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蒜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如镰刀菌、疫霉菌等)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会导致大蒜根系腐烂、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防治大蒜根腐病的综合措施:
#大蒜根腐病如何防治?#
大蒜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如镰刀菌、疫霉菌等)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会导致大蒜根系腐烂、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防治大蒜根腐病的综合措施:
轮作倒茬原理:长期连作会使土壤中病原菌数量不断积累,增加大蒜感染根腐病的风险。轮作倒茬可以改变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积累。
方法:避免与葱、蒜类作物连作,可与小麦、玉米、棉花等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 - 5年的轮作,这样能有效降低土壤中根腐病菌的基数。
深耕整地原理:深耕可以将土壤表层的病原菌和病残体翻入深层土壤中,减少表层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同时,深耕还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方法:在大蒜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深度一般在25 - 30厘米左右。深耕后要耙细整平,使土壤疏松、平整,为大蒜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合理施肥原理: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大蒜的抗病能力;同时,合理搭配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能促进大蒜植株健壮生长,增强其抵御病害的能力。
方法:每亩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 - 4000公斤,同时配合施用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在大蒜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肥。
选择良种原理:选用抗病性强的大蒜品种是从源头上防治根腐病的重要措施。抗病品种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能够减少发病几率。
方法:在种植前,要了解当地大蒜根腐病的发生情况和品种的抗病性,选择适合当地种植且抗根腐病的大蒜品种。
适时播种原理:适时播种可以使大蒜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避免因播种过早或过晚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降低抗病能力。
方法: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大蒜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来说,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 - 15℃时为适宜播种期。
种子处理原理:对大蒜种子进行处理可以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原菌,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侵染。
方法:
温汤浸种:将大蒜种子放入50 - 55℃的温水中浸泡15 - 2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然后捞出晾干后播种。
药剂拌种:可选用多菌灵、福美双等杀菌剂进行拌种。一般按照种子重量的0.3% - 0.5%的比例取药,将药剂与种子充分拌匀后播种。
土壤处理原理: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处理,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方法:
太阳能消毒:在夏季高温季节,将土壤深耕后,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密封15 - 20天。利用太阳能使土壤温度升高,达到杀死病原菌的目的。
药剂处理:可选用恶霉灵、敌克松等土壤杀菌剂进行土壤处理。将药剂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翻耕入土,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
发病初期用药原理:在大蒜根腐病发病初期,及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
方法:可选用甲霜·恶霉灵、络氨铜、多菌灵等药剂进行灌根处理。一般每隔7 - 10天灌根一次,连续灌根2 - 3次。灌根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产生药害。
合理使用农药原理: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方法: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同时,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确保大蒜的质量安全。
来源:本草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