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封神第一部》,期待《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22 14:20 3

摘要:影视长河中妲己的形象层出不穷,在大多数人的记忆深处,似乎都被30多年前傅艺伟所塑造的经典版本深深烙印。彼时的妲己,一颦一笑皆风情万种,举手投足尽显妖媚本色,是典型的红颜祸水式大反派,这个模板仿若一道无形的枷锁,桎梏了后续创作者们的想象空间。但《封神第一部》宛如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马上就要上映了,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第一部。

影视长河中妲己的形象层出不穷,在大多数人的记忆深处,似乎都被30多年前傅艺伟所塑造的经典版本深深烙印。彼时的妲己,一颦一笑皆风情万种,举手投足尽显妖媚本色,是典型的红颜祸水式大反派,这个模板仿若一道无形的枷锁,桎梏了后续创作者们的想象空间。但《封神第一部》宛如一把利剑,果敢地斩断了这陈旧的束缚。

我们眼前的妲己仿若新生。她既有小狐狸的灵动俏皮,眼眸流转间透着纯真与懵懂,让人忍不住心生怜惜;又具备知恩图报的赤诚之心,不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 “恶” 之代表。当影片推进至殷寿穷途末路之际,妲己望向他的眼神,那股子绝望无助如同一把锐利的钩子,瞬间揪住了观众的心,也让我在那一瞬间,恍然间理解了纣王的执迷不悟。那般深切的情感羁绊,被演绎得丝丝入扣,怎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然而影片一经上映,赞誉与争议便如同双生子相伴而生。有部分观众言辞犀利,直言妲己乃全片最大的败笔。他们振振有词,原著之中明明清晰记载着帝辛亵渎女娲娘娘,女娲一怒之下派遣以九尾妖狐为首,协同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的三位女妖精下凡,旨在断送大商的百年基业。可到了电影里呢?九头雉鸡精与玉石琵琶精仿若人间蒸发,踪迹全无,最为关键的是,九尾妖狐竟与女娲娘娘斩断了所有关联,摇身一变成为了纣王死心塌地的小迷妹,这般颠覆性的改动,在他们眼中无疑是对经典的亵渎,是不可饶恕的 “魔改” 行径。

但事实当真如此吗?在我看来,实则不然。需知这部电影名为《封神》,而非全然照搬原著的《封神演义》。若论及原著的改编,这背后实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明代的《封神演义》虽说在封神故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它本身亦非完完全全的原创之作,而是脱胎于宋元时期的话本《武王伐纣平话》。

倘若我们翻开这本古朴的话本溯源探究,便会惊觉其中趣味:在原版话本里,九尾狐狸本就是个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野妖怪,在妲己前往朝歌的漫漫长路上,偶然间夺了她的肉身,自此开启了一段传奇。相较之下,电影中的狐狸设定其实与这最初的原版更为贴近,从这个角度审视,所谓的 “魔改” 之名实在是有些冤枉。

深入剖析这部影片,令我热血沸腾之处,远不止妲己形象的革新突破。更为关键的是,我从中真切地窥探到了资本与顶配演员对神话题材重燃的炽热信心,犹如在暗夜中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

且看影片背后的出品方 —— 北京文化,这可是影视行业中赫赫有名的 “爆款制造机”。从热血激昂的《战狼》,再到开启中国科幻新纪元的《流浪地球》,无一不是现象级的佳作。一部作品的成功或许有运气的成分加持,但屡屡打造爆款,那无疑彰显了其对市场脉搏精准且敏锐的把控能力。他们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中国古代神话领域这片广袤的创作天地,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呢?

毫无疑问是大数据时代给予的底气与指引。通过海量的数据剖析,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中国古代神话题材已然在民众心中扎下了深厚的根基,拥有着广泛且坚实的群众基础。

随着全民文化素养的稳步提升,观众们对于这类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愈发渴望。也正因如此,北京文化才有魄力豪掷十几亿的巨资,开启这场封神之旅。甚至我心底不禁泛起一个大胆的猜想:前几年那几部在动画领域掀起热潮的哪吒、姜子牙、杨戬相关动画作品,会不会是影视行业精心策划的一场战略布局,以相对低成本的动画形式先行试水,为这部投资体量巨大的封神真人电影探路呢?

