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打后还手认定互殴,当年刘振智的忏悔,如今已成为社会缩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06:05 2

摘要:面对醉酒顾客的殴打,老板娘张女士奋起反击,事后却被认定为互殴。

法律不应该保护我们吗?怎么我被打了,还手还错了?

面对镜头,张女士非常委屈的说出了这句话。

面对醉酒顾客的殴打,老板娘张女士奋起反击,事后却被认定为互殴。

近日,央视公布了一起因遭到殴打后还手而被判互殴的案例。

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不得不让人们又开始讨论起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互殴”和“正当防卫”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2020年11月22日,虽然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多,但在张女士的小餐馆里,依旧坐着几桌正在吃饭的客人。

此时,事件主角之一的刘某和其朋友走进了餐馆。

当时他已经是处于醉酒状态了,连走路都不受控制的摇摇晃晃。

进店后,刘某发现他的一位朋友也在这里吃饭,于是便上前打招呼;

顺手抄起一旁的啤酒,说着就用桌角起瓶酒盖。

老板娘张女士看到桌角被磕坏后很是心疼,于是对他说道:桌子都弄坏了,用开瓶器开

或许是酒劲上来了,又或许是张女士的话让他觉得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

刘某顿时情绪激动的大声怒骂了起来,随即又将刚打开的啤酒瓶狠狠地砸在了地上。

眼见有人闹事,张女士第一时间选择了报警。

但是此举也彻底的激怒了刘某,于是他便挥起拳头抡向张女士。

一拳、两拳、三拳,拳拳到肉!

突如其来的殴打,让张女士一时间懵了;等她反应过来时,她已经被刘某推倒在饭桌上了。

情急之中,张女士顺手操起了桌上的一个空啤酒瓶砸向了刘某。

受到还击后,刘某更加疯狂的进行殴打,直至将张女士按在地上动弹不得。

周围的食客见状连忙拉开了刘某。

从刘某动手打人,到冲突结束,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事后,张女士回应称: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要不是听到儿子的喊叫声,她还处于发懵的状态。

回过神来的张女士也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只见店内一片狼藉,地上全是打翻的饭菜。

很快,叔叔们也赶到了现场。

在查看了店内监控后,叔叔认定两人为互殴。

刘某因寻衅滋事,被处以行政拘留六日;

而张女士也因殴打他们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200元。

面对采访,张女士说道:他们说刘某推我,我也还手了,所以这叫互殴。

心里始终觉得憋屈,但也时刻提醒自己;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要么让人家打我,要不我就直接跑出去。

虽然这件事的判决让张女士觉得颠覆了自己的认知,但想着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而且也对双方做出了处罚,她也就没多想了,毕竟自己还要做生意,和气才能生财嘛。

张女士的想法是好的,但奈何刘某不愿意。

在双方都接受完处罚后,刘某又找上张女士,要求她对自己进行赔偿。

理由是:当时张女士拿啤酒瓶砸他的时候,把他的脸划伤了;后经鉴定构成了轻微伤。

为此,刘某向张女士提出了4万元的赔偿。

张女士觉得,当时一切发生的太快了,她也不能确定刘某脸上的伤是不是自己划的。

而且,她从始至终都认为事情的起因是刘某造成的。

于是,张女士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申请撤销对她做出的处罚。

2021年11月,一审法院做出判决:公安机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办案程序合法,驳回了张女士的诉讼请求。

张女士表示不服,提起上诉。

2022年3月,二审法院同样做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决。

对此,张女士依旧不服,继续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重审。

2022年10月,山东省高院做出了裁定:驳回申请

一次又一次的被驳回,也激发了张女士一定要为自己讨个说法的决心。

她一边忙于餐馆的升级,一边奔波于各大检查机关。

心里多少还是有一点怨气的;他们只看到我还手了,就认定互殴;却没有站在我的角度去想我为什么会还手。

经过张女士的不懈努力,案件终于迎来了曙光。

2024年4月,山东省高院再次做出判决。

驳回了公安机关认定的张女士用啤酒瓶打上刘某头部的事实,对于张女士反击的行为也被认定为是为了免受刘某正在进行的步伐侵害而采取的反击。

张女士是为了制止违法侵害行为,不属于违反治安官行为。

最终,省高院撤销了原判决和公安机关对她的行政处罚。

张女士的遭遇,让我想起了当年检察官闫芳对刘振智的那一番“灵魂拷问”

2014年,还在北京上大学的刘振智,只因为白天不小心碰到了同学的衣角;晚上就被一群喝醉酒的同学冲到宿舍殴打。

慌乱中,刘振智顺手拿起来桌子上的水果刀挥向了人群。

没想到就是这随手一挥的动作,导致其中两人不幸发生意外,最终双双毙命。

而在庭审现场,身为检查官的闫芳却问了这么一番话:

‘他们打你什么部位’

‘头,脸’

‘怎么打的’

‘用拳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我开始挥刀’

‘怎么忍不住了?’

‘太疼了’

‘怎么疼’

‘为什么会忍不住还手’

如今在回看当年的庭审视频,刘振智在最后做出的那一番忏悔令人深思:

我很后悔自己的行为,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忍一忍,也许这样他们就不会再打我了。

电影《第二十条》里面,有这么一句台词: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虽然电影源于生活,但电影终究是电影;再铿锵有力的台词,面对现实也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就好像张女士,为了一份清白,连续奔波了4年时间。

但还在结局是好的,她如愿以偿了。

可在那不为人知的背后,又有多少人曾经被迫互殴过呢?

来源:妖妖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