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最早出现在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中,当时的八段锦是一种引导术的套路动作,其动作可能不像现在这么完整规范。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最早出现在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中,当时的八段锦是一种引导术的套路动作,其动作可能不像现在这么完整规范。
到了南宋时期,有了关于八段锦较为详细的记载,包括其功法动作的描述。这时期的八段锦在民间和养生人士中开始流传。
在明清时期,八段锦已经非常成熟,深受民众欢迎。许多养生书籍中都有对八段锦的详细记载,而且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如文八段和武八段。文八段主要注重动作的柔和连贯,武八段动作刚劲有力。这些流派的出现使得八段锦的传播更加广泛,逐渐成为大众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养生功法。它在历史长河中传承至今,依然发挥着养生保健的重要作用。
八段锦主要有以下八个动作:
两手托天理三焦
- 站立成马步,双手向上翻掌,手指交叉,然后慢慢向上托举,直至手臂伸直,如同托举重物。这个动作主要是拉伸身体,调节三焦功能。
左右开弓似射雕
- 站立姿势,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双手呈拉弓射箭状,右手食指和拇指呈拉弓状,左手如握弓,眼睛注视右手食指,左右交替进行。这有助于锻炼上肢力量和扩展胸部。
调理脾胃须单举
- 自然站立,双手向上翻掌,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举的手臂伸直,下按的手臂微屈,双手用力对抗,左右交替。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五劳七伤往后瞧
- 站立成马步,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头部向左后方或右后方转动,同时眼睛也往后看,身体保持稳定,这个动作可以调节脏腑气血,缓解疲劳。
摇头摆尾去心火
- 成马步姿势,上体向右前方倾斜约45度,并按逆时针旋转,头随身体转动,且脊柱延伸,再反方向重复动作,主要用于去心火。
两手攀足固肾腰
- 站立,双腿伸直,然后身体前屈,双手去触摸双脚,尽量将额头靠近膝盖,能起到补肾强腰的作用。
攒拳怒目增气力
- 站立成马步,双手握拳,拳眼向上,然后用力向前冲拳,同时瞪大眼睛,左右交替进行,可增强气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
- 站立,双脚并拢,两脚跟提起,头向上顶,稍作停顿后,脚跟下落,轻震地面,反复进行,有助于全身气血通畅,消除百病。
八段锦对养生有多方面的作用。
在身体方面,它能有效增强身体素质。通过一系列动作可以充分拉伸肌肉和筋腱,活动关节,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在双手上举下落过程中,能锻炼肩部、颈部、手臂等部位的肌肉和关节,增强肢体的柔韧性与力量,预防肌肉劳损和关节僵化。
从脏腑功能来讲,八段锦对脏腑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例如“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左右手臂上下交替的动作,配合呼吸,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而“摇头摆尾去心火”这个动作,通过对身体的扭转和摆动,能够调节心经气血,起到去心火的作用,改善心烦、失眠等情况。
在气血循环方面,八段锦有助于气血流通。其动作的伸展、扭转等动作可以使经络畅通,促进气血在体内的循环,让身体各部位得到气血的滋养,改善手脚冰凉等气血不畅的症状。
同时,八段锦对心理也有积极影响。练习过程中要求集中注意力、配合呼吸,能帮助练习者排除杂念,达到静心宁神的效果,减轻焦虑和压力。
来源:国学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