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婺石榴红,同心促共富。5月21日,市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走进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为畲乡民族群众送去了包括健康、教育、产业发展信息等在内的众多福利。这也是今年市政协“六送下乡”活动的一部分。
八婺石榴红,同心促共富。5月21日,市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走进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为畲乡民族群众送去了包括健康、教育、产业发展信息等在内的众多福利。这也是今年市政协“六送下乡”活动的一部分。
当天上午8时多,来自我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9个医疗机构的12名专家就已在柳城城镇会客厅“开摊”,等候当地群众。
80岁的柳城畲族镇县前村村民潘巧英奶奶听说有义诊,早早地来了,“我胃不好,睡觉也不好,医生让我吃点滋阴的中药。”丰产村70岁的吴鹤梅阿姨因为长期失眠、口干舌燥、身体乏力,去年起就定期坐近2小时的车到金华双龙门诊部主任陈加伟处求诊。这次陈加伟到柳城畲族镇义诊,前一天就发消息给她,让她前来复诊。“我们之前加过微信,没想到他一直记得我,这次来还记得特意提醒,省得我跑了。”吴鹤梅阿姨说,在家门口能一次遇到这么多专家医生真好。
距柳城城镇会客厅不远的柳城畲族镇中心小学,一场心理团辅也在同时进行。“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意义,快乐让我们保持积极的状态、提高免疫力;恐惧是对潜在危险的提醒,帮助我们做好提前准备……”报告厅里,孩子们认真听着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老师介绍如何面对以及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我总是希望能打赢球赛、考出好成绩,有压力的时候会跟好朋友讲,但不敢找心理老师。”该校四年级学生饶同学说,听了这堂心理课,他以后遇到问题会积极去找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柳城是我省规模最大的民族镇,当天的活动中,我市各级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一同走访了宣平古街,感受千年畲乡的欣欣向荣。随后,省政协委员、浙师大工学院教授胡永举教授和浙师大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吐尔文江·吐尔逊结合实地走访的所见所感和大量案例,从民族文化创新、产业融合、人才引育、基础设施提质等方面为柳城提出了后续更好发展的建议。
现场还举行了中青班学员为困难学生点亮微心愿、金华市东苑小学与柳城畲族镇中心小学结对仪式。金华市东苑小学副校长张惠芬介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牵头下,东苑小学将在前期结对帮扶基础上聚焦柳城畲族镇中心小学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构建“精准帮扶+云端共进”双轨帮扶机制,包括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学科或班主任工作导师、帮扶建设“畲乡教育云资源库”、开展课堂诊断行动等,实现该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素养、教育智慧等方面的协同跃升,共同助力畲乡教育。
加强民族乡村群众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按照市委争创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部署,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创新,于去年5月在全省率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协委员工作室。一年来,该工作室创新各项制度机制,发挥政协委员专业和资源优势,积极在民族乡村、社区组织开展便民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更好发挥委员工作室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市各民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助力缩小三大差距,经前期沟通,确定兰溪市水亭畲族乡、义乌市鸡鸣山社区、永康市石柱镇、武义县柳城畲族镇等四个单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联系点。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