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病因未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一般认为是内耳出现了问题,通常是影响一只耳朵,双侧突聋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患者的1.7%~4.9%。
耳朵突然听不见,休息几天就没事?
错!很可能是突发性耳聋找上你!
不及早治疗的话,很可能会发展成永久性耳聋。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病因未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一般认为是内耳出现了问题,通常是影响一只耳朵,双侧突聋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患者的1.7%~4.9%。
突发性耳聋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72小时内至少在3个连续的频率上听力损失≥30dB。
一般认为突发性耳聋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微循环障碍、头部外伤、自身免疫以及变态反应等密切相关。
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突发性耳聋病因中以病毒感染为主(34.44%),其次为耳蜗微循环病变(21.76%) 和不良心理因素(7.16%)。
那么,出现了突发性耳聋该怎么办呢?很多人可能觉得是小问题,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其实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台湾歌手吴克群就是起初没在意,迟迟没好转才去检查,诊断是突发性耳聋,然而为时已晚,左耳已经严重受损。
所以,如果您也有这类问题,千万不要拖着。如果治疗及时,治愈的可能性有60%-70%,但如果拖到三个月以上就可能造成永久耳聋。
2019年美国AAO-HNSF更新了突发性耳聋临床实践指南。根据新版指南的内容,小编整理了以下要点,供大家参考:
突发性耳聋患者要做哪些检查?
1.排除传导性聋
当患者首次出现突发性聋时,应当注意区别感音神经性聋和传导性聋,这对于确定治疗方法和预后至关重要。
感音神经性聋和传导性聋有着明显不同的治疗策略,当临床医生认为患者患有传导性聋而不考虑感音神经性聋诊断时,治疗可能会延迟。
初诊时间作为影响突发性耳聋疗效的重要原因,随着突发性耳聋的病程延长,听力功能往往呈现不可逆性损害,导致听力恢复水平较低。
2.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听力确认
在症状出现后14天内应尽早进行听力测试,以进行确诊。听力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部分:
a. 完整的听力专科病史。
b. 耳镜检查。
c. 经过适当掩蔽的气导和骨导阈值。
d. 在安静或噪声中经过适当掩蔽的言语测听。
e. 言语识别率(WRS)
f. 耳声发射检查(OAE)可用于判断耳蜗功能。
3.蜗后病理学检查
临床医生应该通过磁共振(MRI)或听觉脑干反应(ABR)来评估突聋患者有无蜗后病变。因为这类患者中有比例很小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存在潜在病变,最常见的是前庭神经鞘膜瘤。
●临床医生在对突聋患者的初步评估中,不应行常规头颅CT检查。
指南认为CT扫描有风险,包括辐射暴露和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副作用,但很少能为提高初步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有用的信息。
●临床医生不应对突聋患者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
指南认为这些检查不仅不能帮助SSNHL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反而因相关的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结果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和潜在的危害。
突发性耳聋如何治疗?哪些药不能用?
1.初始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包括全身用药和鼓室内用药)是突发性耳聋初始治疗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可在症状出现2周内使用。
2.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挽救治疗
在症状出现2至6周后不能完全恢复时,推荐使用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治疗。
3.高压氧挽救治疗
在突发性耳聋发生后1个月内可提供高压氧(HBOT)联合类固醇治疗作为挽救治疗。
尽管新版指南把HBOT列为可供选择,但要注意的是,HBOT在美国的应用并不普遍,且FDA也还未批准,我国指南中仍持不推荐态度。
●新版指南强烈反对临床医生对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溶栓剂、血管扩张剂或血管活性物质。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突发性耳聋多发于40-50岁的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
我国存在听力障碍的人当中,因为不注意保护而造成后天失聪的占80%以上。
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呢?以下几点小常识对你很重要哦!
1)保持乐观情绪。
2)不要随便掏耳朵。
3)慎用耳毒性药物
4)避免长期接触噪声
5)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6)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来源:耳语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