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功绩成就最大的十位丞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19:33 1

摘要: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是宰相制度下的一种官职,是宰相的正式称呼之一。丞相为百官之长,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学的擒龙技,卖于帝王家”能卖个好价钱,还能青史留名的莫过于成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历史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是宰相制度下的一种官职,是宰相的正式称呼之一。丞相为百官之长,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学的擒龙技,卖于帝王家”能卖个好价钱,还能青史留名的莫过于成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历史上丞相多如牛毛,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说,有些皇帝性情多变,过两年就要换个丞相,比如万历和崇祯,所以丞相不好做,上要对皇帝,下要对黎民百姓,中间还要带领百官。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综合考虑政治改革、制度创新、治国能力及后世影响力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功绩最为突出的十位丞相。

第一名:李斯,字通古,秦始皇的丞相,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也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核心功绩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奠定中国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主持修筑驰道与长城,促进经济与军事一体化。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此时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以法治国”的志向。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对他的争议参与“焚书坑儒”与沙丘政变。丞相一旦做了丞相不该做的事情,一定会有报应的,最终被赵高构陷腰斩,夷三族。

李斯

第二名: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丞相,也是汉初首任丞相。要是没有萧何,估计刘邦这个汉朝也不一定有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那来三杰。萧何的核心功绩,制定《九章律》奠定汉朝法制基础;月下追韩信,为刘邦荐举关键人才;稳定关中后勤,保障楚汉战争胜利;搜集秦朝典籍,推动文化传承。他善治国政,刘邦称其功为“人功第一”。公元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驾崩后,继续辅佐汉惠帝。 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

萧何

第三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也就是刘备的丞相,更是刘禅的相父,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发明家、文学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他是唯一一个既上了文庙也上了武庙的大臣,要不是因为他不是大一统王朝的丞相,他是有实力竞争第一名的。他的核心功绩是提出《隆中对》助刘备三分天下;治蜀期间推行屯田、改善民族关系、严明法治;五次北伐以弱抗强,维系蜀汉政权;《出师表》与“鞠躬尽瘁”精神成为忠臣典范。被尊为“千古一相”,《三国志》称其“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

诸葛亮

第四名:管仲,春秋齐国齐桓公的丞相,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周穆王的后代,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他的核心功绩齐国辅佐齐桓公期间进行的内政外交的重大改革,使得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提出“尊王攘夷”战略,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推行盐铁官营、发展农商,首创国家经济调控模式;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强调经济基础决定社会道德。被尊为“圣人之师”,其思想影响后世法家与儒家。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管仲

第五名: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一说本姓夏侯,东汉末年丞相、权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曹魏政权奠基者。一代枭雄,有人说他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否则他的丞相位置排名会更靠前,但是能做丞相哪有做皇帝爽。他的核心功绩是恢复丞相制度,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推行屯田制恢复经济,奠定曹魏政权基础;改革军事与官僚体系,为三国鼎立格局奠基。后世被评价为“治世能臣,乱世奸雄”。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葬于高陵。

曹操

第六名,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 ,故称之“张江陵” 。明朝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内阁首辅,也就是明神宗的丞相。 他的核心功绩是辅佐明神宗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制,简化赋役;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兼并;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这个考成法现在也被使用。军事上,重用戚继光等将领巩固边防,开创“万历中兴”。被诟病的是独揽大权遭清算,野史传说张居正很帅,有可能睡了万历皇帝他妈,毕竟是寡妇带儿子要找个靠山,等儿子长大了再清算。所以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才恢复名誉。公元1582年六月病逝,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张居正

第七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神宗的丞相,他的核心功绩是主持“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免役法等,试图解决北宋积贫积弱问题;改革科举制度,注重实务选拔人才;其思想被列宁称为“11世纪改革家”。当然变法虽失败,但理念超前,影响后世改革。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

第八名:房玄龄,名乔,字玄龄,唐初政治家、史学家。唐太宗李世民的丞相。他核心功绩是策划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位;完善三省六部制,奠定贞观之治基础;主持编修《晋书》,推动文化整理。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李世民曾称赞其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房玄龄留守京师,总理庶务,说明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重,毅然抗表上谏,言征伐高句丽的得失。不久薨逝,谥号文昭,追赠太尉,陪葬昭陵。死后为凌烟阁功臣之首。

第九名:魏征,也作魏徵,字玄成,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李世民的丞相。他的核心功绩以直言敢谏著称,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国理念;被李世民誉为“人镜”。这也就是遇到李世民这个天可汗,千古一帝包容他的,要是其他皇帝,不要说做丞相了,估计脑袋不被砍10回起码被砍8回了。公元643年,魏徵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魏徵

第十名:耶律楚材,元朝太祖、睿宗、太宗三朝宰辅,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玉泉老人,蒙古名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之八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他的核心功绩是辅佐成吉思汗与窝阔台,推动蒙古汉化;制定税收制度,保护中原农耕经济;劝阻蒙古屠城,保存文化典籍,为元朝建立奠定基础。被称为“治天下匠”,促进多民族融合。公元1244年,耶律楚材因受排挤悲愤而死。

耶律楚材

丞相做为百官之首,代表着士族,能把所有人利益都平衡好真的难得。上面这10位丞相在制度创新、军事战略、经济改革或文化传承等领域各有卓越贡献。历史上有些人虽非丞相但干了丞相的活,比如商鞅虽非丞相,但变法强秦,影响深远。比如狄仁杰,他破案安民,推动武则天还政李唐。历史最终怎么评价一个人还是相对公正的。

喜欢的一键三连,关注、点赞、转发。看历史上的名人,名人也只是人名而已,人都是在历史时空的过客而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迎端午粽香纳福#

来源:古今杂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