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心脏骤停真正的“黄金施救时间”仅有4-6分钟,如果不能就地及时救治,存活概率就大幅降低,且即便心跳恢复,也会面临不可逆的脑损伤。
近期,有乘客在一次航班上突发疾病,不幸离世。
痛惜之余,我们也会想:在高空中、密闭的机舱里,如果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普通人究竟能做些什么?
其实,多数能顺利登机旅行的人,是“健康过关”型选手。
一旦在路上突然倒下,最常见的并不是某种慢性疾病,反而多半是猝然来袭、进展极快的急症。
比如像修刚校长那样在短时间内恶化离世,从专业角度看,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心脏骤停。
这里同大家聊聊这些旅途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杀手”:心脏骤停,以及如何用关键的急救常识,在紧要关头争分夺秒救命。
和地面不同,空中应急有其独特的局限性。
即便飞机选择就近备降,从飞行员决策到地面联络、航线调整、实际落地,也少则二三十分钟,多则一小时。
而心脏骤停真正的“黄金施救时间”仅有4-6分钟,如果不能就地及时救治,存活概率就大幅降低,且即便心跳恢复,也会面临不可逆的脑损伤。
破局:心肺复苏和AED才是救命利器
面对心脏骤停,传统的等待专业医疗援助和紧急备降其实是次要甚至无效的方案。
真正关键的,是在短时间内,通过徒手心肺复苏(CPR)维持基本血液循环,并尽可能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对心脏进行电击除颤,尽快恢复其自主搏动。
CPR通过按压胸廓,可以最大程度增加心脏冠状动脉和脑的血液供应,为AED救援争取时间。
如果无人施救,脑细胞每分钟都在死亡,不可逆也不可再生。时间就是脑细胞,时间就是生命。
数据显示,心脏骤停大多都属于“心室颤动”类型,简称“室颤”。
(图源:网络)
颤动的心室是无法有效地供应血液的。这时候,仅靠CPR几乎不可能恢复心律,必须依赖AED通过电击除颤重启心脏。
如果能在3分钟内完成除颤,患者生存率有70%左右;每拖延一分钟,存活率就会每分钟下降7%—10%。
这也是为什么马拉松赛道上现在都有很多路边的AED,甚至有背负AED的跑者。因为室颤的救治就是强调就地!
医生不是神仙,哪怕发作半小时后就被送到医院抢救,也很难恢复神经功能。而就地施救,则有机会让心脏骤停的患者当场恢复意识。
(配图:埃里克森2021年在欧洲杯比赛中发生心跳骤停,倒地52秒后AED就位,就地实施复苏。9个月后重返丹麦国家队,1100天后打进丹麦国家队该届欧洲杯首粒进球。目前33岁依然在顶级足球联赛效力。)
事实上,半数以上导致航班备降航空医疗事件均为心血管病。
机上AED部署,还可以做得更好
美国《航空医疗救助法案(AMAA)》要求美国商业航空公司为每架飞机配备一个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EMK(紧急医疗包)[1]。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委员会要求每一架7500磅荷载的飞机上,甚至包含仅有一名空乘人员的飞机,其空乘人员要经过 BLS(基础生命支持)培训,熟练使用 AED,每两年参加 BLS复训。所有航班飞行员必须接受 AED 使用培训。
而国内的AED普及和后续培训近年来也在起步:2023年7月16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东航及其下属企业、驻站机场、航空器将陆续配备AED,深化应急救护联动。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国内航班将在未来为乘客配备这一急救利器。
2024年4月8日,江西省红十字会与江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爱心企业向客舱捐赠AED设备,为乘客健康保驾护航,为其他航空公司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同时,许多机场、铁路车站、社区、景区等也在逐步部署AED,提升公共场所急救能力。
但从现实来看,这方面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乘务员CPR/AED操作的培训覆盖度、旅客对AED的认知与使用能力,普遍亟需增强。
公众急救素养仍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见不会用”的困境。
(图源:网络)
基础疾病患者乘坐商业航班,有哪些要注意的?
首先,在乘坐航班前,需要关注航空公司相关提示。
例如,航空公司会在“旅客须知”中提到“由于高空环境的氧气和压力与地面不同,如果您的身体状况属于以下情形,为了您的安全,建议您不要选择乘坐飞机的方式旅行”。
对于这部分患者群体,我们建议在去机场前就要咨询航空公司明确能不能登机。
那么,如果可以登机,要随身携带哪些物品?
① O所患疾病的详细清单。对患者而言,如果近期住过院,这部分内容可以在出院诊断中找到;如果近期没住过院,则应结合门诊病历记录的诊断,以及既往病历“诊断”部分,列出诊断清单。这份清单有助于在发生疾病后航班上的其他人提供紧急帮助。
② O现在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请放在原包装里面,附带上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和药物过敏情况也需要单独列出清单,与药品放在一起。
③ O有病史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携带近期心电图的复印件和门诊诊断书。
④ O如果既往有过静脉血栓栓塞病史,或高龄、肥胖等,那么就要根据航班飞行时间考虑是否需要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也就是所谓“经济舱综合征”。一般而言,如果存在上述危险因素,搭乘超过4小时航班时,推荐穿逐级加压弹力袜,并在座椅上时不时屈伸膝关节与踝关节,每1-2小时走动1次[2,3]。
本文由百度健康专家团审核背书
参考文献
[1] MEDICAL GUIDELINES FOR AIRLINE TRAVEL 2nd Edition. www.asma.org.
[2] Schünemann HJ, Cushman M, Burnett AE, Kahn SR, Beyer-Westendorf J, Spencer FA, Rezende SM, Zakai NA, Bauer KA, Dentali F, Lansing J, Balduzzi S, Darzi A, Morgano GP, Neumann I, Nieuwlaat R, Yepes-Nuñez JJ, Zhang Y, Wiercioch W.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18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for hospitalized and nonhospitalized medical patients. Blood Adv. 2018 Nov 27;2(22):3198-3225. doi: 10.1182/bloodadvances.2018022954. Erratum in: Blood Adv. 2023 May 09;7(9):1671. doi: 10.1182/bloodadvances.2022008147. PMID: 30482763; PMCID: PMC6258910.
[3] Watson HG, Baglin TP. Guidelines on travel-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Br J Haematol. 2011 Jan;152(1):31-4. doi: 10.1111/j.1365-2141.2010.08408.x. Epub 2010 Nov 18. PMID: 21083651.
来源:小玉医生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