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药新技术“松绑”,北京18个创新药可采取除外支付

B站影视 2024-12-23 05:25 4

摘要:申报工作启动两年后,北京率先试点的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政策终于靴子落地。12月20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官网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名单,在原病组支付标准基础上,

申报工作启动两年后,北京率先试点的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政策终于靴子落地。12月20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官网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名单,在原病组支付标准基础上,新药新技术将按照该病例中其实际发生费用与病组支付标准的次均药费、次均耗材费或次均诊疗费的差额核增支付。这意味着,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可以不用担心DRG/DIP控费的约束,医疗机构的顾虑也将进一步减轻。

北京第一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时间为2024年、2025年和2026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第一批除外支付名单共计涉及18个创新药品、4个耗材和2个诊疗项目,18个药品中覆盖了肺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慢性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罕见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等多治疗领域,与此同时,被认为对DRG病组支付标准有较大影响的机器人手术辅助操作也作为新项目被纳入了其中。

“DRG/DIP支付改革刚开始时,大家比较担忧在成本控制的逻辑下,DRG可能会影响到新技术以及创新药械的临床使用,要把药品耗材的成本降下来,就不可避免会影响到部分昂贵的创新药以及医疗器械的使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疗保障和护理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宗凡此前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曾指出,北京市是全国最早开展DRG试点探索的城市,当改革推进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针对已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除外支付不仅能够减轻临床医生对于治疗方案选择的顾虑,也可以给正在受集采和系列医保谈判政策影响下的产业界一个明确的信号:支付方式改革不会成为影响医药产业创新的障碍。

根据国家医保局今年7月发布的DRG/DIP2.0版分组方案,通过用好除外支付机制等为创新药物以及诊疗方式“松绑”,是支付方式改革的一大方向。不过,业内认为,除外支付机制对于试点地区的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是一大考验,北京此次先行先试能否吸引其他地区跟进效仿仍然有待观察。

“对创新药械实行DRG/DIP除外支付说起来容易,落地难,从北京启动申报到落地耗时两年就可见一斑。”12月22日,一位长期从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研究的卫生经济学专家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除外支付更多是高值药械,因此地方医保基金本身的支付能力是一个地区能否加快落实除外支付政策的主要顾虑,2023年医保总筹资额不过3.4万亿左右,卫生总费用在9.1万亿左右,医保覆盖不了全部的医疗服务。当前即便长三角基金最好的个别城市,也开始担心除外支付可能会给医保基金带来的压力;其次,地区三医联动不够也是阻碍之一,集中体现在某些地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依然关注药占比等宏观指标。除外支付可能会提升药占比,在国考指标引领下,医院缺乏主动参与、推动除外支付政策落地的动力。

“北京除外支付政策的落地,可以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上述专家认为,在此基础上,更建议各地根据自身医保基金的支付实力、DRG/DIP执行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地支付标准的相关考量因素等,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灵活制定创新药物和技术的特殊支付机制。

责编:李欣

主编:张赫

校对:刘颖琪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