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300家!扛不住9块9大战,又一巨头咖啡败退,曾排行老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2 20:42 2

摘要: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连锁咖啡行业的门店闭店率约为10%,2024年更是有300多家咖啡门店一个月内悄然退场。

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不是谁火谁赢,

是“谁活得下去”

2023-2024是咖啡圈最现实的一年,一场洗牌,让连锁品牌们统统见了底。

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连锁咖啡行业的门店闭店率约为10%,2024年更是有300多家咖啡门店一个月内悄然退场。

曾在朋友圈高频出镜,被捧为“中国精品咖啡”的文艺代表Seesaw Coffee,如今也顶不住了。其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连关数十店,低调得连告别都没一句。

不少老用户在小红书吐槽:“去打卡,才发现店没了。”

图源:小红书

而幸运咖,靠着9块9横扫社区的“咖啡价格屠夫”,去年还高喊“要和瑞幸打擂台”,如今也悄悄按下了暂停键。从此前月增百店、疯狂招商,到现在默默收缩,热度和信心双降。

打得最猛、跌得最狠的,就属库迪。2023年,2023年,它高调进场,一口气开出6000家门店,贴身肉搏瑞幸,凭借8.8元的入场价快速抢占市场。

但2024年初开始陷入价格战的自我消耗,部分门店销售腰斩。

图源:小红书

不止这些新贵品牌焦头烂额,就连最具牌面的两位“巨头”——瑞幸和星巴克,也同样被卷进这场混战。

星巴克这位“老大哥”,自2023年下半年起就开始走下坡路,据数据显示,星巴克2024财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8%,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8%。

图源:网络

瑞幸表面上风头无两,靠9块9拉来一堆用户,但营收数据一看也发虚。瑞幸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146.8亿元,同比增长38%;

净利润却同比砍半下降49.6%,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4.7%下大幅滑至5.37%。表面全民喝瑞幸,实则“赔本赚吆喝”。

图源:网络

这一轮清洗,不再是谁“网红”、谁“爆款”,而是谁能在卷中活下来。比拼的不是曝光量,而是谁真正理解了新一代消费者。

9.9成标配

谁还要30块的体面

正如当下流行的一句话:9块9,要什么自行车。

过去,30元一杯的咖啡,是“精致打工人”的职场仪式感。今天,9.9元不喝白不喝,谁送优惠券就喝谁。喝咖啡就要和喝水一样,只为实用买单。

图源:小红书

市场变了,消费者变了,最大的变化是大家不愿再为氛围感交税,“质价比”成了新的价值锚点——提神、好喝、性价比,是打工人咖啡观的新三要素。

这种价值认知的变化,狠狠冲击了太平洋咖啡。

曾经靠写字楼立店、外资品牌光环撑起的“高端感”,如今成了包袱。价格高,但没有生椰拿铁,没有酱香拿铁,连一杯能被疯传的“记忆点”都没有。

门店大,但缺乏场景体验,进店像进银行大厅,没温度、没社交,不够“出片”。

图源:网络

更致命的是,他们想打入年轻人圈层,却说不出年轻人的语言。想模仿新品牌的产品、风格和营销,但内容却像“家长假装在跟你唠嗑”。

结果是:老用户越来越无感,新用户压根进不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年轻人转头投入瑞幸、Manner的怀抱。

图源:网络

不得不说,这届消费者,现实得可怕。

一杯咖啡,超过15块,就得好喝到让人“上头”;超过25块,那得配个创业建议或者职场晋升秘籍才行。不然,为什么不去喝瑞幸、库迪,或者公司茶水间的速溶?

在“高价 ≠ 高价值”的认知转变下,高高在上的太平洋咖啡成了最典型的“边缘化品牌”。

咖啡下半场,才刚刚开打

咖啡行业现在的状态,就像朋友圈的精致自拍,光鲜背后藏着滤镜。关店潮一波接一波,但资本还在砸钱,新品牌不停冒头,真正的淘汰赛,才刚刚开始。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咖啡行业现状与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同比增长18.1%;全国人均年咖啡消费已达22.24杯,全国咖啡外卖超3亿杯。

图源:闵行区人民政府官网

可蛋糕虽大,入口却窄。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用户红利见顶后,下沉市场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数据显示,2023年县域咖啡消费同比增长超过350%,拼多多、美团团购上,9.9元咖啡套餐成了下沉市场的爆款。甚至有用户在小红书晒:“县城新开的瑞幸,每天排队跟抢茅台一样。”

图源:网络

而星巴克早早嗅到了机会,2023年一年就新开3000家门店,覆盖超300个城市,着力布局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

瑞幸则继续疯狂联营扩张,力争成为下沉市场的“价格宠儿”;库迪更是干脆一开始就扎根三线以下城市,以价格和渠道打地基。

除了这些巨头和新贵,还有不少品牌在另辟蹊径。Tims天好咖啡靠“咖啡+餐饮”的复合打法,已在二三线城市开出800多家门店,走出一条不同于纯咖啡的“混合战场”。

Manner虽然打法更稳,门店规模在1200家左右,但在下沉市场依然步履维艰。

图源:网络

此外,便利店咖啡也在快速崛起。全家、7-11、罗森等便利店凭借“便宜、方便、口感还不错”,抢占了超过11%的现磨咖啡市场份额,成为通勤族和夜猫子的“隐形咖啡师”。

不止于此,精品速溶咖啡也越来越受市场青睐,销售热度同比狂飙到92%,三顿半、隅田川、永璞等品牌,通过挂耳包、冻干粉和冷萃液等创新形式,悄悄重塑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居家消费场景。

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年轻人晒出的是“我今天喝了三顿半”,而非在高价连锁店打卡。

图源:网络

碎片化消费时代,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品牌必须做到“你在哪,我就在哪”,无论是堂食、外卖、办公室冲泡,还是社区团购和直播间秒杀。

下半场的咖啡大战,拼的不是谁会讲最动人的故事,而是谁更懂用户的生活节奏,谁能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对味的咖啡体验。运营效率、供应链管理、本地化服务能力,将成为品牌存活的底线。

写在最后

太平洋咖啡的衰退是行业拐点的缩影。在这场“9块9风暴”里,只有真正懂得“质价比+场景化+高效运营”的品牌,才有资格继续活跃在消费者的生活里。

高光易来,持久难得。你还会为一杯30块的咖啡买单吗?评论区说说,你现在都喝什么咖啡,多少钱你才觉得“值”?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每日为您探索品牌秘密,读懂国内外消费市场!致力品牌营销、新科技、新消费,@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

相关推荐