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郎中”勇当重症救治“急先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2 22:44 1

摘要:湘医快报融媒体中心(通讯员/汤剑英 肖淑娟 兰岚)长期以来,中医常被贴上“慢病调理”“养生康复”的标签,“慢郎中”的刻板印象似乎深入人心。然而,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实践,却如同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人们对中医认知的新大门,展现出中医在

湘医快报融媒体中心(通讯员/汤剑英 肖淑娟 兰岚)长期以来,中医常被贴上“慢病调理”“养生康复”的标签,“慢郎中”的刻板印象似乎深入人心。然而,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实践,却如同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人们对中医认知的新大门,展现出中医在重症救治领域的独特价值与显著成效。

18岁的小柳因重症胰腺炎入院,并发肾衰竭、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垂危。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与复杂病情,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重症医学科迅速制定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治疗方案。西医采用液体复苏、CRRT治疗、高流量氧疗等先进手段,中医则依据“六腑以通为顺”理论,运用大柴胡汤加减鼻饲、大承气汤灌肠,并配合穴位注射、腹部推拿和热奄包等特色疗法。同时,科室从患者实际出发,精打细算控制费用。仅3天,小柳腹痛腹胀症状便明显缓解,最终顺利康复出院,而医疗费用仅为转上级医院预计费用的五分之一,这样的结果令人惊叹。

74岁的王爹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入院,在常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出现肝肾功能衰竭的危急关头,医生加用破格救心汤经胃管鼻饲。奇迹随之发生:用药2天后,王爹的心功能及各器官功能显著改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尿量增加,血管活性药物逐步减停;使用6剂后,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理论基础。”重症医学科主任兰岚介绍,在中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急危重症救治经验。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到东汉的《伤寒杂病论》,再到唐朝的《备急千金要方》、晋代的《肘后备急方》以及明代的《瘟疫论》等诸多医学典籍中,都有大量关于急危重症治疗的论述。日常生活中,急救中成药、汤药、针灸、放血等中医方法在急症治疗中的应用屡见不鲜。

近年来,重症医学科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构建中西医协同救治危急重症诊疗模式。在严格遵循现代重症医学诊疗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特色优势,实现中医辨证施治的早期介入与全程干预。通过系统化运用传统经方验方,搭配针刺疗法,结合中药热奄包熨敷、精准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外治疗法,打造出多维度的中医诊疗方案。这一模式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状态、改善脏器功能、控制炎性反应等机制,显著提升了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重病症的临床疗效,成功构建起既有循证医学支撑,又具中医辨证特色的重症救治体系,为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重症医学救治新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兰岚表示,中医绝非人们固有印象中的“慢郎中”。在重症治疗领域,中西医相互补充、协同作战,为重症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更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在重症治疗中的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记者医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