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见字如晤。昨夜你枕着月光酣睡时,妈妈望着你稚嫩的脸庞,忽然想起你初学步时跌跌撞撞的模样。那时你总攥着妈妈的衣角,像只怯生生的小鹿。而今你已能捧着《千字文》朗朗诵读,字句间尚带奶音,却已能吟出"天地玄黄"的浩然之气。檐下燕子春去秋来,家门前的老槐树又添新绿,妈妈
你是否也收到过一封家书?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写给妻子张兆和的一封情书,沈从文在书信里将缱绻爱意化作滋养心灵的春风;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这是赵一曼在狱中给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写下的最后一份家书。她把滚烫的母爱与家国大义镌刻进历史的丰碑;
细腻的情感总能通过最合适的介质,向未来的人们输送不会被时间褪色的记忆和共鸣。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切实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妇女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长沙市妇联于三月面向全市开展“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主题宣传作品征集活动,收获了众多优秀作品,接下来我们将在公众号上,将其中收到的家书作品择优展示,将这些藏着生命温度的文字传递给大家。
字迹可能会模糊,照片或许会褪色,但爱恒温如初。
致吾儿天天的家书
见字如晤。昨夜你枕着月光酣睡时,妈妈望着你稚嫩的脸庞,忽然想起你初学步时跌跌撞撞的模样。那时你总攥着妈妈的衣角,像只怯生生的小鹿。而今你已能捧着《千字文》朗朗诵读,字句间尚带奶音,却已能吟出"天地玄黄"的浩然之气。檐下燕子春去秋来,家门前的老槐树又添新绿,妈妈想借着这封家书,与你细说些比槐荫更绵长的故事。
一、檐下春泥筑暖巢
你可记得去年寒露时节,咱们祖孙三代围炉煨芋的场景?姥爷用枯枝在泥地上画出太极图,我端着陶壶冲泡宁乡烟茶,你举着烤得焦香的芋头追着花猫嬉闹。这般寻常家景,恰似范成大笔下"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的童趣,又暗合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情。咱们宁乡人常说"屋檐水滴旧窝",家族的和睦正如春燕衔泥,需代代接力方能筑就温暖巢穴。
前日你问:"为何姥爷打扫院前道路时总帮邻家阿婆那一段也扫了?"这让我想起《颜氏家训》中"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的古训。姥爷年轻时在沩水畔修堤,曾因饥荒受过乡邻一饭之恩。如今虽已年过七旬,仍日日拄杖清扫巷陌,他说:"门前雪要扫,他人瓦上霜亦要拂。"这便是咱们家"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待人之道。
去年腊八节,你跟着姥姥熬制八宝五味粥,将第一碗供奉在祖先画像前。那些泛黄的画像里,有道光年间的祖先,也有民国时期的先人,他们眼神温润如沩山云雾茶,仿佛在说:"治家如烹小鲜,既要守得住文火,也要经得起沸腾。"这让我想起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咱们家的活水,便是这代代相传的仁厚之心。
二、砚田笔耕传心灯
今晨你临帖时嘟囔"练字好苦",妈妈却见你偷偷用毛笔给《三字经》里的黄香画了件冬衣。这般赤子心性,倒让妈妈想起幼时祖父教我习字的旧事。他总说:"习字如做人,横要平如沩江堤,竖当直似回龙山。"当年我不懂其中深意,直到那年家门口的河流决堤,见乡民们用祖传的"宁乡夯土法"筑堤——层土层灰,千杵万夯,方知"功夫深处渐天然"的道理。
上月你背诵《朱子家训》,读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时,缠着爸爸讲解。正逢春耕,爸爸便带你去田垄,指着尚未耕种的稻田说:"你看这水田,虽未开始耕种,但农民伯伯已提前蓄水,这样就能避免耕种时没水的问题。读书做人亦如此,须得先沉心静气,早做计划。"这让我忆起宁乡状元易祓的《周礼总义》,他在书中写道:"治学当如沩山竹,初时三年不过长寸许,待根基深厚,而后凌云破空。"
前日整理旧物,翻出我们先人留下的《治家日记》,泛黄的纸页间记着:"甲戌年大旱,出存粮三十石济邻;丙子年洪灾,率子弟三十人护堤。"这些墨迹已洇染如烟云,却在扉页留下箴言:"治家如沩江行船,顺水时要稳舵,逆流时须齐桨。"这些朴实话语,恰似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意,将家风化入血脉。
三、根系故土向青云
清明扫墓时,你攥着外公编的竹篮跟在我身后,忽然指着墓碑问:"这些名字也会开花吗?"我摘了朵蒲公英放在太姥爷碑前,带你去摸祠堂石阶上的凹痕——那是他当年挑书箱磨出的印子。你踮脚比划着深浅,像在读一本刻在地上的家史。那棵前朝银杏正飘着新叶,嫩绿的扇形掠过石阶,恰似太姥爷补丁书包里掉出的书签。
前些日子你问:"我的风筝能飞到北京吗?"妈妈指着沩江告诉你:咱们宁乡儿女就像这江水,有的化作甘霖润泽桑梓,有的奔涌汇入湘江最终归于大海。正如林则徐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日你若成栋梁,当记取:家国本同源,门前溪水亦能映照星河。
四、月映千川共此光
咱们家窗台上总摆着你用黏土捏的"全家福":姥爷拄着龙头拐杖,姥姥系着蓝印花布围裙,你给自己的小人儿插了根芦苇当宝剑。这让我想起《礼记》中"修身齐家"的教诲,在咱们家便是这般具象——上周你非要把幼儿园发的彩虹糖分给楼下收废品的刘爷爷,只因他说"这糖纸亮晶晶的,像极了我老家河里的星光"。
前日整理你幼时的鞋子,发现夹着一片风干的玉兰花瓣,那是咱们去年在回龙山散步时拾的。你总爱在晨读时把它夹在《千字文》里,说"花香和书香揉在一起才最好闻"。这让我想起咱们家二十年未变的习惯:每日晚餐前,全家人总要轮流说件当日暖心的事。有时是你扶起了摔倒的同学,有时是姥爷帮邻居修好了损坏的物件,这些琐碎如星子般的光亮,聚起来便是照亮家门的月光。
纸短情长,临书仓促。妈妈将此信托付檐下南归的燕,待你识字更多时,可再展信细读。愿你永怀赤子之心,如春苗承泽,如雏凤清声。他日若有人问起家风,盼你能指着心口答:"在这里,像妈妈熬的姜盐豆子茶,初尝微涩,细品回甘。"
母字
2025年4月3号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