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正的演员,是把生命揉进角色里的人。当张国立凌晨在社交平台写下“不愿相信”四个字时,无数人突然意识到,那个在《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冷若冰霜的吕珠儿,原来早已成了我们青春记忆里的一枚书签。
真正的演员,是把生命揉进角色里的人。当张国立凌晨在社交平台写下“不愿相信”四个字时,无数人突然意识到,那个在《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冷若冰霜的吕珠儿,原来早已成了我们青春记忆里的一枚书签。
图片取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1998年的《馒头记》里,朱媛媛饰演的吕珠儿回眸一瞥,让多少观众记住了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戏里她是被康熙错认的民间女子,戏外却是剧组出了名的“开心果”。
有场夜戏要淋雨,导演心疼她感冒刚好,她却说:“吕珠心里在下雪,身子就得真打颤。”这种较真劲儿,让她演的苦情戏不用滴眼药水,全凭真眼泪砸进观众心里。
张国立发文后,评论区成了大型“回忆杀”现场。有网友翻出当年剧照:49岁的“康熙”鬓角已白,26岁的“吕珠儿”却永远定格在青石巷的月光里。
更扎心的是,现实中朱媛媛抗癌五年间,还悄悄资助了12个脊柱畸形患儿做手术。这些事要不是北大医生刘海鹰曝光,恐怕永远成秘密。就像她总念叨的:“演员得活在角色背后。”
在抠图、替身成常态的今天,朱媛媛的倔强显得“不合时宜”。拍《造城者》时咳出血丝还要重来三条,化疗间隙偷跑去给山区孩子录童话故事。
有回导演劝她歇歇,她反而开玩笑:“癌细胞怕镜头光,多演几场说不定照没了。”这种苦中作乐,让她在遗作《送你一朵小红花》里演癌症家属时,连手指发抖的细节都真实得扎心。
对比某些明星感冒都要直播输液的阵仗,朱媛媛的沉默震耳欲聋。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说,她临终前三天还在电话里聊新戏:“要是能再撑半年,就能把病房故事搬上舞台。”这种拿命换戏的疯劲儿,让人想起老辈艺人常挂嘴边的那句,戏比天大。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位职业演员因癌离世,但像朱媛媛这样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不足3%。
她的微博停在今年春天,晒的是剧组盒饭配文:“能吃是福。”这种烟火气的乐观,比任何催泪弹都动人。难怪网友说:“她教会我们怎么活,连告别都是带着笑的。”
最后想问:在这个今天热搜明天凉透的名利场,你会记住一个角色多久?是朱媛媛这样的“戏疯子”真傻,还是我们早就把真心当成了快消品?
来源:海棠听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