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谈论汽车时,不再仅仅聚焦于引擎的轰鸣声和车身的线条美。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汽车正逐渐演变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屏幕背后的技术较量成为了新的战场。智界 S7 的多端互联与特斯拉 Model Y 的纯视觉算法,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智能汽车发展路径,它们之
我们谈论汽车时,不再仅仅聚焦于引擎的轰鸣声和车身的线条美。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汽车正逐渐演变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屏幕背后的技术较量成为了新的战场。智界 S7 的多端互联与特斯拉 Model Y 的纯视觉算法,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智能汽车发展路径,它们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比拼,更是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一次探索。
智界 S7 自诞生起,便被赋予了打造智能出行生态的使命。其核心在于以 HarmonyOS 4 智能座舱为中枢,实现车内、车外以及与用户其他智能设备的全方位互联。
从车内来看,智界 S7 的硬件交互界面设计十分用心。12.3 英寸液晶仪表盘清晰地展示着关键行车信息,15.6 英寸悬浮式中控大屏犹如一个智能控制中心,操作流畅,显示细腻。软件层面,引入盘古大模型的小艺智能语音助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以往,车主需要手动在屏幕上点击多层菜单来完成诸如调节空调温度、打开座椅加热按摩、切换多媒体等操作,而现在,只需一句简单的语音指令,小艺就能精准执行,最多可实现 9 项功能的语音控制。这种便捷性极大地提升了驾驶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让驾驶者的双手可以更专注地掌控方向盘。
车内生物检测功能为行车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当检测到驾驶员出现疲劳迹象或者异常状态时,系统会及时发出提醒,预防潜在的危险。多达 10 项的手机 APP 控制功能,让用户在远离车辆时也能对车辆进行远程操控,比如提前开启空调调节车内温度,查看车辆状态等。无麦 K 歌功能则为车内娱乐带来了新的乐趣,在停车休息时,车内瞬间变身 KTV,为乘客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3D 车控桌面以更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车辆信息和控制选项,提升了操作的趣味性和便捷性。
而智界 S7 的多端互联优势不止于此。它的鸿蒙座舱支持跨端播控,轻松实现手机、平板、智慧屏之间的多屏互联。想象一下,你在家中用平板观看电影,出门上车后,电影可以无缝切换到智界 S7 的车机大屏上继续播放,无需重新搜索和加载。其 HUAWEI MagLink 娱乐系统更是为后排乘客带来了福音,它配备 27W 快速充电,还可接入扩展屏幕,让后排乘客在旅途中也能享受个性化的娱乐体验,比如观看自己喜欢的视频、玩游戏等。PC 双屏协同功能则方便了商务人士,在车内也能高效办公,实现电脑与车机的互联互通,共享文件和数据。通过这些多端互联功能,智界 S7 不再仅仅是一辆车,而是成为了用户整个智能生活的一个重要节点,将用户的各种智能设备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生活和出行的边界变得模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互联生活。
特斯拉 Model Y 一直以来以其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备受关注,而纯视觉算法是其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
Model Y 的中控大屏达到了 15.4 英寸,显示清晰,色彩鲜艳,响应灵敏,集成了几乎所有车辆控制功能,如空调、座椅加热 / 通风、驾驶模式切换等,操作逻辑较为简洁,容易上手。但与智界 S7 不同的是,它省略了传统仪表盘,所有行车信息都集中在中控屏上,这对于习惯了传统仪表盘布局的驾驶者来说,需要一定时间适应。
在智能驾驶感知硬件方面,Model Y 配备了 8 颗摄像头、12 个超声波传感器和升级版毫米波雷达,构成 360 度感知网络。特斯拉坚信摄像头能够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通过神经网络处理这些图像数据,可以实现对道路、车辆、行人等物体的识别和跟踪。其神经网络处理器算力达到 144TOPS,可实时处理每秒 2300 帧图像数据,能够快速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大量数据,实现对路况的快速判断和决策。
在智能辅助驾驶显示方面,在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中控屏能够清晰地显示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如识别到的车辆、行人、车道线等,还能实时显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工作状态,让驾驶员对车辆的行驶情况有较为直观的了解。目前,特斯拉的基础版 Autopilot 仅支持高速 L2 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等。如果用户想要获得更高级的功能,如导航变道超车、自动泊车、智能召唤等,则需要购买 EAP(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而其 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目前尚未在国内落地。
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在一些路况较好、交通标识清晰的场景下表现出色,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道路环境并做出相应的驾驶决策。但在面对复杂天气(如暴雨、大雪、浓雾)、光线变化剧烈(如进出隧道)以及一些特殊路况(如道路施工、标识模糊)时,纯视觉算法的局限性就会显现出来。因为摄像头的视觉感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这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识别错误或无法识别的情况,从而影响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比智界 S7 的多端互联和特斯拉 Model Y 的纯视觉算法,两者在不同维度展现出了各自的优势。
智界 S7 的多端互联构建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生态,在提升用户出行体验的便捷性和娱乐性方面表现突出。无论是车内丰富的智能交互功能,还是与车外其他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都让用户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智界 S7 的入门车型采用 ADS 基础版,依靠前方感知双目摄像头、12 只超声波雷达、3 只毫米波雷达等,达成了视觉感知方案中的标杆级智驾辅助功能。而除入门车型外,升级至 HUAWEI ADS 3.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增加了前方最大探测距离 250 米的 192 线的自研激光雷达,进一步提升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达成了离车泊入、NCA 环岛通行、机械车位泊车辅助和循迹倒车等领先的高阶智驾与主动安全能力。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不仅功能丰富,而且在硬件配置上更为全面,通过多种传感器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路况。
特斯拉 Model Y 的纯视觉算法则是在智能驾驶的感知和决策层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以简洁的硬件配置(主要依靠摄像头),通过强大的 AI 算法来实现智能驾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硬件成本。其对视觉算法的深度优化和持续迭代,也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但如前文所述,纯视觉方案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从市场接受度来看,智界 S7 的多端互联功能更符合当下消费者对于智能生活一体化的追求,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深度融入华为鸿蒙生态系统的用户来说,智界 S7 能够更好地与他们现有的智能设备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生活圈。而特斯拉 Model Y 凭借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早期布局和品牌影响力,吸引了一大批科技爱好者和追求简约设计的消费者。但随着国内智能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安全性和功能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特斯拉 Model Y 需要进一步优化其纯视觉算法,提升在复杂环境下的智能驾驶表现,以保持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智界 S7 的多端互联与特斯拉 Model Y 的纯视觉算法代表了智能汽车发展的两种不同思路,它们在这场屏幕之外的战争中各有优劣。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多端互联技术还是智能驾驶算法,都将不断演进和完善。而消费者最终受益的,将是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这场战争的胜负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推动着整个智能汽车行业不断向前发展,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爱车大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