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周四(5月22日),美元指数结束三连跌,迎来强劲反弹,背后是多重基本面因素的共振作用。首先,美国众议院顺利通过特朗普总统提出的“大而美丽的法案”,即大规模减税与支出计划,该举措强化了市场对未来财政支出的预期,带动美元走强。
滞胀与美元反弹交织:黄金回调背后的结构性隐忧
本周四(5月22日),美元指数结束三连跌,迎来强劲反弹,背后是多重基本面因素的共振作用。首先,美国众议院顺利通过特朗普总统提出的“大而美丽的法案”,即大规模减税与支出计划,该举措强化了市场对未来财政支出的预期,带动美元走强。
与此同时,欧元区经济数据意外疲软,进一步放大了美元的相对吸引力。5月服务业PMI降至16个月低点,制造业虽小幅回升,却难改整体下行趋势。欧洲央行最新会议纪要强调通胀“接近尾声”,强化了市场对下月降息的押注。目前衍生品市场反映出6月降息概率高达90%,并预计年内仍有一次降息空间,届时存款利率或探底至1.75%。此一预期对欧元构成系统性压力,美元因而受益。
一、美国市场浅在风险为何?
尽管美元走强部分得益于美国5月PMI数据优于预期,但这一亮眼表象下潜藏着深层结构问题。Markit公布的数据显示:制造业PMI初值:50.9(前值50.0)、服务业PMI初值:54.8(前值51.3)、综合PMI:54.4,录得连续第二个月扩张。表面看,美国经济动能仍在。
然而,投入价格指数大幅跃升至63.4,为2022年以来新高;企业销售价格指数也大幅跳升至59.3。同时,服务业出口暴跌,为疫情以来最大跌幅,制造业交货周期亦延长至31个月新高,种种迹象揭示一个明确趋势,「成本推动型通胀正在重新主导通胀结构」。此一局面典型地对应着“滞胀”前兆:物价走高叠加出口放缓、供应链紧张与产出瓶颈。若此趋势延续,美联储将面临货币政策的两难抉择。
二、债市异象:收益率曲线再度陡峭化
债券市场近期的表现进一步佐证滞胀风险。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罕见的“两极分化”:短端收益率因失业数据改善(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22.7万)而获得支撑;长端收益率则因市场对美债供应扩张的担忧持续走高。
3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19个月新高,主因在于美国财政赤字扩张背景下,新增发债规模高达3.8万亿美元,而长期国债拍卖出现认购疲软。周三的20年期美债标售中标利率高于预期,显示需求结构性弱化。CreditSights分析师Zachary Griffiths指出:“主权债券的长期需求曲线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长期买盘力量正在削弱。”这类收益率曲线的非对称变动,往往是经济预期分裂的前兆,亦是滞胀阶段典型征兆之一。
结论:当前市场的多空分歧并非情绪主导,而是经济结构性重估的体现。从财政刺激、欧洲宽松、美国通胀重燃、债市再平衡,到黄金的阶段性回调,市场正处在一轮新格局的过渡期。面对滞胀风险与政策转向的不确定性,资产配置需更注重“对冲结构性风险”而非短线博弈。黄金虽面临波动,但在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实际利率趋负的大环境中,其中长期逻辑仍具支撑。投资者宜密切关注美债标售状况、通胀构成变化及美联储政策预期的边际调整,以动态评估黄金的实际价值。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分析、研究、价格或其它数据只作一般市场评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任何浏览人士需自行承担一切风险,请谨慎操作。
来源:杨过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