再将目光聚焦于影片中的那群熠熠生辉的老戏骨们,李雪健、费翔、黄渤等等,他们哪一位不是在演艺界功成名就、声名远扬?对于他们而言,财富的积累已然达到了一定高度,此时挑选剧本,考量的早已不是片酬的多寡,而是剧本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内涵深度。他们对剧本的挑剔程度,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

那些轻易对剧本妄加评判、肆意开喷的声音,或许真的可以暂且偃旗息鼓了。这些老艺术家们汇聚一堂,恰似点点繁星汇聚成璀璨星河,以他们在文化界所拥有的超然地位与深厚威望,为传统中国文化题材的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给予了最坚实有力的背书。

“国家队” 携《封神第一部》重磅登场,仿若在混沌的水域中独自挣扎多年的伞兵,突然望见了威风凛凛、纪律严明的朝廷正规军破浪而来,内心的激动与喜悦难以言表,甚至还夹杂着些许受宠若惊之感。影片上映之初,我内心亦是忐忑不安,生怕它重蹈覆辙,遭遇票房滑铁卢。

毕竟前车之鉴历历在目,20多年前徐克导演满怀豪情壮志地推出《蜀山传》,投资高达一个亿,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然而最终票房却仅有几千万,这般惨痛的结局直接让仙侠题材在后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人敢问津。哪怕配置顶级,故事源自经典IP,导演与演员皆是业内翘楚,却依旧难以逃脱扑街的厄运,如此惨烈的教训,怎能不让人心生畏惧?好在《封神第一部》凭借过硬的品质,成功逆袭,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某瓣评分也相当可观。

一直以来,我们望向海外,总是满心艳羡地看着漫威宇宙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潮,而我们似乎只能在一旁默默观望,徒有羡鱼情。殊不知,我们自家的文化宝库中,本就藏着一座尚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矿 —— 封神体系。相较于《西游记》中人物形象已然高度固化,《封神》的世界则仿若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浩瀚星空。

在影视改编的漫漫征途中,改编神话相较于改编历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少了诸多严苛的条条框框束缚。不妨大胆设想一番,若时光倒流500年,回到明朝时期,当人们看到如今影视化版本中的姜子牙,从一代名相摇身一变成为道士,手持打神鞭,骑着四不像,肩负封神大业;再看那李靖,本是唐朝威名赫赫的名将,却被硬生生地挪到了商朝的时空背景之下,甚至连托塔天王这一源于毗沙门天王的绰号都原封不动地照搬,那时的人们会不会同样怒不可遏,斥责这是离经叛道的 “魔改” 之举呢?

我们需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神话自诞生之初,便从未停止过演变的过程。从春秋战国时期充满奇幻想象的《山海经》,到西汉时期集思想大成的《淮南子》;从东汉的《三辅黄图》,到两晋的《神仙传》《真灵位业图》;再到唐宋元明各朝各代民间创作者们笔耕不辍、口口相传的诸多作品,它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

三皇五帝的传说在不同典籍中有多个版本流传;慈航道人在岁月的流转中逐渐演变成了如今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殷郊、哪吒、红孩儿的形象更是在传承与借鉴中不断丰富完善;就连盘古开天辟地这般基石性的神话故事,其实也是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才逐渐成型。

同样,电影中的纣王,亦是神话故事语境下的特定形象塑造,与历史领域中真实的帝辛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这就如同《西游记》里的唐僧,虽脱胎于大唐时期的玄奘法师,却又融入了诸多神话元素,二者既有关联又不能完全等同。

《封神第一部》无疑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神秘封神世界的全新大门,它以大胆创新的姿态、扎实精湛的制作,赢得了观众们的认可。

我满心期许着第二部的上映,渴望它能在第一部的坚实基础上,继续深耕细作,挖掘出更多隐藏在封神故事背后的精彩宝藏,为我们带来一场更为震撼、更为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让封神宇宙在华夏大地乃至全球范围内熠熠生辉!

来源:神经外科周医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