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春的清晨,因突发皮肤瘀斑、血小板骤降入院的小叶,最初被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然而入院第三天下午,突如其来的癫痫持续状态打破了平静——持续抽搐、意识障碍、血小板跌至不足正常值十分之一,这些异常信号立即触发了医疗团队的警报。
近日,19岁的小叶(化名)手捧锦旗再次走进大医二院血液四科病房,谁又能想到,一个月前这位花季少女曾命悬一线,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
初春的清晨,因突发皮肤瘀斑、血小板骤降入院的小叶,最初被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然而入院第三天下午,突如其来的癫痫持续状态打破了平静——持续抽搐、意识障碍、血小板跌至不足正常值十分之一,这些异常信号立即触发了医疗团队的警报。
血液四科治疗组敏锐捕捉到隐藏危机:"这不是普通血小板减少!"ADAMTS13活性检测等关键检查迅速启动,ICU、神经内科、癫痫中心、风湿免疫科等科室专家紧急开展多学科(MDT)会诊,最终锁定元凶:死亡率高达90%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多学科协作抢抓黄金救治期
确诊只是第一步。实施TTP的救命疗法"血浆置换"面临巨大挑战:患者血小板仅个位数,深静脉置管犹如在薄纸上雕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致命出血,且每延迟1小时,全身微血管栓塞的风险就增加一分。生死时刻,医护团队毅然启动极限救援。在超声介入科李曼熙精准操作下,静脉置管顺利完成,输血科紧急调配3000ml血浆,ICU团队昼夜守护,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多学科协作的齿轮全速运转。
柳暗花明:永不放弃的医者仁心
然而救治之路并非坦途。三次血浆置换后,小叶虽然抽搐停止、成功脱机,但血小板数值仍在低谷徘徊。面对患者躁动、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血液四科慕俐君主任带领团队重整旗鼓,联合肾内科刘春艳主任和王媛教授重新优化治疗方案。
当第五次置换结束时,化验单上的血小板数值终于跃上正常线!在血液四科护理团队"精准到毫升"的精心照护下,小叶的认知功能日渐恢复,皮肤瘀斑奇迹般消退,最终带着灿烂笑容康复出院。
"是你们把女儿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复查当天,小叶母亲含泪握着医护人员的手。这场生命的奇迹,既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精准配合、医务人员的责任担当,更得益于家属百分百的信任与支持。
当青春的笑颜重新绽放,这场历时36天的生命保卫战再次印证了医学的温度与力量。大医二院医护团队将继续以精湛医术为盾,用仁爱之心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