”概念,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全省城市更新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队作用,收集意见建议,反馈相关部门,推动问题整改,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加快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截至2025年3月,完成90711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十四五”目标任务完成率117.25%。将“数字适老助残”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河南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适老助残”改造,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服务。将数字技术赋能残疾人保障工作纳入《河南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实施方案》,开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硬件产品和软件应用、提高残疾人数字工作能力。推进政府网站障碍升级改造,推动电信服务无障碍建设,开设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爱心窗口”。

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用好用活报、刊、台、网、微、端、屏等手段,发挥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和《豫•爱同行》《豫•爱共享》残疾人专题栏目主阵地作用,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残疾人的惠残政策、各地经验做法、先进典型,讲好中原残疾人故事,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有序开展助残服务,广泛开展“豫•爱同行”志愿助残服务乡村行活动,截至目前,全省注册助残志愿者51043人,注册助残志愿团体108个,开展活动11.5万余次,服务118万人次。开展“善行勇担当奉献新时代”“集善助残出彩河南”等大型募捐活动,组织实施善行中原系列助残项目130个,募捐款物2.73亿元,惠及残疾人160万人(次)。

05支持保障措施不断加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残疾人事业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77.4亿元,支持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设施建设18.5亿元;发放资金23.59亿元,支持实施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人文化服务等项目;筹措资金3.2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17亿元,投资建设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建设8个。

服务残疾人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建设规范化村(社区)残协51441个,提前完成中国残联要求村(社区)残协全覆盖目标。开展“基层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提升年”活动,村(社区)残协实现“六位一体”“七有”标准。创建10个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示范基地,巩固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成果。增加各级残联残疾人干部配备,优化残疾人干部队伍结构,县级及以上残联机关干部队伍中残疾人占比15%以上。“十四五”以来,申请新建中央预算内投资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8个,建成后将新增建筑面积65216平方米。河南省按摩医院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残联支持项目,项目可研报告已经批复,项目筹备办编制已经下达,现阶段正在协调土地收储代建手续事宜,预计投资3亿余元,床位500张。

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实施“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实现残疾人证办理和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2个内容、7个事项“跨省通办”“豫事办”助残服务事项更新上线。落实“一网通办”相关工作要求,推进“好差评”系统对接。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截至目前,全省办结残疾人服务“一件事”64980件。优化提升省残疾人大数据平台建设,建成1个基础库、5个主题库和10个专题库,加强数据整合分析和共享交换,保障18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33家省直单位的数据订阅服务。

来源 | 河南残联

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