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人认为看人要先看脸,但实际上想知道一个人过得如何、是否靠谱,长相并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真正能反映一个人生活状态的是日常中的小细节。例如衣服上的油渍,无论怎么遮掩都会被人发现。以下是三个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是否真的会过日子的迹象。
有些人认为看人要先看脸,但实际上想知道一个人过得如何、是否靠谱,长相并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真正能反映一个人生活状态的是日常中的小细节。例如衣服上的油渍,无论怎么遮掩都会被人发现。以下是三个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是否真的会过日子的迹象。
有些人的作息时间毫无规律可言,如同彩票开奖般随机:凌晨三点还在酒吧嗨翻天,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不嗨不归”的动态;中午十二点依旧躺在床上点外卖,晒出满桌炸鸡汉堡的照片;傍晚六点又突然去健身房打卡,穿上崭新的运动服对着镜子自拍。他们虽然口头上说着要养生,但转身就会熬夜追剧;刚下定决心减肥,下一秒就点了高热量的宵夜。这种矛盾的行为反映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被冲动和懒惰所左右。邻居小周就是个例子,他是一名广告公司的策划,每天早上闹钟从7点开始响,每隔10分钟响一次,持续七八次。他常常因为睡过头而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嘴里叼着没吃完的面包狂奔赶地铁。到了公司后,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应付工作,客户的方案也因粗心出现低级错误。周末的小周更是完全放纵自己,沉迷于一款热门网游,经常玩到凌晨四五点才休息,第二天下午两三点才起床随便吃点泡面充饥,然后继续窝在沙发上看短视频。朋友约他打球或爬山时,他总是答应,但到了约定的时间不是说昨晚太晚起不来,就是直接失联。久而久之,他的工作业绩下滑,客户投诉不断,还因频繁迟到被扣了不少工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年纪轻轻便得了胃炎。
查看手机支付记录也能了解到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如果账单里充满了冲动消费,比如刚还完信用卡又透支花呗,囤积了大量颜色相近的口红还在直播间疯狂购物,办了许多美容卡、健身卡却从未使用,这样的购买行为并不是享受生活,而是试图用物质填补内心的空虚。同事莉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月薪八千,却过着月入三万的“精致”生活。每月发工资那天,她都会去商场买名牌包或当季流行的衣服。她的衣柜里挂满了未拆吊牌的衣服,化妆台上摆满了只用过一两次的化妆品,有些甚至已经过期。莉莉特别喜欢直播购物,每晚都守在直播间,看到主播推荐产品就会忍不住下单。有一次为了抢限量版护肤品套装,她设定了凌晨两点的闹钟,结果抢到后才发现家里还有几瓶同款未开封。为了满足购物欲,她办了好几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工资到账就被各种分期还款扣光。更夸张的是,为了在朋友圈维持“白富美”的形象,她经常去高档餐厅打卡,拍照时精心布置、修图,营造出美好的氛围。但在私下里,她连房租都拖欠,找同事借钱时总说“过两天就还”,结果一拖再拖。后来得知,她每次心情不好就靠购物来发泄,东西越买越多,债务也越积越多,压力也随之增大。
观察一个人的社交圈比听他们说什么更有意义。一些人的微信好友列表就像旋转木马,上个月还在晒与闺蜜的旅行照,写着“一辈子的好姐妹”,这个月照片里的人全换了;昨天还与公司领导互动频繁,今天评论区又出现几个纹身大哥。这种速食式的社交并非人缘好,而是根本不懂得经营关系。以前合租的室友晓菲就是这样,她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无论是同事组局、朋友的朋友介绍还是陌生人发起的社交活动,她都积极参与。每次聚会她都表现得很热情,主动加别人微信,并在朋友圈发与新朋友的合影,配上诸如“认识优秀的人太开心啦”之类的文字。然而奇怪的是,这些朋友大多只是点赞之交。不久后,晓菲就会与他们断了联系,朋友圈里也不再有相关动态。后来我注意到,她交友只看重对方是否有利用价值:如果是大公司的高管,她就会极力讨好,希望通过对方得到工作机会;如果是网红博主,她就会频繁互动,希望能借助对方的流量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有一次,晓菲和所谓的“闺蜜”一起去旅游,回来后却在我面前抱怨她们“小气”“事儿多”。原来旅行中因为费用分摊、行程安排等问题产生了矛盾,晓菲觉得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便决定不再来往。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都看清了她的为人,愿意真心与她交往的人越来越少。真正值得深交的人,朋友圈或许并不热闹,但每条动态下都有几个真心回复的老朋友,而不是像晓菲这样,朋友换来换去,始终找不到真正的知己。总之,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好不好,与长得美不美、穿得多贵并没有太大关系。那些作息混乱、花钱无度、朋友换来换去的人,即使天天在朋友圈晒精致生活,在现实中也很难把日子过明白。下次遇到这样的人,心里就应该清楚:一个连自己生活都打理不好的人,又怎能指望他靠谱呢?
来源:嘟嘟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