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块试验田是咱们学校的大蒜地。在生物分类上,大蒜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蔬菜类……”日前,在巨野县田桥镇中学的劳动课上,生物教师正给学生讲解立冬之后大蒜的种植管理要点,并示范带领学生为大蒜培土浇水、除草施肥。
“这块试验田是咱们学校的大蒜地。在生物分类上,大蒜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蔬菜类……”日前,在巨野县田桥镇中学的劳动课上,生物教师正给学生讲解立冬之后大蒜的种植管理要点,并示范带领学生为大蒜培土浇水、除草施肥。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推进、新课标实施和新教材使用,该校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制度体系,多方整合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认真做好劳动教育“加法”文章。
“学校大力开展‘我动手我快乐,劳动最光荣’养成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劳动的辛苦,珍惜呵护每一份劳动成果,在劳动中收获成功与幸福,从中懂得感恩,做个勤快的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校长付长会说。
走进民俗文化室
田桥镇中学民俗文化室分为传统生活用品室、书法室、农耕农具室、种子室、茶文化教室、揽月科学室等。学校充分发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并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传统生活用品室内,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徐老师正对学生讲解眼前这台老织布机的来历和功能。
“与我们现在可供选择的众多衣服材质不同,老一辈们的衣服都是自己利用织布机织出来的。从棉花的种植、收获到纺线织布裁衣,都是自给自足。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衣服,还有自己动手的满足感。”徐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他们对劳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农耕农具室内,展示了从耕地、播种、管理、收获到入仓的全过程,以此让学生了解到耕种的不易,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揽月科学室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理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学校每周分批次让学生在这里探究科学的奥秘。
走进学校试验田和生态园
2023年10月,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结合田桥学区创建了全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在基地内开辟了学校的试验田。截至目前,全区域有近20亩农田。学校根据农作物的种植时令,适时种植了大蒜、红薯、油菜、冬瓜、橄榄菜、茄子、白菜、萝卜、辣椒、豆角、油葵、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试验田内安装了栅栏隔离带,带与带之间铺上小路。区域分明,形式美观,包括粮食作物种植区、瓜果种植区、蔬菜种植区、花卉花草种植区、池塘养殖区等。在这里,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动手实践,学会了施肥、耕种、管理等。
深秋时节,学生个个摩拳擦掌,开启了一场“挖地瓜”大战。有的用手刨,有的用铲子挖……他们争先恐后,要比一比谁挖的红薯大,谁挖出来的红薯最多。他们用纯真的心灵感受着大自然赐予的这份美好。他们不仅收获了食物,而且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学校生态园紧挨试验田,始建于2011年11月,是一座大型、四季常温的钢架结构大棚,占地532平方米。
“这里一年四季供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里面温度宜人、四季常青。在劳动课时间,管理员康传兴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到这里来除草、施肥、修剪花草。”学校副校长徐龙盼介绍。
开展劳动志愿服务
学校不定期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美丽庭院”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敬老院开展公益活动。
捡一个垃圾袋、拾一片废纸、铲掉乱张贴的小广告、规范一下社区居民乱停放的车辆……他们用劳动的小手向居民诠释着一名中学生应该做什么。劳动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增长了社会经验,进一步延伸了课堂。
同时,学校不定期举办以“孝道”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后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件事:洗刷碗筷、洗衣做饭、打扫庭院、给父母洗脚……只要你认为通过劳动的付出能给家人带来幸福感的、家人为你骄傲的,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初一(3)班学生家长纪希恩专门给班主任写了一封感谢信。内容如下:“感谢学校让孩子先学会了做人!只有学会做人了,才能好好学习。”
同时,学校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将劳动评价内容纳入家长职责清单,引导家长科学育儿,让家长和社会成为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镇中学这种家庭劳动教育新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田桥学区主任王正新对此评价很高。
“我校劳动育人的方式还有很多。今后,我们将紧紧抓住劳动教育这个关键,以评价促发展,着力推动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多汗水带来的快乐。”付长会满怀深情地说。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