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紫禁城的梆子刚敲过三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的夜黑得能拧出墨汁来。养心殿东暖阁里,五十八岁的雍正帝突然发出声闷哼,像被人掐住喉咙的公鸡,挣扎着滚下龙榻。当值太监张保连滚带爬冲进去时,只见皇帝蜷缩在青玉砖上,七窍渗出的黑血在地面晕开朵朵梅花。这个在位十三年的铁
紫禁城的梆子刚敲过三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的夜黑得能拧出墨汁来。养心殿东暖阁里,五十八岁的雍正帝突然发出声闷哼,像被人掐住喉咙的公鸡,挣扎着滚下龙榻。当值太监张保连滚带爬冲进去时,只见皇帝蜷缩在青玉砖上,七窍渗出的黑血在地面晕开朵朵梅花。这个在位十三年的铁腕帝王,死得比街头醉汉还要潦草。太医院脉案上潦草写着“急症而亡”,可宫墙外的流言早像野火燎原——这位改诏夺嫡、杀兄屠弟的冷面皇帝,怕是遭了现世报。
老北京茶馆的说书先生最爱讲“血滴子”的故事,说粘杆处的密探们用铁罩子取人首级,却不想他们的主子最终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坊间传闻最邪乎的当属吕四娘刺驾,说是文字狱里被满门抄斩的吕留良孙女,趁着选秀混进宫闱,硬是提走了皇帝脑袋当祭品。内务府档案里确实记着八月廿五连夜赶制金丝楠木棺材,可那棺材里装的是不是全尸,怕是连抬棺的十六个侍卫都不敢深究。
紫禁城的朱墙黄瓦挡不住流言蜚语。朝鲜使臣在《承政院日记》里写得露骨:“雍正晚年沉溺丹药,面若金纸。”这话倒是不假,从圆明园地底下挖出来的炼丹炉渣子,到现在还能闻见硫磺味儿。江西龙虎山的张太虚、王定乾几个道士,在皇帝咽气前三个月突然被赶出宫门,内务府的赏银清单上还留着三千两银子的朱批——这笔买命钱,到底封的是仙丹的嘴,还是阎王的账?
畅春园的老太监私下嚼舌根,说皇上最后半年总在半夜惊醒,嚷着看见老八胤禩提着血葫芦来索命。粘杆处的密折像雪片似的飞进养心殿,可再密的网也兜不住人心惶惶。七月间河南巡抚田文镜送来密报,说白云观道士贾士芳能用咒语治病,没过俩月这道士就被砍了脑袋,罪名是“妖言乱政”。野史说贾道士临刑前咒雍正活不过白露,倒真叫他咒准了时辰。
要说最蹊跷还得看《活计档》里的记录:八月初九,造办处突然接到旨意,把雍正帝的画像全数重绘,要求“务去面上红晕”。御医吴谦的脉案在八月十七日戛然而止,最后一页撕得只剩半角,隐约能看见“丹毒攻心”四个朱砂字。圆明园当夜当值的二十七个宫女太监,三天后集体暴毙,顺天府尹的案卷上写着“时疫”,可哪有时疫专挑知情人得的道理?
台湾故宫藏着一幅《雍正行乐图》,画中皇帝扮作采药道人,腰间葫芦却画得比真人脑袋还大。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两百多年后化验避暑山庄的御用瓷器,釉彩里汞含量高得吓人。史家推测雍正每天要吞七八颗“既济丹”,这丹药方子倒是流传下来了——主要成分是黑铅、朱砂、汞粉,活脱脱的砒霜拌鹤顶红。
民间还有个说法更瘆人:雍正其实是活活憋死的。当年他爹康熙爷停灵乾清宫,雍正守灵时突然腹痛如绞,如厕时竟拉出条三尺长的赤链蛇。萨满巫师说这是“怨气化形”,得用至亲骨血镇着。后来弘时暴毙,弘历继位,倒应了这血腥谶语。不过这传说听着就像茶馆里添油加醋的段子,倒是内务府档案记载,雍正驾崩当天,宝亲王弘历在尚书房摔了块和田玉镇纸,碎玉碴子扎进掌心都没觉出疼。
要说最靠谱的推测,还是累死的。看看雍正朝的朱批谕旨,动不动就写万言书,光《朱批谕旨》就收了一千多件。这皇帝当得比县太爷还累,每天睡不够两个时辰,案头永远堆着三尺高的奏折。法国传教士冯秉正写信回国说:“中国皇帝正在用墨水自杀。”这话倒是歪打正着,雍正最后两年的朱批字迹越来越抖,八月廿二日的最后一道谕旨,签名“胤禛”二字歪斜得几乎认不出。
圆明园九州清晏殿的龙榻下,至今还留着道暗红色印记。导游说是当年雍正呕血染的,可文物局的专家死活不认。倒是清东陵的地宫里,雍正的棺材比别的皇帝短一截,有人说这是缺了脑袋,也有人说暴亡之人不配享全棺。真相早随着泰陵地宫里的金井沉入地底,只剩养心殿檐角的铜铃,还在夜风里讲着帝王家的血腥故事。
来源: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